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若論開國團隊之豪華,我國古代大約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與唐朝相比。也正因如此,我們很難說哪一個人在大唐開國的過程中功勞最大,這與漢朝有“漢初三傑”不同。

不過,李世民稱帝之後,確實曾頒佈過兩份功臣名單,且均以長孫無忌為第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在貞觀十七年所頒佈,也最為我們所熟悉。下面,我們再看一下貞觀十一年頒佈的功臣世襲刺史名單:

無忌可趙州刺史,改封趙國公;

尚書左僕射、魏國公玄齡可宋州刺史,改封梁國公;

故司空、蔡國公杜如晦可贈密州刺史,改封萊國公;

特進、代國公靖可濮州刺史,改封衛國公;

特進、吏部尚書、許國公士廉可申州刺史,改封申國公;

兵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可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

刑部尚書、任城郡王道宗可鄂州刺史,改封江夏郡王;

晉州刺史、趙郡王孝恭可觀州刺史,改封河間郡王;

同州刺史、吳國公尉遲敬德可宣州刺史,改封鄂國公;

幷州都督府長史、曹國公李勣可蘄州刺史,改封英國公;

左驍衛大將軍、楚國公段志玄可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

左領軍大將軍、宿國公程知節可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

太僕卿、任國公劉弘基可朗州刺史,改封夔國公;

相州都督府長史、鄅國公張亮可澧州刺史,改封鄖國公。

我們再看長孫無忌在李世民一朝主要的官職變遷:

  • 貞觀元年,任吏部尚書,然後官拜尚書左僕射,成為宰相;
  • 貞觀二年為開府儀同三司;
  • 貞觀七年,官拜司空,位列三公;
  • 貞觀十六年,官拜司徒;
  • 貞觀十七年,加授太子太師;
  • 貞觀十九年,任檢校侍中;
  • 貞觀二十二年,以司徒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


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長孫無忌

也就是說,在李世民去世之前,長孫無忌已經集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大權於一身。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發小,二人還是郎舅的關係,長孫無忌從李世民起兵之日起便一直是他的心腹。

李世民臨終前關心著長孫無忌的安危,《舊唐書》中曾記載:

太宗謂遂良曰:“無忌盡忠於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爾輔政後,勿令讒毀之徒損害無忌。若如此者,爾則非復人臣。”

可是,長孫無忌終究還是被殺了,被他的親外甥唐高宗李治殺了。要知道,李治可是長孫無忌所立,為什麼?

1、李世民晚年的太子之爭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的皇位。上天似乎是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其晚年的皇位爭奪幾乎就是當年的翻版。

長孫皇后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承乾為太子,但腿腳不好;李泰有美譽,且自負才能,懷有奪嫡之心。於是,李承乾結交侯君集,有殺死李泰之意。最終事洩,李世民將兩人全部流放。

李世民有14個兒子,李治排行第九,嫡子第三。李承乾和李泰被廢后,李治能否成為太子,其實也並非沒有疑義,是長孫無忌堅持以仁孝立了李治。《舊唐書》中記載了冊立李治為太子的功臣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

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李世民駕崩之時,房玄齡已經去世,李勣被貶外放疊州都督,於是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成為託孤重臣。擁立李治,保證了長孫無忌在李世民之後依然位高權重。

2、唐高宗李治成了傀儡

長孫皇后對她的哥哥長孫無忌的權力慾望看得很清楚,其在世之時便曾上表李世民不要過度提拔長孫無忌,也曾力勸哥哥辭職。事實證明,長孫皇后相當有遠見,外戚專權其實從來沒有好下場,強如霍光也一樣。

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李世民的本意是讓他認為最可靠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輔佐李治,只不過輔政之人權力大得過了頭,那輔政便變成了擅權。李治即位之時已經22歲,他並不想要做一個傀儡。

李治即位之後,便把當初被貶的李勣召回任宰相之職,以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之權。同時,任王皇后的舅舅柳奭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也就是宰相,試圖以外戚對抗二人。

可是,這並沒有什麼用處,李勣並不參與權力之爭的人,而柳奭很快便投入了長孫無忌的門下,朝廷依然是長孫無忌的。王皇后沒有兒子,長孫無忌又將李忠過繼給她,然後立李忠為太子。

長孫無忌會謀反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有謀反之心,但其無限的權力本身便是皇帝忌憚的根源。長孫無忌不想放棄,那麼李治便只能奪取了。

3、李治的反擊——廢王皇后

廢王皇后,確實與武則天——當時的武昭儀有關,但根本上還是權力之爭,武則天在當時對朝政參與的並不深,也還不能左右李治。

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李治首先廢掉的是柳奭,之後便召集元老重臣商議廢除王皇后。褚遂良帶頭反對:

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無愆婦德。先帝不豫,執陛下手以語臣曰:“我好兒好婦,今將付卿。”陛下親承德音,言猶在耳。皇后自此未聞有愆,恐不可廢。臣今不敢曲從,上違先帝之命,特願再三思審。愚臣上忤聖顏,罪合萬死,但願不負先朝厚恩,何顧性命?

在李治看來,褚遂良一口一個“先帝”,無非是拿輔政大臣來壓自己。但李勣的一句話,堅定了高宗李治徹底打擊褚遂良和長孫無忌之心——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

李勣,是帝國軍隊的代表,其當然知道廢立皇后遠不是家事這麼簡單,但他的回答表明了置身事外的態度,也使李治再無顧忌。

4、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先後被除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正式下詔廢除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

長孫無忌,確實死於李治之手,但根源依然是權力的魔咒


同年,貶褚遂良為潭州都督。公元657年,褚遂良又被貶到桂林任都督。同年,許敬宗、李義府誣告褚遂良與中書令來濟、門下侍中韓瑗謀反。之後,褚遂良被貶至愛州(今越南清化),最終在658年病死在了那裡。

公元659年,許敬宗密奏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造反。之後,《舊唐書》中記載:

帝竟不親問無忌謀反所由,惟聽敬宗誣構之說,遂去其官爵,流黔州。

同年七月,李治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之後,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逼長孫無忌自縊。

至此,兩大輔政大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全部被除。

5、權力的魔咒

長孫無忌並沒有軍權,或者說其在軍隊中沒有根基,從根本上說也沒有謀反的可能。但對權力的慾望使其想要將權力一直延續下去,而這一點是任何一個想要獨立的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唐高宗李治,夾在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之間,在唐朝一直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貶殺長孫無忌,雖然有武則天的因素,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李治想要大權獨攬。

長孫無忌不是想不到,而是權力的魔咒迷了他的雙眼,一旦擁有便不想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