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入凌煙閣,長孫無忌則位列第一。他在李淵起兵時加入李唐,成為李世民的心腹,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妹妹嫁給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幫李世民下定決心。在李世民的眼中,長孫無忌位列第一功臣當之無愧。但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對擁立自己上位的親舅舅卻另眼相看,長孫無忌最終被逼自縊,親屬被流放嶺南做奴婢,這又是為什麼呢?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坦白說長孫無忌擁立李治有很大的私心,雖然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也是他的親外甥,但關係處得很不好。一開始兩派招募班底的時候,長孫無忌老奸巨猾沒有站隊,畢竟李世民還活著。等到兩派班底形成勢力,長孫無忌再想出手已經晚了。

太子李承乾腿上有毛病,還是同性戀,讓李世民不爽。魏王李泰見有機可乘,天天爆太子的黑料,企圖扳倒親哥哥奪取太子之位。李世民殺兄逼父,這時候發現遭了報應。長孫無忌看穿了李世民的心思,建議放棄兩個人,選幼子李治。李世民提了一嘴最像自己的吳王李恪,長孫無忌堅決反對。這樣把晉王李治扶上位,自己有了擁立之功,李治年幼也容易被操控。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李治即位以後,事無鉅細全部由長孫無忌等幾個託孤大臣決定,遠看像霍光、曹操,近看像隋文帝楊堅。沒過多久長孫無忌就炮製出房遺愛謀反案,房玄齡次子房遺愛、李世民愛女高陽公主、薛萬徹等人被殺,順便牽連了吳王李恪,李恪死前破口大罵“祖宗有靈,必讓其宗族覆滅”。江夏王李道宗因與長孫無忌不和被流放嶺南,歷史上的李道宗是一員虎將。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此時反對他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大多被誣陷致死,長孫無忌志得意滿,在宴會上公然問王公大臣,自己是否比得上隋朝時的越國公楊素,自誇說越公富貴時已經年老,他還年輕就已經比越公更富貴了。更要命的是,長孫無忌上奏李治,要求立陳王李忠為太子,這下徹底激怒了李治。呂不韋擁立一位皇帝就已經為所欲為,如果長孫無忌擁立李世民、李治、李忠三位皇帝,那豈不是無法無天了。

李治的求生欲開始變得強烈,但放眼三省六部全是長孫無忌的人,長孫無忌官至太尉兼中書令,知門下尚書二省事,完全是權傾朝野。李治決定從廢立皇后打開局面,子女反抗父母的控制,一般都從婚姻入手。而且王皇后沒有生育,現成的廢后理由。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李治、武則天夫婦親自登門拜訪長孫無忌,還大肆封賞長孫無忌的家人,封賞照單全收,說到正事顧左右而言他,總之就是不答應。一個小人物幫助李治解開了死局,中書舍人李義府原屬魏王李泰,長孫無忌擬好詔書,準備將他貶黜到外地。李義府得到消息很發愁,好友王德儉出主意,皇帝打算立武則天為皇后,長孫無忌等大臣不同意,如果你能公開支持,說不定皇帝會另眼相看。

李義府眼看被趕出京城,只能冒險深夜入宮要求面聖,李治夫婦喜出望外,朝中還是有反對長孫無忌的人,李義府升官為中書侍郎,許敬宗、王德儉等馬上表態,支持李治廢舊立新。但上層官僚幾乎都聽命於長孫無忌,李治多次開會討論,都被眾臣駁回。這時候李治想起了李世民留下的重臣英國公李勣,他與長孫無忌不和:這是陛下的家事,不需要問外人。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李勣是司空兼兵部尚書,代表了軍方的態度,李治有了底氣,廢掉了王皇后,改立武則天。於是支持的和中立的大臣全部封賞,溫和反對的長孫無忌等人靠邊站,極力反對的褚遂良等人被貶出長安。禁軍統領程咬金與長孫無忌關係密切,為了防止“玄武門之變”重演,程咬金被罷官,留給長孫無忌的時間不多了。

李義府剛上任就開始貪贓枉法,被長孫無忌派人告發。但李治明知李義府有罪還一味袒護,告發的御史被貶黜,越來越多的官員放棄長孫無忌。顯慶四年,有人告發韋季方結黨營私,許敬宗發現機會來了,他要趁機扳倒長孫無忌,逼迫韋季方承認長孫無忌要謀反。但韋季方罪不至死,堅決不承認,謀反可是滅族的大罪。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許敬宗只能自己編造,證據不能服人,但李治卻坐實了罪名,沒有給長孫無忌申辯的機會。而長孫無忌當年也是這麼陷害李恪的,他的派系被連根拔起,殺頭的殺頭,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七名宰相除了李勣全部換上李治自己的人,李治下詔削去長孫無忌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長孫無忌被逼自縊而死。不過後來,李治又追復長孫無忌官爵,孫子長孫元翼承襲趙國公爵位,並將他陪葬昭陵。

昏庸無能的唐高宗李治,是如何扳倒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

李治給人總是軟弱的印象,事實未必如此,李治建立了漢人王朝最大版圖,戰勝長孫無忌後,唐朝再沒有出現相權挑戰君權的事。長孫無忌之所以結局悲慘,應該說他身居高位,卻不能像侍奉李世民一樣對待李治,反而事事作對,自己也沒有謀反的心思,權力卻已經大到讓李治恐慌,這就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