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罐頭,近日名副其實地成了稀缺貨。


哪怕你再不愛罐頭,都不得不面臨“一罐難求”的狀況。


不過,聰明的Costco超市就早早推出了一款“求生罐頭”,一勞永逸,最大那份足夠4個人吃一整年。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Costco超市6000美元的“求生罐頭”套餐,部分展示 / mailonline


還別說,這裡面有600多個罐頭、20多個桶裝食物以及牛奶、大米、燕麥或其他凍幹食品,總共36000份食物。


保質期長達25-30年,足夠讓你吃到天荒地老。


至於價格嘛,也是貴點,6000美元,摺合約4.2萬人民幣。有人就表示,這很划算,起碼一年都不用去超市了。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買了它們,一年不用逛超市 / 推特


雖然遠沒到需要“求生”的程度,但不難發現,歪果仁是真愛罐頭。


一旦有起什麼事上來,除了廁紙,歪果仁第一時間想到的“保命神器”就是,罐頭。


1


全世界都在囤罐頭,除了中國


為了搶罐頭,外國人可以拼命。


截止3月25日1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37萬例。無論之前曾經多風輕雲淡,“囤貨”這件事早早就被提上了各國民眾的日程。


他們目標統一,步伐堅定,都一致盯上了貨架上的——罐頭。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在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英國、荷蘭,還有美國的超市架上,罐頭早就被搶購一空,連麵包渣都不剩......


一位意大利老人在門外看著人們搶購的勢頭,驚恐地稱“連二戰時都沒這麼誇張過。”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一名澳大利亞老人面對空空如也的食品架發呆 / 《澳大利亞郵報》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意大利老人:“連二戰的時候都沒這麼恐慌過” / 微博


根據尼爾森(Nielsen)截至3月7日當週的數據,燕麥奶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47.3%,新鮮肉類替代品增長 206.4%,肉罐頭增長 57.9%。


再轉過頭來看他們家裡,早已整整齊齊地碼好了一個個罐頭。


一位來自美國的主婦Tina就在社交平臺了展示了她疫情期間的“餘糧”,在地下室裡堆起了滿滿一貨架的罐頭。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美國人在家囤的罐頭 / 推特


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澳洲的一位主婦家裡,把雜物房開闢成倉庫,囤滿罐頭。相信在這段時間裡,這些“罐頭”就是他們的本命了。


但反觀中國,罐頭就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哪怕去了超市,也是囤一個星期的新鮮食材,最多再買幾包方便麵。


罐頭?噢,離開時,還是整整齊齊地擺在貨架上。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我們是真的不習慣吃罐頭 / 圖蟲


這種強烈的反差感,從數據上也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據《中國罐頭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美國人均罐頭年消費在 90 公斤左右,西歐約為 50 公斤,日本 23 公斤,而中國僅為 1 公斤。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罐頭的消費習慣,我們真的不一樣 / 圖蟲


關於“罐頭文化”,我們確實是存在天差地別的差異了。


不同於《重慶森林》裡專門為了買5月1日過期的鳳梨罐頭,罐頭的發明之初,就是為了讓食物不過期。


罐頭,發明於戰時,也流行於戰時。從拿破崙時期到二次世界大戰,那一個小小的肉罐頭,就成了在物資匱乏時期,英法美等國無數平民百姓和士兵們感念的一口“人間美味”。


英國人在二戰後,依然對當時的美援品 SPAM 肉罐頭念念不忘。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SPAM肉罐頭是二戰期間無數士兵感念的美味 / 圖蟲


加之在地理位置上,中北歐並不適合農業發展,農產品大多依賴進口,又反過來推動其在“食品工業”技術上的發展。


而中國,一直就對這種“加工食品”不感冒,不僅因為我們是農業大國,還因為數千年流傳下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食材務必求“鮮”,吃東西要就講究“細嚼慢嚥”。


光是鍋碗瓢盆,咱從遠古時代就有灶、鼎、鬲、甑、釜、甗、鬹、斝等數種,煮不同的東西要用不同炊具,喝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觥。


又怎會看得上只有一個食物容器,只裝著一種味道的罐頭呢?


