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於病弱,655年,在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他就讓武則天參與朝政,時人稱為“二聖”。對唐高宗在歷史上的作用,一般 認為他是個昏庸之主。范文瀾先生說:“唐高宗臨朝,臣下來奏事,不會作判斷,要宰相提出意見,才算自己有了主意。他這種昏懦的性格,勢必扶植起統治階級內 部的腐朽勢力,引導國家從亂到亡的道路。”這樣的說法,把唐高宗這個人徹底否定了。

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也有人指出,唐高宗根本沒有昏庸之舉。在即位之前,曾參決 朝政,頗得唐太宗稱讚。即位之初,也勤於國政,每日臨朝,孜孜不倦。他不僅能夠遵循唐太宗的大政方針,而且也表現出了管理國家的才幹。具體表現在他十分重 視法制建設。他令長孫無忌等修成《永徽律》,還逐條對之進行註釋,寫成《唐律疏議》30卷頒行天下。他在即位之初,鼓勵臣下進諫,他自己也能很好納諫。他 賞罰分明,對貪贓違法者堅決予以打擊,不留一點情面。褚遂良就是因為低價強買中書省翻譯人員的土地,被左遷為同州刺史。他維護了國家統一,討伐西突厥,鞏 固了唐王朝在西域的統治。他有過錯,如容忍和支持武則天對王皇后、蕭淑妃的殘酷迫害,在對褚遂良和長孫無忌等人的處理上,也沒有很好地站在公正的立場上, 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是個昏庸之君。用昏庸來解釋武則天參預朝政的原因,顯然是不妥的。

被李世民和武則天的光芒掩蓋的大唐皇帝

影視形象中的高宗和武則天

上元二年(675年),高宗風眩症加重,曾想禪位給則天皇 後,“使攝知國政”,正式臨朝稱制。宰相郝處俊進諫說:“昔魏文帝著令,雖有幼主,不許皇后臨朝,所以杜禍亂之萌也。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 子孫而委之天后乎!”中書侍郎李義琰也附和郝處俊的意見,高宗無奈作罷。如果說高宗不是昏庸之君,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但如果我們說他真是個昏庸國 君,那麼史書上描述他尊禮大臣,問百姓疾苦,稱為“永徽之政,有貞觀遺風”,這又是怎麼得來的呢?所謂的唐高宗“昏庸”,至今仍是一謎,令我們左右為難, 無法圓滿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