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朱週一致欣賞的美髯公戰將,他犧牲後林彪上位進紅軍高級領導層

井岡山革命時期,當這名紅軍指揮員犧牲後,毛澤東火速趕到他犧牲的地方,望著他的遺體,萬分悲慟,留下痛惜的淚水,說:“幹革命雖然難免有犧牲,他的犧牲卻是我們最大的損失。”毛澤東說的這位紅軍將領叫王爾琢。

毛朱週一致欣賞的美髯公戰將,他犧牲後林彪上位進紅軍高級領導層

毛澤東於1927年9月9日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起義隊伍成員基本上都是農民,毛澤東把這支隊伍拉上了井岡山。但這支隊伍素質差、武器裝備更差,就是打一個有點實力的民團也打不贏。

轉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王爾琢率領南昌起義剩餘800多人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朱德帶來的隊伍是正規軍,這支隊伍才有了戰鬥力。兩支隊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王爾琢任參謀長。轄3個師,朱德、毛澤東、陳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師師長,共1萬餘人。不久取消師的建制,編為第28、29、30、31、32、33共6個團。28團是葉挺獨立團的老底子,南昌起義的精幹力量,全團1900人,戰鬥力最強,是紅4軍中出名的“鋼鐵團”,王爾琢兼28團團長。毛澤東曾評價,“28團一個團可以與國民黨軍一個師抗衡”。

6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強令紅四軍進攻湘南郴州,最終釀成了井岡山“八月失敗”悲劇。王爾琢抗命將部隊撤至桂東縣,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重回井岡山後,毛澤東抓住王爾琢的手激動地說:“你王爾琢保存了整個團,功不可沒啊。”王爾琢是縱橫井岡山的一員驍將,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毛朱週一致欣賞的美髯公戰將,他犧牲後林彪上位進紅軍高級領導層

7月初,湘軍2個師進攻井岡山,朱德、陳毅率28團、29團下山出擊。擊退來敵後回師時出了亂子。29團官兵大都由宜章農民組成,加上井岡山生活太苦,現在距家鄉很近就想著要回家。團裡的士兵委員會秘密決定:全團回湘南。朱德強令該團回師井岡山。在回來路上,部隊打了一個勝仗發了“洋財”,官兵拿著財物紛紛回家,軍紀大亂。29團一鬨而散,全團最後只剩副營長蕭克帶的那個連只剩下200餘人,編入28團。

8月25日,28團2營營長袁崇全帶2個連投敵叛變。粟裕、趙爾陸等人向朱德、王爾琢報告了袁崇全叛變消息。朱德非常震怒,馬上派王爾琢帶林彪的1營追回逃兵。王爾琢快天亮時追上了袁崇全。林彪率1營包圍了叛軍,林彪提出武力解決,王爾琢自信他和袁崇全的私人感情,沒有采納林彪的建議。他孤身向叛軍走去:“我是你們的團長,來接你們回去,過去的事既往不咎!”王爾琢見到袁崇全後叫他回去,他不回。兩個人吵了起來,吵著吵著,袁崇全揪住王爾琢的脖子開了槍。被讚譽為“美髯公”的王爾琢當下倒在血泊中,年僅25歲。王爾琢以自己性命換回來兩個連的官兵重回革命隊伍,袁崇全帶幾個人逃脫,投敵劉士毅部。

毛朱週一致欣賞的美髯公戰將,他犧牲後林彪上位進紅軍高級領導層

毛澤東得知朱德部失利後,急忙率部隊下山接應。29團意圖回湘南的官兵大部分在半路上被國民黨軍截殺,28團又損失了僅次於毛澤東、朱德、陳毅的第四號人物王爾琢,這是紅軍早期發展中的一個重大損失。朱德抱著王爾琢長鬚飄飄的屍體泣不成聲,痛悔莫及。王爾琢是朱德的愛將。

朱德揮淚長嘆:“我軍失去一位能將啊!”毛澤東說:“王爾琢的犧牲,換回了兩個連,穩定了紅軍,挽救了革命。”在為王爾琢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親自為他撰寫輓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紅4軍遭到了重創,加重井岡山危機。在這個重大事件中最受益是28團1營營長林彪,他接任了紅4軍主力團28團的團長,從此進入紅軍高級領導層。

王爾琢是黃埔軍校一期品學兼優的高材生,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特別欣賞他,把他視作心儀學生,培養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1日,王爾琢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率領敢死隊冒著槍林彈雨衝進敵人的指揮部,受到周恩來和總指揮賀龍的高度讚譽。起義後,部隊遭受重大挫折,革命陷入低潮,他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頭、不刮鬍子。”他堅定地跟隨朱德、陳毅轉戰閩贛邊界,他與井岡山毛澤東聯繫,促成“朱毛”會師,使中國革命進入大轉折。王爾琢具有堅強的革命堅定性,但他過於相信感情,對革命複雜鬥爭警惕性不高。這成為王爾琢過早犧牲的一個重要原因。

毛朱週一致欣賞的美髯公戰將,他犧牲後林彪上位進紅軍高級領導層

“兒何嘗不想念著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決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孃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媳,見鳳翠如見兒一般。”

這是王爾琢寫給父母、妻子和從未謀面的女兒的遺書。

1928年9月13日,紅4軍攻克遂川縣城,生擒了袁崇全,開審後處決了這個叛徒。

王爾琢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