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红楼梦》的人有什么共同点?

吴少洪


古语有云:“开卷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红楼梦》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甚至不少人耗费一生的精力来阅读、研究这部书。那么,喜欢《红楼梦》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点呢?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读书的人

不管怎么说,《红楼梦》首先是一本书,并且还是一本很厚、很难读懂的书。对于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看到它的第一眼就会望而却步,阅读它也会是一种负担,更别提有多喜欢了。因此,爱读《红楼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共同点,也是能够喜欢上这部书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二,感情细腻的人

《红楼梦》是一本世情小说,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中间穿插着姐妹情、兄妹情、兄弟情、妻妾情、儿孙情等等,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部伟大作品的主题和内容。而一个感情细腻的人,更能捕捉到书中各种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并融入到这部书所营造的复杂感情脉络中,进而喜欢上这部书。

第三,喜欢文化的人

除了宝黛二人的感情外,《红楼梦》还涉及许多传统文化的描写,这也是这部书的最大特色。例如,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茶文化、诗词文化、中医文化以及传统服饰、婚丧嫁娶、休闲娱乐、节日民俗、律例条文、官场规则等等,可以说是一部反映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每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不少喜欢传统文化的人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

第四,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

当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人遇到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就如同见到阔别已久的好友一样让人感到亲切。《红楼梦》是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含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书中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只有拥有一定阅历的人才能真正透过表层,看到它的内核所在,也才能真正喜欢上它。

《红楼梦》就像一个纽带,把我们这些喜欢它的人连结在一起。每一个爱读《红楼梦》的人可能职业不同,年龄各异,但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一个喜欢文化的人,一个拥有一定阅历的人。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三夢遊水


我觉得,大致两个人群。

一个人群是喜欢看公子小姐丫鬟婆子等富贵人家生活场面和细节的人,喜欢它的生活气息、和十分讲究的生活细节。这部分人群,人很多很多。但其实这些人很可能并不看书本身,而更愿意看影视剧、舞台剧,并且对每个角色的演员选用也十分感兴趣,总是热烈参与讨论。

另一个人群是很想探究这部小说的深层含义的人。这部分人群,数量相对少很多,但却兴趣最能持久。我本人属于后者。


TeaC


自从一知半解地知道了《红楼梦》的所谓“背面”以后,好久都没有再读此书了。

开始读的时候,那时还年轻,如许多年轻人一样,用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形容,不知道是否有自夸之嫌?孔夫子读《易》,三月而不知肉味,自己虽然陷的没有这么深,但是,曾经被转移过性情,这倒是真的。这也是我反对纳入高考命题范围的原因之一。因为这部书能移人的性情,一群参加高考的学子,不是如贾宝玉一般,痴痴呆呆地走进考场,就是像林黛玉,一身都是纯净的清愁,或如迎春姐姐,扎一针锥子都不知道喊疼,这其中难保不会有妙玉似的人物,“这是俗器?不是我说句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能找出这么一个俗器来”,有如此高傲之人,自然就有像莲花儿这样的人了,“吃着我们主子的份例,又不是你下的蛋,怕人吃了”,根据晴雯的脾气,一看试卷上的题全都不会,也许会折个扇子的形状,然后撕掉了……

结婚后,既然没人发“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之情,也就没办法给什么人“榧子”吃。那时,虽然还订了《红楼梦学刊》,但是,研究谈不上,就是喜欢,接受所谓考证派的一切观点,比方说作者为此曹雪芹,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科举,通过四大家族,揭露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以及生活方面的腐朽没落等等,只是越读越觉得味儿不对。因为当地的书店里没有影印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通过友人在电脑上的书店里购得“甲戌本”一册,一切看法也就随之改变了。这也是我说如果搞研究就读影印本的原因之一。

认识都是一点点提高的,首先否定的是作者,根据内容,作者根本就不可能是所谓考证派指认的此曹雪芹,逐渐地才发现是他们的研究方法出现了问题,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来看这部书,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应该跟天方夜谭一般吧,而所谓的索隐派,全然一片私心,若说最初的考证派还有可取之处,有为读者心,在“德”这一方面,大概比当代的所谓索隐派要高一个档次吧,其后,抱残守缺,一味的固执,从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方面看,则很难说比对方高明多少。

研究的目的是求真,而不是用其作为求得名声或利益的敲门砖,就如那个所谓的“红学砖家”,其肚子里是什么货色,原本是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事,而所谓的“吴氏红学”就如一群搞传销的,只不过其道具是学术或他们伪造的所谓的“癸酉本”。学术史中大概也有个耻辱柱吧,而整个的所谓“红学”会被当作“笑饼”,不论挂在什么地方,都会金光闪闪地提醒人们,这就是虚假的光芒,如果没有头顶上的光源,它们就是一堆垃圾。客观,实事求是,还有孔夫子的“知之为知之”,都是很好的研究方法。

这是我的读书及认识过程,不知道是否有与之相同的?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欢迎诸高贤批评指正。多谢!


