为花季少女,刀下“瘤”情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曹东方

为花季少女,刀下“瘤”情


3月4日,一位特殊的病人由家属陪同慕名来到开封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寻求帮助,患者,22岁,女孩看起来有些羞涩,患者走进办公室的一刹那,医护人员惊呆了,因为发现女孩腰臀部有一个很大并且圆鼓鼓的东西,使女孩每走一步都显得十分吃力,烧伤美容修复专家王付勇主任闻迅立即来到病人身边询问病情并查体,诊断女孩身上的“大包袱”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神经纤维瘤,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2500-3000,巨大的肿瘤就像松弛的衣服一样覆盖在女孩的腰臀及大腿部,下垂重叠处形成了湿疹和溃疡,并散发出一股溃疡创面的恶臭气味,此时女孩的眼神中透漏出了些许尴尬......

为花季少女,刀下“瘤”情


神经纤维瘤的特点就是瘤体内血管丰富,手术出血量大、风险高,女孩身上如此大的纤维瘤更为罕见,她的瘤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血库,如果手术稍有不慎将会出现致命危险。王付勇主任评估后心中有些犹豫,女孩的父母说:“闺女天天都想做手术把这个大肉疙瘩切掉,可跑遍了省内多家医院都被拒之门外,王主任想想办法救救孩子吧!”王付勇主任看着满头白发的父母内心万般同情,女孩此刻突然开口说话了,她说,“我想上学……”,原本花季的年龄本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她,却因为巨大瘤体遭到身边人另眼相待,因为巨大瘤体被迫停学!王付勇主任医者仁心,最终促使王付勇主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决定收治这位小女孩并尽最大努力救治。

女孩入院后,完成相关系列检查,检查结果证实了王付勇主任的判断,核磁共振显示肿瘤体内有大量迂曲的血管,并且主血管由椎动脉发出,血管缺乏平滑肌,手术时一旦破坏肿瘤将会出现血流不止的风险。王付勇主任针对此次手术逐级汇报,并得到了李华强院长的大力支持。

为花季少女,刀下“瘤”情


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前科内医师多次讨论手术方案,并邀请介入科、麻醉科、输血科、综合外科、神经外科集体会诊,手术方案几经完善修改,最终在入院后第7天前往介入科由介入科医师蒋强为其做“血管栓塞术”,术后继续收治在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密切观察,同时输血科紧锣密鼓备齐术中的大量用血。各方准备就绪,最终在女孩入院第10天,送入麻醉科进行“纤维瘤切除术+反鼓取皮植皮术”。

无影灯下十几位白衣战士分为四组,王付勇主任带领一组,张青主任带领一组,闫立凯主任带领一组,神经外科医师张海军带领另外一组,四组人员从巨大纤维瘤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同时开工,术中可见肿瘤深入脊柱,与肌肉浸润生长,分不清楚明确的层次,每分离一次都必须万分小心,单、双级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药物止血全部上阵,尽可能降低术中风险。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大家密切配合,在经历了14个小时的不懈奋战后,最终将20余斤的瘤体全部切除,同时成功用瘤体皮肤反取植回原处,几经绝地,最终赢得了这场英勇的战役。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送往ICU继续监护,术后第二天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转往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继续给予治疗护理,由于病情特殊,科室领导极其重视,杜彩凤护士长将此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重中之重,充分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每日对患者嘘寒问暖,用语言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与患者同舟共济,陪伴患者度过术后难关,由于术后病人只能俯卧位,引流管较多,担心长时间俯卧位引起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每日早查房晚交班,为病人翻身叩背,更换床单元用品,观察引流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随着小女孩病情一天天康复,当烧伤整形修复外科护理人员再次走进病房时,小女孩及家属面对护理人员满面笑容,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为花季少女,刀下“瘤”情


这是一位带瘤少女誓为破茧成蝶选择绝地求生的英勇之战,也是一台由信任、职责和永不言弃的职业精神所激励完成的重大手术。现在患者术后一周,女孩可以自己慢慢站起来独立行走,在没有了巨大的瘤体后,女孩走起路来也显得更加轻盈,女孩走到护士站邀请她的主刀医师王付勇主任亲密合影,合影时质朴的母女不会说过多华丽感谢的语言,而是发自内心的向王付勇主任及烧伤整形创面修复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此时面对医护人员女孩眼中流露出的是幸福自信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