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小米旗下的紅米K30手機發布已經有3個月了,該系列產品目前共分為兩款,一款是5G產品,搭載了驍龍765G芯片,另一款是4G產品,搭載了老款的驍龍730G芯片。而遙想去年5月份,紅米K20和K20 Pro同時發佈,其中K20使用了高通驍龍730芯片,K20 Pro使用了高通驍龍855芯片,驍龍855是高通當時的旗艦芯片。同樣是紅米K系列產品,為何K30系列已經上市3個月,至今仍未有Pro系列產品?

一、5G芯片之殤

5G手機為何稱為5G,只因為其搭載的手機芯片支持最新的5G網絡。縱觀目前整個5G手機市場,在所有已上市產品中,除了K30使用的驍龍765芯片,能稱得上5G芯片的產品也僅有2款:驍龍855 Plus和麒麟990 5G。這兩款芯片雖然都號稱5G芯片,但如果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其中還是有些"水分"的。驍龍855Plus實際上是外掛了上一代的高通X50基帶,這造成芯片布板面積增大、功耗增高,同時該芯片還不支持SA獨立組網,只能連接速度更低、時延更高的NSA網絡。而麒麟990 5G雖然集成了5G基帶,並且同時支持SA和NSA網絡,但其僅支持6GHz以下頻段和100MHz帶寬,並不支持毫米波技術。而且這兩款芯片用的也都是老一代的Cortex A76芯片架構,最新一代的A77架構都沒出現在兩款產品中,也就是說這兩款產品都是相當於在之前的老一代產品中加入了5G基帶(BP)功能,而應用處理器(AP)方面幾乎沒有更新。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而為何會導致兩家芯片大廠同時出現只更新BP,而未更新AP這種奇葩情況呢?這主要和目前芯片製造技術有關。目前華為麒麟990 5G和高通驍龍855 Plus都採用了臺積電7nm製造工藝,目前市場上能生產此工藝芯片的廠商還有三星,除此兩家之外,無他廠能採用此類工藝(Intel這種非代工廠就不說了)。而無論是臺積電還是三星,其普通7nm工藝都只能保證目前旗艦類芯片4個Cortex A76+4個Cortex A55核心這種通用設計,而這個通用設計還只能集成4G基帶,如果要想再集成5G基帶,必須要採用7nm EUV(極紫外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技術,此技術在保持性能不變的情況下,晶體管密度提升大約20%,多出的晶體管可以用來放入5G基帶,而如果再想要換成A77架構以及更新GPU,當前技術無法做到功耗不變,這隻能依靠下一代工藝(5nm技術),而5nm工藝目前還未有任何一家代工廠能夠實現量產,所以目前的5G芯片清一色採用了老一代AP+5G BP,可以說是為了5G功能,同時又要保證功耗不增加,只能犧牲AP。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高通的驍龍765G芯片同樣採用了上述的這一套路,CPU方面採用了與驍龍855相同架構的八核Kryo475處理器,屬於高通上一代產品,其由1+1+6的三叢集架構組成,即包含一顆2.4GHz的超級大核,一顆2.2GHz的性能核心和六顆1.8GHz效率核心,而其圖形處理器採用全新的Adreno 620,相較驍龍730圖形運算性能提升接近40%,這和驍龍855相比依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整個驍龍765G芯片相當於驍龍855的弱化版+5G功能。

而除了工藝的製程以外,工藝的產能也是一大問題。目前高通發佈的兩款5G產品——驍龍865和765芯片,並沒有採用同一家代工廠的工藝,而採用了三星和臺積電兩家公司的工藝,其中驍龍865使用了臺積電7nm工藝,而765/765G使用了三星的7nm工藝。而這兩家的工藝也不盡相同,865使用的臺積電7nm工藝仍屬於初代普通工藝,而765使用的三星7nm工藝則加成了EUV技術。高通之所以採用兩種工藝,而非讓一家獨佔,想必也是為了保證供貨充足。臺積電雖然是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代工廠,但其產能,尤其是最新的7nm產能早已被多家企業瓜分,蘋果、華為、AMD、英偉達甚至是高通自己的驍龍855都在此生產,而其EUV工藝更是早已飽和,高通僅將865交給臺積電,而將目前即將大規模上市的765交給三星,可以看出臺積電目前產能之滿,無法保證865的供應。

