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不良貸款不準離職,銀行人,一定要提早想好自己的出路!

銀行辭職,會非常尷尬,各種煎熬,能不能走出落差感,真得看人。


畢業進入銀行的第三年,28歲,跳槽到股份制銀行1年,升任大支行公司部負責人,很膨脹,學歷高、業績好、口才佳,總行點名表揚。


行裡組織去臺灣學習。印象很深刻的是臺北一條街的銀行比公廁多;金融學院的講師說,五年之內,大陸的銀行也會這樣,利差減小,競爭激烈,兼併加劇。


看著遍街金融機構,從業人員面對客戶卑躬屈膝堪的樣子,突然感悟,如果不想淪為像711店員那種普通收入,必須進入銀行這個金字塔的10%塔尖(那一年我手下客戶經理稅後年收入超過20萬,我的收入自然遠遠超過711店員)。


30歲升任支行副行長,分管企業貸款和零售貸款及櫃檯業務,職位和收入算是進入到本省系統的TOP10%。


收入持續增加,進入總行青年幹部人才庫,大會小會做彙報,一時風光無限;手下十多個客戶經理人人業績飄紅,提成拿到手軟,沒事喜歡洗涮我車不好(40萬的車都會被洗涮)。


然而我們實在太年輕,錯誤地認為這幾年業務好做、錢好掙是自己能力強,一個個膨脹得要起飛;


不懂什麼是系統性風險,以為自己風險控制能力很強,殊不知只是運氣好,或者說享受了經濟週期性紅利。


一家本省最大的民營擔保公司高管跑路,轟地一聲,引爆全系統風險。各家銀行緊急收貸,踩踏事件,爭先恐後,出假批覆套牢了很多過橋資金;


一個接一個企業利息逾期,最後本金逾期;老闆跑路、自殺;


光頭黨半夜搶我們的質押物、抵押物;


一次又一次逼企業主還錢,寫承諾,圍追堵截;


在我辦公室下跪的企業主跟我爸年齡差不多,隔天跑路老撾又被抓回來;


總行一個接一個通報,稽核一次又一次查存檔資料問話背書;扣績效扣工資扣獎金,拿800元一月的客戶經理不在少數……


突然沒有了以前的成就感:原來我不過是銀行流水線的一個環節而已,就算看起來已經位高權重,成,是銀行自身的繁榮;敗,自己沒能力挽狂瀾。


這時候開始想轉行,不是跳槽到別的銀行,我清楚銀行系統都一樣,沒有太大差別,跳槽不過是從一個坑進另一個坑而已,而且我這樣的職位跳槽非常尷尬,高不成低不就。


曾經試著申請某信託公司的城市副總,那個職位要求不低:銀行從業8年以上,擔任過行長副行長,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CPA或過司考優先。


結果短短10天通過簡歷篩選的人就多達30人。保險公司突然湧入很多銀行員工求職,而以前賣保險是大家不待見的。由此可見當時想辭職、被離職的銀行人有多少。


迷茫、絕望了很長一段時間,總是在否定自己:這10年除了學會做精美的ppt,學會了公眾場合脫稿演講,會寫調查報告,清楚很多企業運營的方式,認識一些老闆,認識一些高淨值人群,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之外,似乎自己一無是處。


原本的專業也荒廢了,30多歲的人,好像後面的人生毫無希望。


還沒等我想清楚後面的路怎麼走,分行一把手被雙規(省分行級別),整個分行不良突然爆發出來。


監管部門的檢查不斷,自查沒日沒夜,每天都有撤職處分的通報,還有個部門負責人在辦公室被警察戴上手銬帶走,人心惶惶,不停回憶那些“抽屜調查報告”有沒有寫清楚資金實際用途(盡職免責)。


接著整個分行重要部門從行長到支行部門經理大換血,全部換成了銀監中意的其他銀行過來的人,一時間像我這樣以前很紅的人瞬間變成了前朝殘黨餘孽:不允許新增業務,降級降工資,並且有不良貸款的不準離職。


接下來的三年,不能不上班,上班又沒事情做,廢材了三年。


因為我們銀行的不良太多,而且又出現那種掩蓋風險的行為。業內不太待見我們行跳槽的人,認為我們“太野”。


除非有非常好的資源,所以大部分辭職的人去別的銀行自降職位。我也可以去別的銀行,但不能再行長室任命,監管部門通不過。


有時候覺得一切可能是安排好了滴。在我最迷茫最焦躁的時候,我爹的一個沉睡了多年專利技術有了很好的市場前景。


我乾脆不上班,組建公司,做自己的業務。同時捎上了幾個同事同僚。目前我們幾個存在感、成就感滿滿,辛苦是辛苦,但對未來不迷茫。


眾觀我們行歷年來辭職的人,說實話,沒幾個人過得如意。以前年生好的時候,銀行出來的人是香饃饃,現在不一樣了。


沒幾個如意,有機會創業的人更是少數。都不要說普通銀行員工了,我囉囉嗦嗦講了這麼多自己的經歷,就想說哪怕像我這樣的職場背景經歷,遭遇系統性風險,也是無力迴天的。


所以還在銀行各位親,一定要提早想好自己的出路。隨時做好離開的準備,就不至於真的離開時那麼狼狽。


有了不良貸款不準離職,銀行人,一定要提早想好自己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