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風雲歷史人物,復仇鞭屍的伍子胥和哭秦庭復國的申包胥

伍子胥出生於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年,楚國人(今湖北省監利縣)。

伍家歷來是楚國貴族,門庭顯赫,伍子胥的祖父伍舉在楚莊王時期,因為剛直諫諍出名;他的父親伍奢官居楚國太子太傅,伍子胥和哥哥伍尚都很有才幹;伍子胥長得相貌堂堂,十分雄偉,他性格剛強,年少好文習武,勇武並且很有智謀,可謂是文武雙全。

湖北風雲歷史人物,復仇鞭屍的伍子胥和哭秦庭復國的申包胥

申包胥(生卒年不詳),楚國人(今湖北省京山市人),春秋時期楚國大夫,他和伍子胥兩個人曾經是至交好友。

湖北風雲歷史人物,復仇鞭屍的伍子胥和哭秦庭復國的申包胥

1、家破人亡

楚平王時期,太子建的少傅費無極因不受太子重用,心生怨恨,使用陰謀讒害太子,伍奢也受到了牽連陷害。後來費無忌勸說楚平王,讓伍奢召回他的兩個兒子一起除掉,以絕後患。伍奢也很瞭解自己的兒子,說:“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

楚平王不聽,仍派使者召回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為了父親果然前去,而伍子胥料到楚王的陰謀而逃走。等到伍尚來到楚國都城,和父親一起被殺。

伍子胥逃亡的時候,對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聽到後沒有勸阻伍子胥,支持伍子胥實現自己的復仇理想。他知道因為奸臣陷害,國君昏庸無道,伍子胥家破人亡,報仇理所當然,自己作為朋友不能去做出賣朋友、為虎作倀的不義之事;他一面鼓勵朋友復仇,另一方面也沒忘了自己是楚國人,他回答說:“你能夠滅亡楚國,我必定能復興楚國。”他沒有因為朋友之義而忘了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大義,他試圖對朋友、國家兩不相負。

2、一路得到幫助,成功逃奔吳國

伍子胥一路逃奔,投奔逃亡的楚國太子建。太子建在鄭國試圖做晉國內應,奪取鄭國大權。伍子胥勸說太子,鄭國以義相待,他們怎能背叛鄭國?太子不聽,後來失敗被殺,伍子胥只好帶著太子兒子公子勝繼續逃亡,試圖投奔吳國。在昭關伍子胥因為過關難,愁得一夜頭髮全白。幸虧得到東皋公幫助才得以出關,夜行而晝伏。

後來被楚國兵馬追到了大江邊上。此時前有大水阻攔,後有追兵,情況十分危急。幸而遇到了一位漁丈人駕駛一條小船,將他接到對岸,並且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寶劍,仰天長嘆,漁丈人回答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另外還有一種版本,漁丈人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以後,就橫劍自刎,伍子胥看到後悔莫及。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伍子胥為人多疑的一面,此外還有一個千金小姐的故事。

伍子胥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向浣紗姑娘求乞;姑娘慨然相贈,讓他飽餐一頓。伍子胥飽餐之後,為了安全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為了報恩,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故事由來。

伍子胥輾轉奔波,最終來到了吳國,為公子光重用;他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專諸成功刺殺吳王,公子光登上王位,是為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重用伍子胥,與他共商國事。伍子胥幫助吳國富國強兵,獻出“擾楚疲楚”之計,對楚國進行輪番攻擊。

3、掘墓鞭屍、成功復仇

到了楚昭王十年,因為楚國子常的貪婪而羞辱唐、蔡兩國國君,吳國趁機聯合兩國共同出兵,以伍子胥、孫武等為將,一路連戰連勝,攻破了楚國的首都郢。吳軍進入郢都後,大肆搶掠為非作歹,給楚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而伍子胥終於等到了報仇的日子,為了洩憤復仇,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逃亡山中的申包胥,這時派人勸誡伍子胥申包胥逃到山中,讓人對伍子胥說:“您報仇的手段,太過分了吧!我聽說,人多能戰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親自拱手稱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汙辱死人,這難道不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了嗎?”

伍子胥對來人說:“替我謝謝申包胥,說我就像太陽快落山了,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要倒行逆施。”

湖北風雲歷史人物,復仇鞭屍的伍子胥和哭秦庭復國的申包胥

掘墳鞭屍

申包胥對伍子胥的勸誡,一方面表示了對伍子胥報仇行為的理解,但是對於伍子胥“鞭屍”的過激行為表示惋惜,同時希望伍子胥能夠有所收斂,但是伍子胥卻仍然一意孤行。申包胥對伍子胥勸誡不成,只好以實際行動來踐行“興楚”的誓言。

4、哭秦庭復國

當時的楚昭王是秦國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秦國與楚國有著緊密親緣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申包胥逃到秦國告急,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申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後來秦哀公可憐他,說:“楚王雖殘暴,但有像這樣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國呢?”就派了五百輛兵車救援楚國。

成功的搬來秦國的援軍後,楚國上下同仇敵愾,申包胥身先士卒與吳軍交戰,不久在稷地打敗吳兵。越國也從吳國的後方襲擊吳國,闔閭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奔回國,自立為王,吳國內亂。在如此形勢下,吳軍不得不退出楚國去平定內亂,楚國成功復興。

楚昭王后來論功行賞,認為申包胥忠勇可嘉,封之以荊五千戶。申包胥卻推辭,不認為自己有啥大功,只是盡一個臣子的本分。楚昭王又想以命令的方式讓申包胥接受,但申包胥逃到山裡隱居,拒絕賞賜。申包胥雖然逃賞,但是沒有忘記自己對楚國的忠誠,後來《吳越春秋》所載申包胥出使越國,堅定勾踐伐吳決心,並教勾踐以“智、仁、勇”三策。

5、此頭須向國門懸

而伍子胥呢,在吳王闔閭死後,接受託孤,擔任相國公,輔助闔閭的兒子夫差。伍子胥忠心耿耿,幫助夫差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

伍子胥多次勸說無效,這時他預感到了吳國的末日,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這時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自己父兄也是因為奸臣陷害而死,雖然歷經多年艱辛復仇,想不到自己也逃不過這個悲慘命運。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湖北風雲歷史人物,復仇鞭屍的伍子胥和哭秦庭復國的申包胥

伍子胥自殺

在伍子胥、申包胥那個時代,復仇之風是很盛行的,而且是很受讚揚的。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算得上正義之舉,只是掘墳鞭屍有些過激,並且任由吳軍對楚國百姓到處搶掠,為非作歹。但他後來對吳國忠心耿耿,最終也身死盡忠。

而申包胥“不洩子胥之謀”在那時看來是,也是值得稱讚的“義舉”,在那個“禮樂崩壞”,臣弒君、子弒父的時代,在那個各國人才為了自己的恩怨、或者為了施展抱負、楚才晉用比比皆是的年代,申包胥始終盡忠於自己的祖國,詮釋了“忠”的涵義,為後世之人樹立了一個忠臣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