二、為小米10讓路

小米10在2月份才剛剛發佈,其和以往小米數字系列手機一樣,都採用了時下最先進的各種技術,但今年的小米10相對往年產品卻有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價格。在這裡我們對比一下小米過去3代手機產品的價格。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拋開運行內存和存儲空間的些許差異,小米10手機的價格相較於前兩代產品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所售小米10手機的最低價已經持平上代小米9的最高價,更是大大超越小米8的價格。而還有一點要注意,就是小米10是在2020年2月13日發佈,理論上其整個產品策略在發佈前至少一個月就已經制定好了,也就是說在2019年12月或2020年1月份小米10的整個產品規劃就已經制定好了,在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元器件價格還未受到新冠肺炎的衝擊,價格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甚至較低的狀態,尤其是韓國、日本和美國這三大半導體元器件生產地,在當時都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在元器件製造工藝沒有突飛猛進的情況下,其價格也不會有太大變化,甚至還可能有所降低,小米在這種情況下給米10手機制定如此高的定價策略,很明顯就是為了衝擊高端。換句話說,小米此時上漲的價格更多是品牌溢價,而非元器件價格的上漲。在這裡我們再放上一張米9和米10手機的主要元器件對比圖。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這裡我們選擇同為"8+128"配置的兩代手機進行對比,圖中所列元器件在整個手機成本中佔據了主要部分。在屏幕上兩代手機同為三星Amoled屏幕,小米10的屏幕為曲面屏,同時刷新率更高;小米9和小米10的SoC分別是驍龍855和驍龍865,兩者的製造工藝相同,同為臺積電7nm工藝;內存上,米9為DDR4類型,米10為DDR5,製造工藝上兩者相同,但後者的內存類型更先進;存儲顆粒上目前不好對比,米10尚未透露閃存顆粒的供應商,製造工藝也未知;攝像頭方面,米9使用索尼的4800萬像素imx586傳感器,而米10用的是三星的1億像素的Isocell Bright HMX傳感器,目前兩者的採購價也未知,暫時無法對比。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米10相對米9在多個方面都有升級,但這些升級到底是否對得起價格上增加700元,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小米更多還是希望數字系列手機產品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旗艦產品的概念,所以讓米10在所有產品線中首發驍龍865也是理所當然的,而資本市場也對該產品反響良好,在米10發佈後,小米股價也難得大漲了8%,這也算是穩定了投資者的信心,從這個角度看,讓米10首發驍龍865,而不是紅米K30 Pro,這也算是一個明智之舉。

三、對4G庫存的清理

如果我們再仔細看看紅米K30的定價,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有"玄機"的策略。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紅米K30的兩款產品和早先發布的Note8 Pro產品的定價的一個對比。

紅米K30系列當初為何沒有Pro版本?

小米這次的K30系列定價還是非常有策略性的,其覆蓋了1500-3000元檔次的各個價位,同時再搭配早已上市的Note8和Note8 Pro系列,500-1500元的低端檔位也同樣有保證,這說明紅米對K系列的定位,今後可能就是2000-3500元檔位的。這裡還有兩點要注意,一是紅米目前的K20系列(圖中沒有標出),這個系列的產品按照紅米負責人盧偉冰的說法,目前已經停產,而K30上市時間是1月份,差不多就是K20下市的時間段,雙方正好有一個非常適度的銜接;另一個就是目前小米似乎要對4G手機產品的庫存進行清理。小米之前在小米CC9 Pro上用了驍龍730G芯片,而這次的紅米K30 4G版同樣用了該芯片,這不得不讓人猜測,驍龍730G的產量到底有多充足,高通作為小米的投資人,小米也會在其產品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提供一臂之力,紅米K30 4G版恐怕也是對供應商4G產品的一次清理。此外,目前由於受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光是中國,全世界的手機產品在銷售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小米目前的4G產品應該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小米目前只在高端產品上推出5G產品,就是為了大力清理掉目前所擁有的4G產品,這也是為全面迎接5G所必須做的準備。

四、留給友商的驚喜

去年的手機市場可謂異常慘烈,大家估計都記得各大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其中一大殺招就是把旗艦芯片用在中低端手機產品中。當時華為把其最高端的麒麟980芯片用在了榮耀多款中低端產品中,部分產品甚至殺到了1500元附近,而另外兩位友商OPPO和VIVO也同樣沒有閒著,其各自旗下的Realme和iQOO品牌都把高通旗艦芯片驍龍855用在了千元機上,甚至連一向存在感不強的聯想也把驍龍855產品降到了2000元以下。小米當時為了應對這一局勢,就是推出了紅米K20 Pro系列,把其6+64的低配版降價至1500元附近,最高配置的12+512版也僅在2500元左右。當時小米這麼做也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考慮:一是提升紅米的品牌定位;二是在已成紅海的手機市場中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紅米之前給人的感覺就是定位於中低端產品的品牌,這和友商的市場定位明顯有一定差距。比如華為旗下榮耀品牌雖同樣定位中低端,但經過多年沉澱,其產品價格已和小米的數字系列產品持平,對小米形成了"降維打擊"。小米為應對友商的此種策略,就是提高數字系列和紅米系列產品的品牌,其中小米10完成了前面的任務,而紅米K系列完成了後面的任務。

紅米K30 Pro版遲遲不發,就是要留給小米10充足的的時間,讓其在高端市場攫取更多的利潤和市場份額,而一旦在一段時間後小米10的銷售出現放緩的情況,那時也是紅米K30 Pro上市的時候,想必這時候市場又是一片慘狀,紅米K30 Pro藉機在中端市場撕開一道口子,畢竟消費者對高配和低價組成的性價比還是比較敏感的,這和去年K20系列產品面臨的局勢是類似的。

五、結語

目前的手機市場確實存在太多的變數,一方面是4G和5G的交接,廠商的取捨和消費者的選擇都是影響市場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供應商已經受到影響,而消費者在此期間也選擇觀望。小米把K30 Pro留到後面,也許就是應對這些變數的一個法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