脂砚正堂


爱读《红楼梦的》人不在少数,为此还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研究红学的协会也是多如牛毛,国人对《红楼梦》的喜爱可见一斑。

我在小学阶段便通读了《红楼梦》一书,记得当时读的是竖排的版本,读起来很吃力,但能看懂;高中、大学阶段又反复读了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这本书有种魔力,让人越看越迷,欲罢不能;最近在某APP听台湾讲师蒋勋说红楼梦,观点虽不完全认同,但通过他一番讲解,倒是有温故知新之感,获益良多。

身边与我这样爱读《红楼梦》的人很多,一接触,一沟通,居然发现有这个爱好并非完全无来由,还是有很多的共同点的。

一,爱好文学

四大名著都是采用了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达方式,《红楼梦》在其中要偏“文”一点,所以要看得懂此书,非得要具备一点文学功底。《红楼梦》一书中有大量的诗、词、曲、令,虽是作者所作,却无比贴切书中人的身份,且韵律工整,精妙无比,堪称一绝。爱《红楼梦》一书的人,必须要能大致领会这些诗词等的意思才行,是不是文学爱好者,试讲一下书中诗词便知。

二,相对感性

《红楼梦》一书道尽了大观园中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宝玉却看破红尘不知所踪,多愁善感的黛玉却郁郁病亡;天真烂漫的晴雯却命比纸薄;忍辱负重的尤二姐却自杀身亡;玉洁冰清的妙玉却被贼人淫辱……看这本书看得多了,会融入,会为每个人的命运所牵挂、鸣不平、有共鸣。也会结合书中人物的经历来看待人生,或对照、或指导、或借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性之人尤甚。

三,喜欢创作

爱读《红楼梦》之人,大多也喜欢动动笔。不一定是正式发表,可能是在朋友圈、微博、微头条,写一些随笔、小诗,记录点滴、抒发情怀、自我欣赏、自娱自乐。会引经据典,但大多是原创。我即是如此,经常与一批同好作些交流,乐在其中。

要说共同点,也就这三点吧。





西隔壁邻居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爱看红楼梦,我有什么特点呢? 提起养生食之道,民间通俗口口相传“爱吃什么就是身体缺乏什么了,吃什么就补什么”!

我爱看红楼梦,我是缺了点啥呢?稍后我会揭晓谜底!

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红楼梦这本书,四大名著之首,她是曹雪芹先生耗费十年光阴,极尽毕生心血所写的一本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现如今有专门的红学研究学会。笔下讲述了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故事,主要以歌颂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对抗封建礼制、教条框架约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文中不乏大量的诗作或唯美凄婉、或苍茫刚劲,又或者俚语丛生,让人读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例如“无赖诗魔昏晓侵”。

其次,故事以章回体现,前后共120回,且文中人物最终统计975位,有名有姓的上300位,包括天上、地下、人间三界,涉及皇家、古人、凡夫俗子及遁入空门佛家子弟,最常出现的人物有金陵十二钗及周边人物,人物出场个性鲜明,他们的性格和言谈举止仿佛就在脑海里播放电影一般有趣。



举个例子,整个章回里潜伏
着一个最讨喜的人物,刘姥姥,刘姥姥就好似印象里一位熟人,憨厚、睿智、善良,她的出现总会让你放下戒备心理,打开自己热情开朗的那个点,会觉得这种沟通交流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最后,我想说,读红楼梦和爱读红楼梦是两回事,说自己读过一两遍红楼梦,那么极大的可能是走马观花,毛主席曾说“不读三遍,没有发言权”,可见本书中人物关系网复杂,剧情承前启后,千回百转,初读者不是那么好理解透的,就算是把红楼梦烂记于心,也还有“温故而知新”总会有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

我爱看王熙凤的八面玲珑、贾探春的杀伐决断,林黛玉的三观,贾政的“正经”、贾环的争宠之路,爱看对服饰的美的描述细节,这本百科全书一字一珠,通读下来并且深入学习后,你会发现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条路,尽管前方扑满荆刺,也要手捧鲜花,打怪升级!

