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劉備在219年六月做了漢中王后連續遇到了荊州陷落、曹魏代漢、上庸失守、法正病亡等悲痛事件,不久又傳來了獻帝劉協禪位後被殺的噩耗,為了打破曹魏的獨尊之勢,聚合並鼓舞天下尊崇漢室的力量,經過一定的輿論準備和程序過渡,他於221年四月在成都登基稱帝,建立了續接東漢的國家政權。劉備稱帝受到了益州群臣的熱烈支持,但也有個別臣僚持善意的反對態度,費詩等人就是這樣的耿直之臣。​

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縣治在今四川樂山)人。《三國志﹒費詩傳》記述,在劉璋為益州牧時,費詩為綿竹縣令,劉備213年進攻綿竹時他率先舉城歸降,後來劉備進入成都作了益州牧,任命費詩為督軍從事,為州牧屬下的將官,不久出任牂牁太守,後來又回成都擔任州前部司馬。219年劉備為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將軍,派遣費詩前往荊州給關羽送去文書和印綬。關羽聽說黃忠為後將軍,等次與自己並列,認為“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因而不肯受拜。費詩用漢初蕭何謙讓的事實作例證,啟發關羽應該與漢中王休慼與共,不必去計較官號名位的高下,最終使關羽深有感悟而接受了印綬(參見2.2.2《關羽事蹟辨正》下)。當時諸葛亮在事前對關羽的拒絕態度有所預料,費詩所以能說服自矜高傲的關羽而完成使命,自然靠費詩的聰明能幹,但也離不開劉備事前的指點(參見2.2.6《黃忠一戰成名》),由此也可以看到費詩與劉備的良好關係。

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事過不久,關羽兵敗被殺,荊州和上庸接連失陷,劉備的事業遭遇了空前挫折,而在曹丕代漢稱帝之後,劉備決定針鋒相對,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成都建立續接東漢的新朝廷。當時成都群臣們非常支持,自然也有許多吉祥的圖讖符瑞表明這是一次順天應人的行為,成都處在天地更新庶民喜慶的輿論氛圍中。但前部司馬費詩卻不贊成劉備這一行為,他懷著一片忠誠之心給劉備上書說:“殿下因為曹操父子逼迫皇帝,篡奪帝位所以才萬里流亡,召集士卒,領兵討伐曹氏奸賊。如今大敵尚未擊敗,您卻先自稱皇帝,恐怕人們會對您的行為產生疑惑。當年漢高祖與項羽約定先攻入秦國的人做王,他殺進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尚且退讓,何況現在我們沒有走出益州門庭,怎麼能自立稱帝呢?愚臣我實在認為您不應該這樣做。”費詩的上書諫言非常不合時宜,但卻是他的肺腑之言,他是不為輿論和眾人情緒所影響,能夠獨立思考得出特定認識的有思想的臣屬,但上級部門認為他是忤旨,違背了聖意,將他貶為永昌(治今雲南保山東北)從事,在南部邊遠之郡擔任一般職員。

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另有資料顯示,在劉備籌備登基之時,接替法正作尚書令的劉巴認為此事不宜過急,應該緩行;而主簿雍茂也公開出面勸諫劉備,劉備借其他罪名殺掉了雍茂,劉巴覺得自己不是劉備的親信之人,也就沒有再說什麼。總之,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是他事業發展中的重大事件,要考量天下政治趨勢的變化,權衡由此引起的各種利弊得失,做出一種綜合性的有利判斷才是。對如此複雜的問題,當然不會是一個聲音,有不同的意見和見解反倒是很正常的。劉備事實上並沒有因為費詩等人的勸諫而停止登基建國的步伐,他在221年四月稱帝。

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時費詩隨從在軍,史料中沒有記述他是早期從永昌返回後跟隨出征,還是諸葛亮軍至南中之地後召他前來,屬於後一情況的可能性更大些。費詩在永昌五年後參加南征,自此結束了受貶生涯。年底返回成都時軍隊到了漢陽縣(今貴州威寧水城一帶),先前自魏降蜀的李鴻前來拜見諸葛亮,蔣琬、費詩等人也在場,幾人議論起了魏國的事情,李鴻對諸葛亮說起他在魏國聽到前去降魏的王衝講述新城太守孟達之事。孟達是當年協助劉封駐守上庸三郡的蜀國將軍,後來叛投了曹魏。諸葛亮當時表示說,回成都後他會給孟達寫信,應該是想拉攏孟達再歸蜀漢以配合後面的北伐行動吧,費詩當即對諸葛亮說:“孟達這位小人,當時在劉璋手下就不忠誠,後來又背叛了先主,對這種反覆無常之人,何必給他寫信。”諸葛亮默然無言,沒有回答,他心裡有什麼想法誰也不知,而回成都後他給孟達寫了信。

勸阻劉備稱帝的直臣是誰?

多年間遭受貶用,其實並沒有改變費詩的坦率之性,當諸葛亮公開表示要給孟達寫信時,當然已是他自以為正確的決定,費詩並不考慮上峰如何考慮,他只是要真實的談出自己對事情的看法,而不做絲毫的規避和隱藏。當年在劉備稱帝時是這樣,這次勸諫諸葛亮也是這樣,至於說出真實見解後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費詩是不考慮的,這才是一種不計個人私利而忠誠國事的耿直之臣。當然,任何人的見解也可能是不全面不正確的,但忠直之人把自己對上峰有意的隱瞞視作對上不誠的表現,寧願始終對所信任的上司報以赤誠的態度。

諸葛亮對孟達的書信產生了拉攏引誘的效果,但最終對蜀漢伐魏並未起到相配合的作用。史書上沒有記述費詩跟隨諸葛亮南征返回成都後他個人的任何事情,只是說,蔣琬執政時,任用費詩為諫議大夫,這是執掌議論顧問的中級官員,最後費詩終老於家中。蔣琬正式執政是從235年開始的,在從南中返回成都的十年間,費詩似乎連不具實權的諫議大夫也沒有作上,諸葛亮把他從永昌帶回成都,在返回的路上發現其並未改悔的耿直心性,就放棄任用而將他長久閒置,這樣的推論說起來卻讓人感到非常悲催而很難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