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2014年,隨著著作《性史》的再版出售,作為中國第一批留洋學者,張競生的名字再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然而,這位二十世紀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風雲人物,卻由於自己的言論主張在當時飽受爭議。

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作為民國時期三大博士之一,他的名字常常與胡適捆綁在一起,兩人在當時被譽為北大哲學系最年輕的兩大教授。有著留洋背景的張競生學貫中西,通曉古今,他是中國翻譯盧梭《懺悔錄》第一人,也是第一個提出節育觀念,第一個在媒體上公然談性的人。這位曾被魯迅,林語堂都欽佩的先鋒,在當時卻被人稱為“文妖”、“淫蟲”、和“賣春博士”。

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1920年,留洋回國的張競生,把這些年在國外的獵豔經歷編撰成回憶錄進行發表。1921年,受北大校長蔡元培的邀請,擔任北大哲學系教授,專門進行性心理學講座。1923,張被任命為北大“風俗調查會”主席。1925年,在《京報副刊》雜誌上發“性史”徵稿函,並在次年,挑選其中7篇進行出版,即,《性史》第一卷。

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即使是民國時期,深受宋明理學影響的中國人對“性”仍然諱莫如深。張競生《性史》的出版,無疑給當時的社會投下一顆重磅炸彈。當時的社會輿論全都在譴責張競生,辱罵其為“淫蟲”。而天津南開學校校長張伯苓,更是將《性史》定為“誨淫之書”,禁止流通。迫於輿論壓力,北大於1927年開除張競生。

張競生的行為主張即使是現在看來都過於大膽,但確實有一定科學依據,其中一些觀念在後來還得以實施。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在當時,張的言論到底有多前衛:

01第一次提出避孕和計劃生育

1920年,張競生從巴黎抵達廣州,當時的中國有四億多人,因此他提倡避孕節育,優生優育,嚴令每對夫婦最多能生育兩個孩子,多生者應受罰。張競生將自己的觀點上書時任廣東省長兼督軍的陳炯明,奈何陳炯明妻妾數人,子女成群,大罵其為神經病。

02首次提出女性的“第三種shui”

所謂第三種shui,即同房時,女性的分泌物。張競生認為,若女子此時受孕,生出來的孩子會比平常更優秀。現在的學術界已經對其有了科學的定義——"巴多淋液"。

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03初次主張推行性教育

針對當時的國人對性不敢說,不感寫的情形,張競生決定把性教育當作一種必要且重要的教育進行推行,並納入教育體系。因此他組織“北京風俗調查”,重點進行“性風俗調查”。

04推行“天乳”運動

當時社會風氣還相當保守,若女子穿露脖子露大膀的衣服可能面臨坐牢。針對這種現象,張競生提倡,女子不必束胸,認為束胸不光對身體有害,也影響女子美觀,並主張女子使用西方內衣。

從留洋學者到“賣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誤解了100年

張競生作為中國性學第一人,在當時社會卻飽受爭議,那麼在你看來,這位偉大的學者,到底是先知?還是“淫蟲”?請評論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