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周幽王由於親近佞臣虢石父,疏遠賢臣尹吉甫、皇父等人,讓西周王朝駛入了奔向滅亡的“快車道”。而上一次咱們也講到,彷彿是上天還嫌周朝滅亡得不夠快,促使周軍與六濟之戎打了一仗,結果王師敗逋、主帥伯士犧牲,讓風雨飄搖的周王室再遭重創。不過,各位可別以為這次滅亡的“提速行動”完了之後,老天爺就會放過昏君,因為接下來姬宮湦又辦了一件更愚蠢的事,把王朝又往懸崖邊推了一把。

幽王辦的這件蠢事,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那便是“烽火戲諸侯”。不過因為這則歷史記錄出自於相距幽王幾百年後的《史記》,記錄中又存在著許多看似無法實現的漏洞,再加上不斷出土的文物常常證明太史公的一些記述確實有偏差,這就讓“烽火戲諸侯”一事看起來像是司馬遷臆造出來的一樣。那“烽火戲諸侯”到底有哪些漏洞呢?咱們這就來看一看。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幽王烽火戲諸侯

其一,所謂“烽火”,顧名思義是烽火臺上點燃的火堆,用來傳遞緊急軍情,是古時候的一套報警系統。然而,一說到烽火臺,大家立刻會想到的就是長城,可長城的修建記錄差不多要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才開始建造的。雖然也有過少量證據提到西周末年有過長城的雛形,但也都是出現在諸侯國,並未有過周天子大規模建造長城及烽火臺的記錄,所以這條記載從一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大漏洞。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長城上的烽火臺

其二,所謂“諸侯”,乃是周天子分封的,用來屏護王室的地方邦國。正因如此,各個諸侯國分散在全國各地、大小不一,特別是能夠有實力來勤王的諸侯,距離都城豐鎬可都不近。這樣的話,即使有烽火臺可以傳遞警報,等警報傳到各諸侯國後,再等他們整軍過來勤王,恐怕早就城毀人亡了。

其三,幽王“烽火戲諸侯”的目的是為了讓褒姒一笑,如果諸侯真是一招即來、一揮即去,恐怕還能讓人笑得出來。但如果如第二條漏洞所說,各諸侯相距甚遠,趕來後都要十天半個月的,褒姒與幽王在城樓上乾等著這麼長時間,別說她能笑了,估計哭的心都有了。更何況諸侯被來來回回調遣一事,又能有多少可笑之處呢?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勤王距離如此之遠,褒姒何以發笑?

其四,“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中點燃烽火一事不止一次,而是反覆多次,這才讓諸侯好像是聽了多次“狼來了”之後才不再相信幽王的報警。可各位有沒有想過,就算第一次諸侯是看著烽火趕來的,知道是假警報後肯定會四散撤回各國。此時幽王立刻再點燃烽火,傻子也不會再去勤王啊,因為途中誰也沒見到敵軍,怎麼會反覆多次上當呢?那如果幽王不是立刻再燃烽火,而是等各諸侯軍隊歸國後再燃,距離不同的各支部隊到達的時間也不同,難道幽王會派人盯著,等他們都到家了再點火玩麼?顯然又是一個漏洞。

所以,一條歷史記錄就包含了這麼多的漏洞,不正說明這是太史公的一次“個人創造”麼?說實話,起初在下也跟大家所想到的一樣,已經不再相信“烽火戲諸侯”一事了。但當鄙人細讀《竹書》這本常常與《史記》記載相左的史書時,發現了一條線索,又讓這個故事峰迴路轉,似乎有了確實發生過的可能性。

《竹書》中的這條線索,是

“(幽王)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這樣一句話,也就是史上很有名的周幽“太室之盟”。說明幽王的確把四方諸侯都召集了起來,這便解決了以上漏洞中諸侯遍佈各地不易傳遞消息並趕來勤王的難題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竹書》中有關幽王“太室之盟”的記載

而“太室”這個地方,有的朋友說這是在今河南省太室山進行的一次盟會,但在下要說這是他們的一個誤解。實際上“太室”一詞有太廟的含義,而西周的太廟就在都城豐鎬的豐京城中。因豐鎬本是兩座王城,分佈於灃河兩岸:東邊為鎬京乃武王命人所建,用於天子居住與日常辦公;西邊的豐京乃文王時修建,西周立朝後用於祭祀祭祖、會見使節,以及諸侯朝會(康王時曾舉行過“豐宮之朝”,正好證明了豐京城的這一功能)。既然如此,幽王的這次“太室之盟”,實際上就發生在豐京,距離姬宮湦、褒姒所居住的鎬京非常的近,這就又解決了諸侯距離王都過遠的這一問題

