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杜甫為什麼沒有被抓起來?

沈靜軒


寫出“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的杜甫為什麼沒有被抓起來?

想想古代令人髮指的文字獄,再看看杜甫寫的這句話,若放在大清朝確實有可能被抓起來。

至於生在大唐的杜甫為什麼沒有被抓,我看過一些對杜甫詩作與古代文學有所研究的學者的回答。

學者的想法。

杜甫,現在被稱為“詩聖”,與李白齊名,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在他生活的年代,他卻非常的窘迫。不光仕途不順,就是在文學圈也很少有人提到他的詩作。

“朱門酒肉臭,路在凍死骨”,這句詩是杜甫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一句。這首詩作於天寶十四年(755),當時杜甫已一個人在長安當“長安飄”十餘年。

雖說自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當個丞相綽綽有餘,但沒人看得上,卻連個小官也沒混上。直到這一年十月,才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芝麻官。

十一月杜甫回奉先縣探親,這時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唐玄宗和楊貴妃仍在驪山華清宮享樂,百姓卻在經歷一場飢寒交迫的浩劫。

杜甫回家的路上親歷百姓困苦現狀,最悲慘的是回到家並沒看到妻兒欣喜相迎的場面,而是聽到兒子被餓死的噩耗。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

學者言:

雖然此詩博大浩瀚、沉鬱頓挫,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但當時杜甫人微言輕,人和詩都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是杜甫沒有被文字獄的原因。

我的想法。

以上學者的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想想杜甫和李白的關係,又覺得有些牽強。

李白對杜甫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以李白當時在文壇的地位,他欣賞的人怎會不成為大眾膜拜的對象?

再說,杜甫的才華,只要不瞎,讀了他的詩作都應該清楚,此人絕非等閒之輩。在崇文的盛唐,仕途可能坎坷,但在文壇杜甫怎會籍籍無名呢?

所以我想:

杜甫能夠如此以詩記史,真實的記錄社會大眾疾苦而沒有被有心人拿來說事,大抵與統治者崇文的政治態度有關。

唐宋都是重文的朝代,越是繁榮富庶的朝代越是提倡文藝復興,百花齊放。統治者需要文人歌功頌德,社會發展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設。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朝代的代表,大唐對文人的包容程度應該遠遠高於其他朝代。我想這是許多文人可以縱情抒發自己內心所想的原因,也是唐詩得以輝煌的原因。

要不然《石壕吏》特別是《麗人行》這樣有直白指向的詩作又怎麼會流傳下來呢?


靜靜綻放七七


感謝提問,這個問題說來話長,孔子“‘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怎麼不學呢?可以激抒發情志,可以觀察社會與自然,可以結交朋友,可以諷諫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還可以知道不少鳥獸草木的名稱。”

可以怨,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內容,當時的統治者派官員去民間採風,收集民歌,收在《詩經》裡的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還有《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這都是揭露階級矛盾,反對剝削壓迫的詩,統治者不但不懲罰作者,還把它們收在詩集裡,表現了一定的容忍度。

漢樂府也是收集民歌的機構,收集來的民歌放在《樂府詩集》裡,裡面也有這樣的內容。

如《孤兒行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

頭多蟣蝨,面目多塵。

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足下無菲。

愴愴履霜,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

淚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無複襦,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草萌芽。

三月蠶桑,六月收瓜。

將是瓜車,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當興校計。

亂曰:裡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

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這首詩所寫雖然是一個家庭問題,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弱者的生活狀態。

還有《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詩歌揭露了戰爭不僅駐把無數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到了漢朝末年軍閥混戰,建安七子,三曹都有人寫詩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戰爭的發動者之一的曹操也寫了《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以上的事實告訴我們寫詩揭露現實是詩本來的意義,應有的作用,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到了唐朝更是如此。

