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娘ACG研究所
成功啊。
《熊出沒》是一部至少在水準線上的兒童向動畫。儘管它和《喜羊羊》一樣,飽受非受眾群體的詬病,然而無論從這部動畫的播放次數來看,還是從動畫電影的票房來看,都是國內動畫業界的翹楚。
而故事本身也不差。
和單純的羊不想被狼吃、狼要吃羊不同,《熊出沒》的背景是兩隻生活在森林裡的熊,對抗進山伐木、破壞環境的獵人。
儘管有人要說,光頭強也只是聽李老闆的吩咐,而兩隻熊“肆意耍弄”光頭強,枉顧法規,影響三觀。但換個角度來講,這也意味著兩隻熊和光頭強之間並無高下之分。
森林是動物們的家,如果失去森林動物們也無法生存,為了這個,熊大和熊二與光頭強展開鬥爭。這樣的故事情節並不會影響孩子,還會讓孩子們覺得,如果肆無忌憚的破壞自然環境,不只是法律法規不支持,就連自然本身也會反撲。
上綱上線的講,從立意來看,國產動畫中很少有超乎這部作品的。
製作程度算是精良,角色形象也很鮮明,故事性雖然沒有特別好,但這種單元劇式的故事只要有趣就夠了……能做到這三點的動畫,當然是一部成功的兒童向動畫作品。
和迪士尼什麼的當然比不了。
ACGN
熊出沒,一部非常魔性的動畫。有的人覺得它很有趣,有的人覺得它不怎麼樣。而對於一部分動畫的從業者來說,"熊"和"羊"一起構成了國產動畫人的夢魘。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他們細心做出來的動畫沒人買單,熊出沒這種土得掉渣的玩意卻能黑紅黑紅的,傳播到大江南北呢?
因為最近比較清閒,所以小編便想起了這個問題。最近國內的優秀動畫很多,3D的2D的都有,但是和電視劇什麼的相比,還是有小眾之嫌,更多的還是在一個圈子裡名氣大,而沒有擴散到全國境內。而熊出沒的票房和影響力卻是可以和真人拍攝分庭抗禮的......這樣的成績能讓無數的同行們眼紅。所以在這裡,我們必須得問一句,到底為什麼?
首先,我們得先把"羊"和"熊"分開。在萌娘acg研究所往期的文章裡,小編分析過喜羊羊這位"風口上的豬"是怎麼興起的。喜羊羊是在國漫市場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出現的,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的經歷難以被後來者複製。但熊出沒面對的情況不是這樣。在熊出沒剛剛出現的年代,它面臨的低齡向動畫市場實際上已經有了"山頭"。從電影票房來看,第一梯隊喜羊羊,平均每年可以過億,而第二梯隊則是賽爾號這些遊戲向改編動畫電影,差不多也有半億多。而當時玩具類動畫也一直在試圖佔據市場。熊出沒面臨的競爭是很大的。
其次,千萬不可把"熊"的成功全部歸結於被電視臺輪番播放。因為反面例子顯而易見,在當時許多電視臺輪番播放的《新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現在一點水花都沒起來,反而砸了招牌。而且熊出沒不僅僅是在一個臺播放,而是很多地方電視臺都在放——地方電視臺又不是傻子,他們願意這樣轟炸式的播放,一定是有油水。
當我們將"熊出沒"作為一個產品,從商業的角度進行分析的時候,就必須引入一個概念叫做"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為企業帶來比較競爭優勢的資源,以及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方式。而熊出沒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
如果從小編的認知開說,是三個現在已經顯得有點過時的事,叫做"接地氣",或者也可以叫做"中國化"。
想一想,你現在所熟悉的國漫裡,能夠明確地表明自己"是一部中國動漫"的元素有哪些?
是《鎮魂街》裡男主角快遞小哥的身份,鎮魂將的設定?是《一人之下》裡馮寶寶的四川話和山歌主題曲?甚至是《斗羅大陸》裡男主前世今生的設定,是雖然在西方背景下卻有著傳統武俠小說"爭老大"的傳統,到《魔道祖師》"這他媽怎麼可能是外國動畫?"的水墨風格?隨口一說,都有這麼多。然而,在《熊出沒》剛剛出現的年代,這些幾乎不存在。
喜歡以歷史作為題材的央視動畫時代結束後,商業生產的動畫最初幾乎沒有任何"加入生活化元素"的自覺。喜羊羊用能標識它是一部中國生產的動畫?藍貓用什麼標識它是一部中國生產的動畫?虹貓藍兔雖然是武俠風,但是它是一部"古風向",和央視的動畫區別其實不大,而且離真實的生活也很遠。
小編還記得11年左右看《魁拔》的時候,一邊驚歎"國產動畫也能有這種精度啊!"一邊又總覺得缺了點什麼。總覺得《魁拔》的畫風、世界觀、人設自己好像在很多部動畫片裡看到過——直到看到"佩戴大紅花送去參軍"這個鏡頭的時候,才忽然笑出了聲。不是說非得有點東西標識"是中國動畫",而是說,有這種好像存在於記憶力但又很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有著一下子擊穿人心的魅力。原來中國動畫裡的世界,不是日本人眼裡的世界,不是美國人眼裡的世界,也不是一個涉世不深的兒童眼裡的世界,而真的是一箇中國人眼中的世界啊!——可惜在當年,這種程度的"接地氣",往往只是曇花一現。
(納米核心當年B站上好多人刷光頭強)
而《熊出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除了中國人,尤其是看過趙本山和東北小品當紅那幾年春晚那幾年的中國人,不會有誰他媽的更懂光頭強的長相多麼有笑點了。這不僅是給動漫愛好者準備的動畫片,這玩意是個中國人誰都看得懂,前期粗暴至極的敘事模式,還有那張神似趙本山的臉——那滑稽的人設就是最好的引流。至於內涵?管他呢!起碼,你得先把人引過來。如果你連紅都沒有紅過,又談什麼以後呢?
接地氣,到已經簡直有點惡俗的接地氣。這才是在那個時代《熊出沒》的核心競爭力。在那個年代內沒人敢這麼幹,覺得太low。所以敢出手的那個就摘了桃子。
當然並不是說鼓勵現在的動畫都搞這樣的噱點,或者說現在這種程度的"接地氣"已經完全融入了國產動畫的行業,而且融合得更好、更高級,比如最近的"阿珍愛上了阿強"。不過熊出沒也絕不僅僅是靠著這一點就成功的。熊出沒的創作公司深圳華強方特卡通,是怎樣把這樣一部動畫從零做到價值幾個億的?在"解讀熊出沒2",小編將帶著你一起回顧,方特卡通的發家歷史。
萌娘ACG研究所
熊出沒題材倒是挺不錯的。就是有的時候有點久了,劇情有點弱智,比如光頭強在樹林砍樹。家門口那麼多的樹不去砍,跑那麼遠的深山老林去砍!反正比那個喜羊羊好得多。懶羊羊好吃懶做。哪有一個人狼一天到晚是青草吃青蛙。都不喝不符合邏輯了。那個美羊羊。那麼小就知道打扮自己。這樣會誤導小孩子。熊出沒總體來說還是挺不錯的。不像那個外國那個什麼小豬佩奇。我家女兒七八個月的時候喜歡看那個。跟裡面喬治學會了屁點大事就哭,什麼東西你拿不到得到不到就在哪裡哭。我現在直接不給她看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