所以说我缺了点什么呢?应该补补什么呢?我需要充实文化才学、智慧补充战斗力,补点心眼儿吧。


文史邹邹


温婉娴静如处子

腹中乾坤天下动


慕春风文史


谢敬!爱读《红楼梦》的人有什么共同点?

爱读《红楼梦》的人,都有一颗热爱《红楼梦》的心!这颗心让《红楼梦》牢牢的锁住!心无旁骛的忠爱《红楼梦》!衷情《红楼梦》!独宠《红楼梦》!!

夜更《红楼》不知倦!手捧《红楼》死不休!这就是爱读《红楼梦》的人之共同点!我不敢说这是百分之百,但依我个人感悟,这离题还是多少近了点儿!因为你没有喜欢它的心,那又谈何爱读呢?!爱读就是用心去对待与领会!

所以说!《红楼梦》一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门必修课!只要你弄懂一点儿,都会对你有帮助的,那里的芸芸众生相,就是放现在也都能找到!为什么它会经久不衰,必有它的独特之处,是它贴近生活!百科全书!百态人生!被《红楼梦》展示的非常全面,也许它没有高亢的声音,但它却震撼人心!娓娓道来,跟我们唠着儿女情长,这不正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点吗!



《红楼梦》一书来源于生活,使用于生活,仔细看看,有可能在《红楼梦》中,或许还能找到你的影子,这就是着迷于《红楼梦》的原因吧!!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也翻翻这本书,它宏观的大格局,是对你有益的!!!

千眼红楼!万事梦!梦中也有美好,敬请你也来看看《红楼梦》!


(谢悟空!谢阅)!(浅析闲谈!敬请指正)!

(原创于4、2)完稿!(仅此一例,没有雷同,莫抄袭)!


转运中的幸福


都认识字


象牙山伯爵


人所共知,《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一直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那么,爱读这本书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据我观察,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爱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不说别的,单单是其中的诗词就会让这些爱读红楼的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



像其中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简单几句,文学性和人生哲理并存,作为文学爱好者,谁能不爱?




像《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已经被作为主题曲演唱,配上哀怨的曲子,让人欲罢不能。



还有《葬花吟》,对于如此优美的诗词,我们不妨再温习一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第二,爱读红楼的人大多多愁善感,感情细腻。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有个朋友,是个男的,高中时候读到黛玉焚稿断痴情一节时候,竟然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生活中,他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自家养的狗死去他会哭,自家养的老母鸡卖掉也会哭。总之,活脱一个男版林黛玉。但是这个人真的很善良,对人也很真诚。结婚后,对妻儿更是没的说。




第三,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爱读红楼的人大多数智商较高,但是情商太差。他们常常自视清高,办事能力却不一定很强,有点类似于刘墉和珅。在现实中,智商高的刘墉是斗不过情商高的和珅的。



80猴


这是一个好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于5遍,每次读完给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要说爱读《红楼梦》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都具有细腻柔和,多情善感的性格

书中最惹人喜爱的林黛玉,牵引着整个故事。《葬花吟》中的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便是这位多情女子的淡愁与闲思。应对封建社会的压迫,这般柔弱的女子竟能够如此坚强,让人不禁心生爱怜。爱她的多才多艺,也爱她的叛逆顽强;怜她的纤纤若骨,也怜她的女子矫情。是的,花落人亡两不知,又有谁知她懂她。应对落花,她也许想到了自己逝后如落花飘落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于不经意间。试问面对这样的女子,爱读的人谁能不细腻柔和,多情善感。

(2)对生活都具有乐观豁达,不拘一格的态度

《红楼梦》书中人物多达上千个,结局都是凄凉暗淡,给人以无限的哀伤。看惯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昔日的辉煌沦落为如今的苍凉,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豁达感慨与人生的深思。

(3)对亲朋都具有宽容理解,宽以待人的人格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通过对书中王熙凤的人生解读,我觉得是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的沉思的,争?争的是什么?名利?终究也不过是黄土一堆!爱读红楼的人是不会感悟不到的。

爱看《红楼梦》的读者,都不免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因此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味道。

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妻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