前面兩個問題算是解決了,那“烽火臺”的問題如何解決呢?既然參加盟會的諸侯軍隊本身就離都城不遠,在鎬京城上點燃烽火,他們自然能看得到。何況為了更好地傳遞消息,在鎬京與諸侯駐紮地之間建起幾座土臺用於預警,還是很容易辦到的。另外,鄙人在《呂氏春秋·慎行論》

也找到了類似於“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只不過兩段記載區別在於《史記》中用的是“烽火”,而《呂覽》提到的是“擊鼓”而已。但這兩條相似的證據加上《竹書》給出的這條線索,足可以讓“烽火戲諸侯”一事又變成了可能

至於有些童鞋還要摳一摳字眼,提出“烽火”與“擊鼓”還是有不同的。在下以為不用過於在意這些,畢竟日後長城守軍傳遞軍情時,同樣是火、鼓共用,所以兩種方式其實說得還是報警這一件事而已。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古人預警的兩種方式:烽火、擊鼓

現在看來,大部分用來質疑太史公“烽火戲諸侯”一事曾發生過的漏洞都能被解釋清楚了,也就是說《史記》在這件事上的記載還是基本符合事實的。那目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幽王為何要組織這樣一場盟會呢?難道真的是為了討褒姒一笑麼?這答案還得結合在下之前所寫過的內容,來給各位做出進一步的解釋。

鄙人在上一篇文章中寫到,六濟之戎在看到周王室衰弱後曾起兵反叛,幽王為平叛派遣王師前去征討卻慘遭失敗。正是因為守護王畿的周軍損失殆盡,而戎人又一個接一個地的威脅著王都,這才讓幽王想到要徵召諸侯國軍隊來守衛都城

此外,這次盟會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要對申國採取一些行動。各位應該還記得,幽王為了讓褒姒和伯服當上王后和太子,不惜要加害長子宜臼。幸好上天保佑才讓宜臼沒有被害,還同申後一起躲到了孃家申國。以幽王的脾氣,雖然如願實現了更換王后、太子的目的,卻仍然會斬草除根。如果沒有六濟之戎的反叛,相信王師早就開拔到了申國,

索要申後和小宜臼了。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竹書》中申侯勾結鄫、戎的記載

而申後的父親申侯當然瞭解幽王的為人,他暗中與繒國和西戎(以犬戎為主)聯絡,為自保而做準備(此時申國應該是防禦目的為主,並未有主動攻打朝廷的想法)。

但申侯的自保行動還是被幽王探知了,在姬宮湦看來這就是要反叛的節奏。所以,這次“太室之盟”的另一個目的也是補充王師力量,準備先發制人征討申國

可惜的是,召集諸侯會盟的出發點沒有問題,卻被幽王自己的操作給搞出了問題。按《史記》、《呂覽》的說法,幽王為了博美人一笑,把前來助陣的諸侯大軍戲耍了一番,失去了眾人的信任,才釀成了最後的苦果。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原型所在,應該說在這件看似漏洞百出的事件上,司馬遷並沒有此前咱們想象的那樣“臆想創造”,是基本可以相信的一段歷史。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烽火戲諸侯”一事,並非太史公臆造

不過,以烽火反覆調遣諸侯一事大家可以信以為真了,但把這罪名扣在褒姒的笑與不笑上,似乎又是一次古代文人對天子身邊美女的汙名,仍需咱們再仔細推敲一番。那幽王反覆折騰諸侯大軍真的是因為褒姒的笑麼?褒姒之前為什麼不笑?看到調遣大軍這種嚴肅緊張的行動時又為什麼發笑呢?咱們下次再好好地敘上一敘。

【關鍵詞雲圖簡史】

為了方便廣大史學愛好者能快速回憶起相關的歷史內容,作者“閒敘春秋”將在每篇文章結尾奉上“關鍵詞雲圖簡史”,通過8-12個關鍵詞,幫助大家回憶文章內容,希望各位讀者喜歡。

本文關鍵詞:烽火戲諸侯、漏洞繁多、竹書線索、諸侯有盟會、駐地靠近都城、烽火能有效、呂覽佐證、太室之盟目的、史記說法可信。

“烽火戲諸侯”是真是假?《竹書》中的這句話,或許透露了信息

關鍵詞雲圖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