2


中國人,一直誤解了罐頭


但是,我們可能一直誤解了“罐頭”。


在疫情之下,有不少人不願去超市,也寧願相信外賣和各種“送菜到家”的app,對罐頭嗤之以鼻。


我們吃這些就真的更安全嗎?真的未必。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先不說各種“送菜到家”的食材新鮮與否,光是外賣,就加大了人們的流動和接觸。


再來看罐頭。


在我們的印象裡,對罐頭打上的標籤一直是“有防腐劑”“不新鮮”“不營養”“不衛生”等。生產罐身材料的OGS公司曾在中國做過一次市場調研,顯示超過50%的人都認為罐頭食品不健康。


但事實上,我們多年來對“罐頭的刻板印象”統統都是錯的。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這麼多年來,你可能冤枉了罐頭 / unsplash


先說新鮮。罐頭的“新鮮”,可能連新鮮食材都打不過。


這可不是瞎掰。黃桃罐頭,從樹上採摘到密封裝罐,只需6個小時。


因為罐頭的食物絕大部分都是採用當季的新鮮食材,就地製作,比起超市裡看似新鮮,實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運輸、隨時面臨損耗或汙染才到來的食材,要新鮮得多。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再說人人談之色變的防腐劑。抱歉,罐頭真的不需要。


先不說罐頭的出現時間比防腐劑早得多,現時工藝精湛的密封技術——罐裝、排氣、密封、殺菌、冷卻等,早就甩防腐劑幾條街。


比如沙丁魚罐頭的製作,就要經過兩次的高溫消毒,再作排氣處理,保障絕對真空的密封環境。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再費成本添加防腐劑?有,除非老闆錢多。


只要去超市你就會發現,只要是正規工廠生產的罐頭,成分表都很短,不會出現啥亂七八糟讓人看不懂的化學添加劑。


而且根據GB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水果罐頭和水產品罐頭是嚴禁添加防腐劑的,而其他類型的罐頭可以添加的計量也都非常的小,是完全影響不了個人健康的量。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金槍魚罐頭的配料表,非常短,不需防腐劑。而常見防腐劑:苯甲酸鈉、山梨酸鈉、丙酸鈉、脫氫乙酸鈉等,下次買罐頭可以自檢下 / 微博


不過,有人也會說,“既然高溫殺菌,肯定沒營養了吧。”


這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中國人炒菜的溫度怎麼也達到180℃以上,而罐頭的高溫處理最多隻是121℃,在這個溫度下,德國生態營養學院的研究表明,除了不耐熱的維B和C外,大部分的蛋白質、鐵、鈣等物質都不會流失。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家常的炒菜,食物營養更容易流失


不但不會流失,罐頭反而還很好地保留了食材中的營養。


比如蘆筍、菠菜和青豆經過 24 小時的運輸和儲存,維生素C分別損失了 40%、30%、20%。而罐頭,從密封的那一刻起,就相當於鎖住了營養。


特別是金槍魚和沙丁魚罐頭,美國梅奧醫院和美國國家骨質疏鬆基金會都曾推薦過人們吃沙丁魚罐頭來補鈣。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全世界都去搶罐頭了,除了中國人

據USDA的統計研究表明,每一罐水浸金槍魚罐頭(142g),都含有27g的蛋白質,還富含各種鈣、鐵、錳、磷等礦物質。/ 美國農業部官方網站


如果你真的擔心罐頭裡的實際成分,比如肉毒桿菌、亞硫酸鹽或者其他高鹽高糖等問題,只要買的時候留意一下外包裝和成分表就可以了。


一般包裝封口沒有破損,就不用擔心肉毒桿菌的問題。


而且最好選擇水浸罐頭,避免糖浸和精煉種子油浸的罐頭,這樣就可以避免發胖或者不健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