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生活中,大多数的宝宝都有“恐医症”,每次生病去医院都大哭大闹,不肯踏出家门半步。家长们没办法只能连哄带骗,将宝宝骗到医院。然而,等宝宝到了医院后,抗拒心理更严重,看到医生会大哭大叫,拒绝就医。

有“恐医症”的宝宝,家长不妨学学这4个方法,帮宝宝摆脱恐惧感。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模拟看病,角色扮演

医院环境严肃,面对陌生的医生,宝宝会缺乏安全感,加重抗医心理。心理学家皮亚明认为,玩能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通过玩的方式让宝宝熟悉医生的职业、就医的流程,让孩子明白医生是做什么的,提前熟悉也能有一个预备心理。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给宝宝准备一套医疗玩具,让宝宝当医生,爸爸当患者,妈妈当护士。模拟看病游戏开始后,妈妈拿着号码牌喊患者爸爸就医,医生宝宝就可以用听诊器测心跳,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等。通过双方的配合,让宝宝明白医生的诊断是有趣的,更不会伤害自己,没有必要害怕就医。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不哄骗孩子,对孩子实话实说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和问题往往与父母的行为、教育方式有关。

孩子害怕看病就医,很可能就是父母的行为造成的!父母的哄骗行为导致孩子心理的落差,让孩子以为打针不痛、吃药不苦,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些结果反而加剧了恐医心理。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因此,对孩子的关于就医的问题,一定要据实以告。当孩子问爸爸“打针痛吗?”一定要告诉他打针很痛,但是只要勇敢一点就能挺过去。当孩子问妈妈吃药苦不苦,妈妈要诚实回答。不要觉得哄骗孩子就不会产生恐惧,父母哄骗式的就医可能会加剧孩子的心理落差,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谈医色变”。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给孩子树立榜样

对很多大人来说,打针也是非常痛的,更别说细皮嫩肉的小孩子。面对扎进皮肉的疼痛感,孩子没办法去忽视这种感觉,因此抗拒打针也在情理之中。面对打针的恐惧,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找“心理安慰”,让孩子能勇敢去打针。

塞约翰逊说,好的榜样对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当孩子因为害怕疼而拒绝打针时,让孩子看看旁边正在打针的哥哥,既不哭也不闹。而当孩子看到有人陪着一起打针,就觉得打针也并不是非常恐惧的事情,孩子受其感染也会平静下来去打针。在打针的时候,家长可以再和宝宝聊聊动画片里勇敢的人物,用勇敢的人物去为孩子的打针鼓舞打气。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四、分散孩子注意力

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感官的神经会高速运作,一点轻微的疼痛都能被感知并无限放大。因此,面对打针等疼痛,孩子越在上面投放注意力,痛觉神经就越敏感,孩子就更会恐医,这是一个死循环。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面对这种情况,分散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当打针时,可以拿着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他抱着玩具玩耍,也可以拿故事书给孩子讲感兴趣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些方法来分散孩子对打针就医的恐惧,也能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孩子焦虑不安的情绪。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恐医心理,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强逼孩子直面就医的恐惧,通过学习上面的4种方面,科学引导孩子消除恐惧,让孩子就医时更放松心情。


孩子一打针就大哭大闹?聪明父母学会这4个方法,帮孩子克服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