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2014年,随着著作《性史》的再版出售,作为中国第一批留洋学者,张竞生的名字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这位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却由于自己的言论主张在当时饱受争议。

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作为民国时期三大博士之一,他的名字常常与胡适捆绑在一起,两人在当时被誉为北大哲学系最年轻的两大教授。有着留洋背景的张竞生学贯中西,通晓古今,他是中国翻译卢梭《忏悔录》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提出节育观念,第一个在媒体上公然谈性的人。这位曾被鲁迅,林语堂都钦佩的先锋,在当时却被人称为“文妖”、“淫虫”、和“卖春博士”。

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1920年,留洋回国的张竞生,把这些年在国外的猎艳经历编撰成回忆录进行发表。1921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邀请,担任北大哲学系教授,专门进行性心理学讲座。1923,张被任命为北大“风俗调查会”主席。1925年,在《京报副刊》杂志上发“性史”征稿函,并在次年,挑选其中7篇进行出版,即,《性史》第一卷。

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即使是民国时期,深受宋明理学影响的中国人对“性”仍然讳莫如深。张竞生《性史》的出版,无疑给当时的社会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当时的社会舆论全都在谴责张竞生,辱骂其为“淫虫”。而天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更是将《性史》定为“诲淫之书”,禁止流通。迫于舆论压力,北大于1927年开除张竞生。

张竞生的行为主张即使是现在看来都过于大胆,但确实有一定科学依据,其中一些观念在后来还得以实施。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在当时,张的言论到底有多前卫:

01第一次提出避孕和计划生育

1920年,张竞生从巴黎抵达广州,当时的中国有四亿多人,因此他提倡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严令每对夫妇最多能生育两个孩子,多生者应受罚。张竞生将自己的观点上书时任广东省长兼督军的陈炯明,奈何陈炯明妻妾数人,子女成群,大骂其为神经病。

02首次提出女性的“第三种shui”

所谓第三种shui,即同房时,女性的分泌物。张竞生认为,若女子此时受孕,生出来的孩子会比平常更优秀。现在的学术界已经对其有了科学的定义——"巴多淋液"。

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03初次主张推行性教育

针对当时的国人对性不敢说,不感写的情形,张竞生决定把性教育当作一种必要且重要的教育进行推行,并纳入教育体系。因此他组织“北京风俗调查”,重点进行“性风俗调查”。

04推行“天乳”运动

当时社会风气还相当保守,若女子穿露脖子露大膀的衣服可能面临坐牢。针对这种现象,张竞生提倡,女子不必束胸,认为束胸不光对身体有害,也影响女子美观,并主张女子使用西方内衣。

从留洋学者到“卖春博士”――他的人生被误解了100年

张竞生作为中国性学第一人,在当时社会却饱受争议,那么在你看来,这位伟大的学者,到底是先知?还是“淫虫”?请评论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