唐朝一個開放的朝代,有著極大的文化自信,更沒有文字獄之說,大家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杜甫發表了很多揭露統治者腐敗的詩。如著名的《三吏三別》,深刻寫出了民間疾苦及在亂世之中身世飄蕩的孤獨,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達了作者對倍受戰禍摧殘的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以後,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他在《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新樂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樂府詩歌的創作原則,要求文辭質樸易懂,便於讀者理解;說的話要直截了當,切中時弊,使聞者足戒;敘事要有根據,令人信服;還要詞句通順,合於聲律,可以入樂。宣稱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是他們的代表作。張籍的樂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築城詞》、《賈客樂》等詩歌,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謠》中描寫了驛船縴夫的悲慘生活。《田家行》、《簇蠶辭

》則揭露了封建賦役的殘酷。李紳曾作新題樂府二十首,惜已無存。他的《憫農》詩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新樂府運動的精神,為晚唐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所繼承。皮日休的《正樂府十首》和《三羞詩》,聶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

,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腐朽和唐末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

唐朝以後還有許多揭露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痛苦的所謂人民性的詩歌,如范仲淹《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道出了打漁人的艱辛。

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寫出了階級社會窮人和富人的生存境況。

張俞《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通過對一個蠶婦經歷與感受的敘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

直到清朝的鄭板橋還有《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圖題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表現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下層官吏的心聲。

文字獄也是歷史悠久的事,《漢書》記載,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惲腰斬。曹魏末年,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權臣司馬昭“聞而惡之”,而被斬於東市。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大臣崔浩因主持編纂的國史直書揭露了北魏統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恥屈辱的歷史,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誅,同時株連被殺的還有崔浩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和河東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稱“國史之獄”。

唐朝不見文字獄記載,宋代文字獄較多,諸如奏邸之獄、烏臺詩案、同文館之獄、車蓋亭詩案、胡銓奏疏案、李光《小史》案、《江湖集》案等等,幾乎盡人皆知。宋代的文字獄以宋高宗一朝最多,宋高宗時“察事之卒,佈滿京城,小渉譏議,即捕治,中以深文。據趙翼《廿二史札記》卷25《秦檜文字之禍》考述,不下20起。

宋代禁書、焚書的事件不時發生,私史往往是禁燬的主要對象。如崇寧二年(1103)四月,“詔毀刊行《唐鑑》並三蘇、秦、黃等文集。”諸如《東齋記事》、《湘山野錄》、《劉貢父詩話》、晁補之文集以及程頤的著述都在禁燬之列。

元朝時思想管制較松,基本沒有文字獄的記錄。有人告發南宋遺民樑棟的詩句“謗訕朝廷,有思宋之心”。樑棟被押往大都審訊,堅決不服,最後禮部官決定:“詩人吟詠情性,不可誣以謗訕。”便將其無罪釋放。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春節,江南鹽官縣學教諭黃謙之創作一副春聯:“宜入新年怎生呵,百事大吉那般者”,諷刺元朝公文的俗氣,被人告官,但處罰只是免職而已。

明朝有一定會文字獄記載,但還不多。清朝是文字獄最殘酷的朝代。清朝的文字獄案件多樣,至乾隆時期,已是無以附加的強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因此而扭曲變形。按照魯迅的說法,“文苑中實在沒有不被蹂躪的處所了”。順治帝施文字獄7次,康熙帝施文字獄20多次,雍正帝施文字獄20多次,乾隆帝施文字獄130多次。

所以我們說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自信的朝代,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朝代。我們現在講中華民族的復興,我想就是恢復到盛唐那個時代吧。不但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受懲罰,白居易拿本朝皇帝的歷史講故事的《長恨歌》也受到當時皇帝的嘉獎。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了《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想一想哪個朝代會有這樣的事?


