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白永芹《芒種遐思》


芒種遐思

乾熱風呼呼地吹,晃動著窗玻璃。倚窗遠眺,遠方麥田隨風湧動著金色的麥浪。日曆提醒已到芒種,又是一年麥熟時節了。

芒種是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令,時間在每年陽曆的6月5至7日左右。此時,太陽達到黃經75°,太陽的高度角已接近最大。大地有了更多的光和熱,農作物迅速走向成熟。芒種的“芒”,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的種子已經成熟,將要收割收穫;“種”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芒種一到,一年當中第一次大收的日子來臨了,農忙進入高潮。此時,要“小滿趕天,芒種趕刻”,田野裡有最美的風景。

小時候,每到這個季節,娘就開始忙碌起來。麥穗顏色一天一個樣兒,娘去麥田的次數也愈加多了起來。娘是個急性子,走起路來上身往前撲,步形有點外八字,步子大而迅疾,恨不得三步兩步“飛”到自家地裡。娘頻繁地到麥田察看,是因為收麥子要抓準時機,收得早了,麥粒兒還未上滿籽兒;收得晚了,麥穗熟透迸裂,麥粒兒就會隨風散落下來,兩者都會減少收成。苦日子裡長大的人,總是希望能顆粒歸倉的呀。而天時不等人,天時也好弄人,麥收時節,也是大風雷暴等惡劣天氣橫行的時節。所以,娘要選在麥子剛剛熟,天氣又晴朗無風的最佳時機收割,以獲得最大收成。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白永芹《芒種遐思》


過去夏收不像現在,聯合收割機“隆隆隆”地開進麥田,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平整土地,依次推進。不消片刻,一切完畢,根本不用思慮天時、勞動人手。那時多數環節靠人工勞作,記得當時我們姊妹幾人,小得小、上學的上學,都幫不了大忙。九畝麥田全靠父母兩人用鐮刀收割,而且要搶在三兩天內全部收完。收割的前幾天,爹已經在磨刀石上“霍霍”地磨快了鐮刀,早早備好了鋒利的收割工具。娘則總擔心錯過最佳時機,擔心碰上颳風下雨天,麥子倒匐,增加收割難度。娘心慌、飯菜難嚥,人也明顯地消瘦下去。可收割時間一到,娘卻好像有了神助一般,又突然恢復了元氣,眼中有了亮光,走路帶上了風聲。為了搶時間,往往清晨三四點,爹孃就會趁著清涼,到地裡收割。來到地頭,爹孃一人站好一壟,彎下腰,“蓄勢待發”。只見他們左手輕攏麥稈,右手持鐮刀貼根快拉,“嚓、嚓、嚓”,麥子一束束倒向身後。娘在幹農活上,絲毫不遜色於父親,往往會和父親幾乎以同樣的速度割完一壟。漸漸,東方發白,那一片片躺倒的麥子,是唱給父母最美的豐收讚歌。擦擦汗,回望滿地短短的麥茬,父母臉上有舒坦的快意湧現。

割麥子僅是夏收的第一步。此後還要用板車把一堆堆的麥子,一車車運到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軋的非常平整瓷實的“麥場”裡集合,再把脫粒機“請”到地裡。小孩們終於派上了用場,可以和大人一樣在田地裡勞動了。我們把一束束麥子,或抱在懷裡,或拖曳著,不顧腳下麥茬的阻擋,飛奔著運送到脫粒機前。機器“嗡嗡”地響著,一口口地吞噬著麥穗,另一頭,有人負責抻著麻袋接著脫粒出來的麥粒兒。空氣中瀰漫著塵土、飛揚的麥秸碎片和秸稈特有的清香。秸稈碎片如蝴蝶般紛紛落在髮間、衣領上,塵土、汗水弄花了人們的臉,但誰也不理會,幹得熱火朝天。完工了,娘數著麻袋,計算著收成。她捧起顆粒飽滿的麥粒兒,臉上流露出的剎那喜悅的神情,是我記憶中最動人的畫面。現在回想起來,才深深體會出,芒種時節對農人們來說,真得是一年當中寢食難安、又最值得憧憬的收穫時節。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白永芹《芒種遐思》


娘深知收穫來之不易,最後顆粒歸倉的程序不能省。收割完後,我會和娘結伴到地裡撿麥穗兒。烈日當頭,地裡半截麥茬兒齊刷刷地佇立著,泛著白光,總會在撿拾的過程中,給人以“牽絆”,把人的腳面、腳腕兒、手上,劃出一道道白印兒來。回去後,娘用棒槌槌,簸箕簸。我蹲在一旁傻傻地看,嚥著口水。娘說,這是額外收穫,用來改善我們的飯食。麥粒兒在我眼裡變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那時生活清苦,食物單一,沒什麼花樣。撿漏拾回的小麥,娘破例用它換回我們饞涎已久的油條、糖糕。看著我們大快朵頤的樣子,娘曬的黑紅的臉上開出了一朵醉人的花。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三十多年過去,機械化已完全取代了兒時的人工勞動,兒時麥收的場景已成為遙不可及的追憶。但那時的場景,那時的感受,至今還清晰真實地留存於腦海中。一年又一年,這田野上,金色的麥浪湧動了多少回?忙碌中,豐收的讚歌唱過了多少回?無論怎樣,忙碌是因為希望,而希望則帶來了豐收。正是由於父母的忙碌,精於打理,勤勞付出,才使我們在那個清貧的年代,過得安穩而豐盈。芒種時節,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充滿遐思的節令啊。

第二屆“春滿園野菜杯”散文大賽||白永芹《芒種遐思》

作者簡介:白永芹,女,河北省邢臺市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愛好寫作,有百餘篇散文、詩歌發表在《思維與智慧》、《新民晚報》、《揚子晚報》、《中國電視報》、《散文詩》等國家、省、市級報紙和雜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