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江阴有个江南地区最早的文明古城——佘城,说是城,遗留下来的只是一段土头城而已,还有就是挖掘出来的青铜器和陶器。该城没有任何文字留存,所以原来城名、具体年代只能靠城头构建与出土器物来推测。大体估计在距今3800-3100年左右这个范围,考古学家判定的夏至周也基本在这个区间时段。

佘城遗址的城墙构筑采用的是堆筑法,与中原地区的夯筑法有很大区别,也说明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是独立发展的,没有受中原文明的太大影响。出土的青铜器比较原始简单,还都是实用器。没有发现大型礼器,也就是还没有形成王国的形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觉得划为西周早期遗址的凭证还很不完善,也基本不太可能是泰伯所建。中原商朝时期青铜器冶炼铸造技术已非常精湛,这里出土的青铜器更像是初期的水平。

泰伯奔吴应该晚于该城建成之际,他来的时候这座城是否弃用也并不清楚,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座城的原始居民后裔最后与泰伯兄弟带来的中原文明最终合流发展,以至于成为春秋时期强大的吴越。据《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吴泰伯,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泰伯无后,仲雍的曾孙周章被周武王封为吴国国君,这也是姬姓资历最深的诸侯国。

遗址位置的介绍会让寻访者摸不着头脑。资料上介绍位于江阴市云亭街道(原云亭镇)花山村,却又说因位于佘城村而命名为佘城遗址,在国保碑下面不远处,佘城头村与高家墩的标识相对而立,而高家墩却是花山村下面的自然村。如果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花山村与佘城村相邻而居,土城头可能就是两村的分界线。花山居城内,在西;佘城村居城外,在东。城头合围的三十万平米基本在花山村域内,所以说位于花山村是最为合理的。

遗址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修建京沪高速公路而在周边文物探访中发现的,发现十几年后的二〇一三年五月三日即被列为全国文保单位,这速度不知是不是全国文保之最。也间接说明佘城遗址重要的历史价值。

2020-03-26于紫金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国保寻访记——佘城遗址   0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