桃之夭夭老牛


這句詩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全詩有五百句,摘出其中幾句如下: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一、當時唐朝正處在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貧富懸殊的社會矛盾很突出,普通人民的生活陷入苦難,朝廷自上而下荒淫腐敗。

奸相李林甫掌權,而他最怕的就是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官,議論朝政,因此帶頭欺矇皇上。“野無遺賢”這句洗腦的話就是出自他之口。告訴唐玄宗,有才的人都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留下的賢才了。

也就是這個原因,滿腹才華,一腔抱負的杜甫未能考中功名。尤其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絕望的境地。在這樣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寫下這樣的千古名句。

二、說到為什麼沒有被抓起來。我想主要原因還是顧不上!

1.寫下這首詩時,唐玄宗正楊貴妃在驪山華清宮避寒,正在自顧自的在哪消遣玩樂呢,哪顧得上管他這頓“牢騷”。

2.當時也正是安祿山范陽起兵反叛,正鬧得不可開交。朝廷再不濟也應該知道顧大頭處理國家危機,解決這“安史之亂”的問題,自然也就顧不上他這幾句詩。


嘿你來啦


這個問題問的好,這首詩最關鍵兩句至今還有現實意義。至於杜甫為什麼不被處死,原因如下:

一、主要是解釋了當時社會貧富對立的現實,而不是說的是酒肉臭是凍死骨的原因,而正是這些路邊的凍死骨,供養了那些酒肉臭的朱門。

二、朝廷從百姓處橫徵暴斂來的財富,成了外戚權貴享受,杜甫揭露,更體現了為國家著想。

三、也告知當代皇帝要體恤民情。

綜上所述不會被殺,而應該有重賞。



新牛城


別說寫這一句了,他就是直接罵唐玄宗,也沒人來抓他。

這還要從杜甫當時的情況和這句詩的寫作背景來說。

杜甫,現在被稱為“詩聖”,與李白齊名,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在當生活的年代,他卻非常的窘迫。

“朱門酒肉臭,路在凍死骨”,這句詩是杜甫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一句。這首詩作於天寶十四年(755),當時杜甫已一個人在長安當“長安飄”十餘年,雖說自認為有經天緯地之才,當個丞相綽綽有餘,但沒人看得上,卻連個小官也沒混上。直到這一年十月,才當了個右衛率府兵曹參軍的芝麻官。但畢竟是當官了,可以回家見老婆孩子了。十一月,他就請假回奉先縣探親。這時,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唐玄宗和楊貴妃還在驪山華清宮中享樂。

杜甫這首五百字的長詩可以分為三部分。從“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到“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是第一部分“明志述懷”,開門見山,直寫自己的平生抱負。在回顧往事的萬般感慨中,傾吐出懷才不遇的悲傷。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出仕和歸隱的矛盾,也在痛苦的反省中得到解決。詩句保持了古詩一唱三嘆的情韻,正體現了杜甫以議論入詩,而又不失詩味的藝術獨創性。

從“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是第二部分“途經驪山”。這一部分夾敘夾議,記述途經驪山的見聞和感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一句感慨之言。自己行走在驪宮邊上,連牆裡邊羽林軍武器碰撞的聲響都能聽到。牆裡音樂聲更響,只怕天上的神仙也能聽到,皇帝正在給眾臣賜浴賜宴。皇帝將搜刮來的綾羅綢緞分賞群臣,餐盤裡滿是甘涼的霜橙香桔,駝蹄羹美食,珍饈美味視若平常,酒肉凡品自然只能任其臭腐了。皇帝是想讓群臣們為國盡忠,然而大臣們並不出力,皇帝也就等於白扔了這些好東西。再看民間,天寒地凍,自己還因為手指凍直,竟致為束衣禦寒而拉斷了衣帶,更不用說普通人了。驪宮內外的對比,苦樂之別形成更為鮮明的反差。

