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情結

南潔||子洲情結

生在子洲,長在子洲,對子洲就有解不開的情結。

有人調侃說,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怎麼還有個子洲。是的,我敢毫不愧言,子洲因其人傑地靈,大理河、淮寧河從西、南部穿境而過,兩道米糧川孕育了獨特的文化,造就了其鬧紅的革命精神,培育了其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不服輸的鬥爭精神,彰寫了榮辱與共、抱團取暖的協作精神。子洲,因此而馳名。

子洲建縣時間不算長,但其歷史沿革悠久。1944年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子長等縣分別劃一塊地,組成子洲,是為紀念革命先烈李子洲而建。陝西省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縣有三個,志丹縣,子長市、子洲縣。子洲縣城建在雙湖峪,整個縣城,由三條街道貫穿,頗為繁華。

南潔||子洲情結

子洲農村,山陡路狹,資源匱乏,但正因此,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子洲人北上榆林,南下延安,更有到河北、北京、寧夏等地,外出闖蕩打拼,用智慧開闢出一片幸福生活新天地。

子洲人很有老鄉觀念,出了門,一聽口音,老鄉麼,有什麼困難,竭盡全力幫助。2017年7月,子洲發生洪水災害,身居外地的老鄉們,自願踴躍捐款,一大車一大車的蔬菜運回子洲,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

因為生活條件艱辛,自然條件險惡,子洲人反倒不怕吃苦,一定要把光景過在人前面。家家戶戶都修起一排排灰碰碰的窯洞,要不就建三層高的小洋樓。大門院落,整整齊齊。進得房內,收拾的乾乾淨淨,窗明几淨。

家裡經濟再緊張,再拮据,那怕拔鍋賣甕,也要供孩子上學。子洲人一直是非常重視教育的。天還黑乎乎的,上課鈴就響了。上早課,是多少年的習慣。一日之計在於晨。校園朗朗的讀書聲,是孩子們求知放飛希望的起點。也有人說,子洲不產煤,沒有礦,但產人才。這全是子洲重視教育的緣故。山大溝深的窮人家,發誓也要供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面。

子洲人性格爽快,不喜歡婆婆媽媽。人多能言善辯,理性說地一條一條。不怕麼,你有什麼事,坐下來咱慢慢辯理性。拳頭格鬥擺不平世事,理性趕到泰山,把事理擺在桌面上講。子洲人的聰明智慧,子洲人的隨機應變,子洲人的不拘泥於一時一事,也就聞名於世。

子洲餜餡最有名氣。有棗餜餡,砂糖餜餡,香噴噴的,皮兒一層一層,酥的掉渣渣。當然,還有子洲雜麵、抿莢、圪凸、錢錢飯等,也很有名氣。

傳說康熙皇帝私訪,在三眼泉休息且吃過豇豆錢錢飯,說著豇豆錢錢飯好吃。農民說,好吃是好吃,就是起油汗,種不起。康熙皇帝順口說“那不要讓它起油汗啊”,一句話給咒死了。從此,三眼泉的豇豆不起油汗。看似沒有科學道理 ,可三眼泉豇豆卻確實不起油汗。

子洲說書也是很有名氣的。不信你看看快手裡面有個網名叫“大海”的,胳膊一揚口一張,說書很是了得。隨口說來,韻味十足,全是押韻的四六句,重要的是還很有新意。

還有,駝耳巷鄉牛圈灣村有個叫賀佔龍的年輕人,作詞、書畫了得。他創作了一首歌叫《子洲,我的家》,時時在腦海縈繞:

“我的爸,在子洲

黃土坡揮舞著老钁頭

我的媽,在子洲

土窯洞陪伴這針線兜

我的家,在子洲

黃芪根連著心頭頭

我的根,在子洲

黃土窪耕地的老黃牛

山溝溝美,樹林林美

毛草咪咪熱著心靈靈水

窯洞洞美,土炕抗美

窗花花貼在心窩窩裡

紅棗兒甜,黃米酒醉

熱騰騰的油糕

想著遠方的你

毛眼眼美,長辮辮魅

心尖尖連著火辣辣的你

……”

我是出生於駝耳巷鄉,上學就讀於何家集、老君殿,對這一帶更是鍾愛有加。看看老君殿鎮的集會,哈呀,吆喝聲,叫賣聲,汽車喇叭聲,人聲鼎沸,渾然是宏大的交響樂。三四里長的通巷,人山人海,生意火紅,每逢一、六集市,尤其是三月、十月初九的騾馬大會,更是人們貿易交流千載難逢的好時機。每到老君殿,我總要看一眼那個古戲臺,那似乎是老君殿的象徵。

也常聽人說子洲瓜園則灣有露普山、柏全山、目連山、娘娘廟山四大名山,遺憾至今沒有造訪。但當我驅車路過老君殿鎮花寺灣村時,數丈高的大佛石像呈現眼前,慈眉善目,一下子就為雕刻師們的手藝傾倒。

一遇到清明節,子洲就在裴家灣園則坪村舉辦捏面花大賽,並推向全國,介紹“子推文化”。面花捏的各式各樣,什麼孔雀開屏、百鳥朝鳳,什麼雙蛇盤兔、燕子雙飛,形態各異。面花,其實反映的不僅僅是民間藝術,更是一種圖騰精神,傳達著吉祥、富貴、忠孝的美好寓意。清明節捏面花,這與子長澗峪岔至子洲淮寧灣一帶川又叫重耳川是分不開的,是與“重耳奔狄”、“李廣射虎”、“寒食禁火”等經典傳說是密不可分的。

子洲,還有很多很多的歷史文化傳說和以李子洲為代表的紅色革命精神,激勵著人,鼓舞著人。

子洲,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也是一塊英雄的土地。而今的子洲人民,告別貧困,走上致富路。地因人而賦予了靈性,人因地而賦予了精神。

子洲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南潔||子洲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