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這位老師認為: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懲罰”

正的教育離不開“懲罰”

伴隨中國法制化進程的推進,依法從教是新時期對教育工作者行為的規範要求。媒體不時會報道一些教師體罰學生的典型案例,在不斷強化依法施教的理念。教育主管部門也不斷強化這方面的宣傳,使教師對體罰學生的危害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罰學生的現象明顯的減少。但一個困惑問題被提了出來:對於犯錯的學生我們該咋辦?有的“明智”教師支招:打也不行罵也不對,乾脆不聞不問視而不見。這種對學生教育的弱化或不作為現象很突出,使得問題學生凸現,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迴避或消極對待不僅對學生不負責,也使教育的屬性喪失。難道教師只能在一種惶恐或無助的狀態下,忍氣吞聲的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嗎?如何走出這種被動的局面?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於形成學生的堅強性格,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和人的尊嚴感,能培養學生抵抗引誘和戰勝引誘的能力。 ”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育學院的鮑裡奇博士在他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強調“懲罰不能確保理想反應”,可以“用懲罰來減少某一行為發生的可能性或傾向性”。

教學實踐表明,對學生應該使用合理的懲罰,若採取不作為或作為不夠,學生會因為你不敢管他而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的違反紀律。當學生違反紀律或犯了錯誤,只有採取必要的懲罰措施,才會讓其明白自己做錯了。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如果善良的本性變壞了,這為成年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伏筆。教育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從心理上,戰勝學生認為你不敢管理似有怕他的思想,同時針對他的錯誤應針鋒相對的進行批評。對違反紀律學生的不懲罰就是一種縱容,同時也是對其他學生的一種鼓勵,其後果是可怕的。教育中的公平也應該體現在對犯錯學生的懲罰,對錶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懲罰應把握度,不能侮辱學生的人格,侵犯身體,損害學生的心靈,否則懲罰就會演變為體罰。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一種虛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拿起法律武器,懷揣愛心,大膽施教,利用智慧用好懲罰教育這一手段,保證學生健康茁壯的成長。

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參與。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只有家庭和學校都共同對犯錯的孩子進行必要的“懲罰”,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慣子害子,且莫把慣或護短當愛!俗話說:打是疼,罵是愛。

吳浩,男,中學高級教師,生物教育專業,喜歡文學。發表專業文章300多篇。業餘喜歡寫寫散文隨筆。靈璧家園網優秀作家。

吳老師近期作品


靈璧這位老師認為:真正的教育離不開“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