從“北轅就還渭,官渡又改轍”到結尾是第三部分“行路到家”。杜甫空發了一通感慨,還得繼續北上、辛苦跋涉。好不容易到家了,迎接自己的不是歡聲笑語,而是小兒子餓死的噩耗。老杜是何心情,可想而知。繼而他又推己及人,“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自己家裡不用交賦稅尚且有人餓死,普通百姓家該苦到何種程度。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想,杜甫寫成了這首詩。但也只能是他自己的內心獨白,沒有人聽他說,也沒有人會看他寫的詩。因為他生活在唐朝,沒有自媒體,不能寫完就公開發表,就有粉絲幫著傳頌。

也許你不相信,但杜甫在當年,確實太不出名了。著名學者馮至這樣評價杜甫,“杜甫在當時不只在政治上,就是在文藝界裡也處在被人誤解、被人否認的地位。”“當時人們對於杜甫,卻十分冷淡,在他同時代比較著名的詩人中,無論是識與不識,竟沒有一個人提到過他的詩。像杜甫寫的這樣傑出的詩篇,在當時受到如此冷淡的待遇,幾乎難以想象。”

我們再來看他作品的被收錄情況,這個有點像我們自媒體作品被推薦情況。當時最著名的一部詩集叫《河嶽英靈集》,收集的都是當年被稱為“英靈”人物的作品。收集人是殷璠,他在序言中說:“粵若王維、王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嶽英靈》為號。”收集了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間24位詩人的234首詩,杜甫不在其中。

與《河嶽英靈集》同時代的其他詩集共有十種,我們再看一下其他九種,分別是佚名唐寫本《唐人選唐詩》、元結編的《篋中集》、芮挺章編的《國秀集》、令狐楚編的《御覽集》、高仲武編的《中興間氣集》、姚合編的《極玄集》、韋莊編的《又玄集》、韋彀編的《才調集》和佚名編的《搜玉小集》等。除了韋莊編的《又玄集》選了七首杜詩外,其餘均為零。就連杜甫好友元結在編寫《篋中集》時,都沒有收一首杜詩,可見他的影響力有多小,他的詩有多不被人重視。

他寫什麼,怎麼寫,根本就沒有人看,也沒人理,就像我們很多自媒體人一樣,別老想著自己寫的文章能成為爆文,還是紮紮實實地學習、讀書、提升自己為好。


聽書讀書共分享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岀自《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是杜甫被授右衛率府胃曹參軍不久,由長安往奉先縣(今陝西蒲城)探望妻兒時所作。詩中“朱門酒臭,路有凍死骨。”這句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詩句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時代貴族與底層貧苦百姓的生活落差現狀,表達了詩人關注天下蒼靈,心繫苦難百姓的博大胸懷。至於政府為什麼沒抓他,我認為:

其一:當時的朝廷政治腐敗、暴斂、壓榨底層百姓和統治制度的黑暗而造成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而根本不顧底層貧苦百姓的生活現實。

其二:在封建帝王時代,朝廷只對於外侵者實行抵抗,對於民間反朝起義者實行圍剿屠擄追殺,而對於文字與論諷朝反朝而很少追責刑捕,其原因可能是未立法或未設立文字獄的原因。

其三:杜甫在當時是有影響的詩人,雖然詩意有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但未能影響朝廷的基業利益和詩在當時傳播面小等原因,才使杜甫因暗射社會貧富不公的反詩未遭到迫害的原因。





天馬行空128039981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詩採用對比手法,將封建統治階層的窮奢極欲,醉生夢死,貴族人家的美味佳餚,食之不完只有讓它存放腐爛發臭與黎明百姓被奴役、被掠奪,飢寒交迫,餓死凍死路旁的悲涼狀況作了鮮明對比。

755年杜甫44歲那年,杜甫回家探親,家中哭聲一片,看見自己不到兩歲的小兒子餓死了,個人遭遇不幸,杜甫根據自己困居長安多年的生活經歷和這次探親路上的見聞寫出劃時代傑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這一句是這首詩的名句。

