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樂”放棄“收購惠普,或許只是暫時的

[釘科技評論]有消息稱,美國當地時間週二,施樂宣佈,受疫情影響,公司決定放棄對惠普公司的收購行動。施樂收購惠普,在去年末一度引起軒然大波,因為,後者的市值一度是前者的三至五倍,這場收購行動是典型的“蛇吞象”式的行為。

惠普數次拒絕了施樂的要約,為避免被惡意收購,今年2 月,惠普還提出了新的股票回購方案,將去年 10 月的 50 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提升到 150 億美元,且第一年的回購股票價值不低於 80 億美元。這場收購行動客觀上帶來的正面影響是,它在倒逼惠普更有作為,據瞭解,惠普稱會進行其他節省成本措施,讓公司的業績更加健康。

根據《網易科技》的消息,施樂在聲明中表示:“當前的全球健康危機以及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宏觀經濟和市場動盪,創造了一個不利於施樂繼續尋求收購惠普的環境。雖然放棄收購行動令人失望,但我們正在優先考慮我們的員工、客戶、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健康、安全和福祉,以及對此次疫情做出更廣泛的反應。”

施樂”放棄“收購惠普,或許只是暫時的

說法合情合理,但在釘科技看來,施樂對於收購惠普行動的“放棄”,恐怕只是暫時的:

首先,“不利於施樂尋求收購惠普的環境”的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明確,如果客觀來看,按照此前惠普與施樂的體量和實力對比,也同樣談不上利於施樂收購。

其次,此前施樂收購惠普可能的核心動機,即便在疫情過去之後也不會發生變化,還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那麼,施樂收購惠普可能的核心動機是什麼呢?

據瞭解,惠普的聲明中稱,施樂“急切地”發起收購要約表明其“迫切渴望收購惠普以解決其業務持續下滑的局面”。有觀點認為,施樂是想趁惠普業績下滑後的業務調整階段,通過收購惠普,“消除”一個競爭對手,在複印機市場取得幾乎絕對的話語權,在複合機市場掌握更大的主動。

但在釘科技看來,如果施樂真的是單純在這方面做考慮,恐怕只能說明,他不僅是實力與收購惠普不對稱,而是連收購惠普的資格都不具備,因為戰略眼光短淺。

“解決業務下滑的局面”,當然會是施樂的預期,但作為複印市場的巨頭,依託惠普打印業務真正擺脫危機的意願恐怕很難實現。

事件其實被置於了一個行業背景下,即全球打印機市場連續多年的下滑,僅個別地區出現過增長。這是一個“數字化生存”的時代,無紙化辦公也在持續興起,打印機行業雖然未必會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普及而消失,但市場逐步縮小應該是很難逆轉的趨勢。與打印機類似,複印機也在面臨這樣的挑戰。惠普的打印業務在2010年以來持續遭遇挑戰。特別是在2012年,正是由於業務下滑,打印集團才和PC集團合併。作為打印市場“龍頭”,行業整體不振,惠普會面臨很大風險。

惠普打印業務的處境,給了施樂機會,但施樂不會不明白自己核心的複印業務與惠普的打印業務都不代表未來,用同樣遭遇“無紙化”衝擊的打印來拯救因複印業務不振而面臨困境的自己,並不是明智的選擇,最多是在資本市場繼續講講不太有趣的故事。

那麼,施樂應該是在瞄準惠普的業務中存在的與“無紙化”有關的機會,惠普真正核心的PC業務,能讓施樂相對更有預期。惠普的PC業務,有相當的價值。直觀來看,惠普近年來一直與此前一度保持行業第一的聯想輪坐PC行業頭把交椅,實力不容置疑;再從惠普自身業績來看,如果不是打印業務拖累,惠普在最近幾年都會實現更好的表現,比如,2016財年到2018財年,惠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6.4%、8.0%和12.0%,就得益於PC業務的高速穩健發展。

同時,從營收看,PC業務佔據惠普60%以上比重,如果能夠實現收購,施樂或許可以被重塑。

疫情背景之下,考慮到儘量避免接觸和集聚,“無紙化”其實被提上了更重要的位置,經歷過這樣一段時期,這種趨勢理論上也會更為深入,那麼,施樂要收購惠普的關鍵理由就會繼續存在,這場收購甚至會更有意義。如果以此為前提,施樂恐怕不會真正放棄收購惠普,而是等待新的機會,除非自己真的已經完全無能為力。(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註明“來源:釘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