杜甫寫下這樣的詩句,官府為什麼沒抓他?在杜甫寫下五百字詩的這一年,因唐玄宗後期的政治腐敗,安史之亂爆發了,官府官軍的再而敗退,杜甫的生活也逐漸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棄官後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杜甫一生只活了59歲,而安史之亂時他已44歲,他一生大部分是在盛唐度過的,他見證了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杜甫長期流浪生活是在船上度過的,以船為家,隨水飄流。後在湖南湘江上漂流因病逝世在一條小船上,一位中國詩壇影響深遠的詩聖就這樣隕落了。


周明建16


可以說,杜甫在當時不是很出名的,“詩聖”也是後人評定的!傳說,明朝初年,宋濂整理古代典籍,把杜甫的文章整理最好!人們對杜甫的認識才像今天這樣!



漁樵之人W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既是現實的寫照,也是對現實的控訴。在封建社會,對任何一個當權者,都是不可能容忍而不管。問題出在杜甫在世時,這兩句詩大概傳閱範圍所限,朝庭也不一定知道。等朝野傳遍時,杜甫也已作古,又去追究何人?。至於朝庭更迭後,後朝後代只管自掃門前雪,又何顧前朝瓦上霜。因此,也就流做了下來。

封建社會,文字獄,朝朝代代歷來如此,尤其最後一個朝代,大清王朝尤甚。傳說,有個文人,樹下小憩讀書,一陣風吹來,吹亂書頁,該文人隨口無心,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遭殺身之禍。可見“文字獄”之害之怕,略見一斑。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就是對滿清社會現實的揭露。到了民國,郁達夫先生更甚,將龔自珍“詠史”中這兩句詩,僅改兩個字而成“避席不談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做為一個文人只為謀生的手段,而無心於民國的政治。其目的,也不過以防不測。

因此,估計杜甫,寫出這兩句詩後,不可能不想到其後果,只是滿腔的憐民正義之心,也只好如此了!。


老兵4200


我覺得的主要原因是唐朝時沒有盛行“文字獄”,思想比較開明,杜甫的發聲沒有對他們造成利益損失,杜甫就是一個小人物,他又沒有用詩歌號召人們起義,用不著抓起來。

文字獄在中國很多朝代都有,如北宋蘇東坡“烏臺詩案”,特別是清朝橫行文字獄,讀書分子稍有不注意寫了一首詩可能會被別人有用心的人藉此攻擊,知識分子也會因此入獄,思想萌芽被你扼殺在搖籃中,搞得人人自危,什麼聲音也不敢發。

而唐代沒有可怕的文字獄,杜甫寫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過是吐槽一下,貪官汙吏夜夜笙歌的生活和百姓餓無體膚的生活,沒有同情心地說,這種主題思想也是詩歌一種體裁,杜甫的發聲對上層人沒有作用,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畢竟一個杜甫的力量太小,他們的利益沒有損失,自然賴得理你,因為搞不好杜甫把你寫在詩裡“留名青史”。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赤裸裸的字眼揭示社會殘酷的真相,杜甫寫過比這個更能揭露社會現象的詩歌,比如“三吏三別”。讀過三吏三別,就會知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真的不算什麼。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唐是詩歌繁華之地,無數奇思妙想的思想和文字在此綻放。唐人的生活不僅開放,思想活躍也達到一定的高度,詩歌詩唐人生活的一部分。

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皇家貴族他們都熱愛詩歌,朝廷鼓勵世人們寫詩,唐人也有可能因為詩寫得好而名聲大盛,獲得其他官員的推薦而做官,比如李白。

唐人的思想自由也是唐詩發展到巔峰一個重要原因。

其二是,杜甫寫了這麼多“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並沒有直接指出是誰是這種風氣的罪魁禍首,換句話來說,杜甫並沒有直接得罪別人,他講的是整個社會現象,誰把杜甫抓起來,誰就會落人口實。

其三,杜甫雖然位卑官小,但是他的名氣夠大,他的朋友夠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