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印度的未来,就像其开过总理——尼赫鲁,所说的那样:“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从古至今,大国崛起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印度也有着自己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 印度地理格局的隐患

一、从茫茫雪山到恒河大平原,地理战略要地的丢失

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苏莱曼山脉,将其和欧亚大陆隔开,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仅在西北部的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之间有一个开伯尔山口,联接亚洲西部。

南亚次大陆中部是该地区最富有价值的两大板块——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虽然历史上古代印度虽然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南亚次大陆,但“两河平原”一直都在古印度主要王朝的控制之下,构成了古印度的核心板块。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二战结束以后,大英帝国在南亚的殖民体系解体。英国人略施小计,原本统一的英属印度,就分别独立为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的主体部分,但失去“巴基斯坦”,给印度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其一,印度的西部防线从易守难攻的开伯尔山口,撤退到恒河平原西部和塔尔沙漠。导致印度维护西部安全成本的大幅提高。上世纪90年代,印度为了阻止从巴基斯坦潜入的极端份子,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的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修建隔离墙和边境公路。在21世纪初,印度在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印度控制一侧建立隔离墙。而这些边界安全项目,至少要耗费印度数百亿卢比。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夜幕下印巴边界清晰可见

其二,在印度东部,随着当年印巴分治,对于印度极其重要的恒河三角洲(原本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1972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独立成为孟加拉国)脱离印度。恒河三角洲对于印度意义,相当于长三角地区对我国的意义。

失去恒河三角洲,不仅仅意味着印度失去了将近15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世界级大河,年平均径流量达到5000多亿立方米,其内河航运价值非同一般。但恒河的入海口却不在印度自己手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印度内河航运的发展。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孟加拉国与恒河三角洲

有人说印度为啥不收回恒河三角洲呢?其实,从印度立场来看,虽然恒河三角洲非常重要,但印度并没有打算将其收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国,88%以上的人口都是穆斯林。在印度国内,印度教徒和MSL之间的矛盾,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捋清楚的。

二、被人惦记的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南部,深入印度洋腹地,是印度洋国际航道重要中转站。这一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沿海地区没有大型海岛,出入印度洋非常方便。只有半岛在最南端散落着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群岛和拉克沙群岛等小型岛屿。其中拉克沙群岛本来就属于印度,而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都是小国,无法对印度形成有效制约。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左下方德干高原

凡是都有两面性,印度南部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对于印度自身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然而对于全世界任何有心争霸的大国,德干高原同样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这里的任何风吹草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域外其他大国的神经,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以印度能否守得住这块战略要地,还是一个未知数。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繁忙的印度洋航运

  • 崛起之路上的隐患

一、印度庞大人口规的模,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是人口红利,管理不善就是定时炸弹。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凭借自身人口红利快速发展为由,想当然的认为,同样拥有庞大人口的印度也会复制中国奇迹。然而,就印度目前的情况,其庞大的人口规模,正在一步步成为其发展的负担。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首先,虽然印度人口规模庞大,但其人口素质却非常有限。据报道从2001年至今印度文盲率从35%下降到上现阶段的6%左右。看起印度教育成绩斐然,然而背后的真相却是——按照印度的规定,七岁以上人口能以印度货币上17种语言的任何一种读或写,就可以看做非文盲。作为对比,联合国规定的文盲有三类:其一,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其二,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常用图表);其三,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由此可见印度基础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次,印度发展缓慢的农业,是否可以养活爆炸性增长的人口。虽然印度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一,超过1.6亿公顷,但是其粮食产量仅是我国的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印度人口还在快速增长,其人口规模即将超越我国,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最后,印度人力资源严重错配。虽然印度高等教育实力,得到全世界肯定,但鉴于种姓制限制,很多印度低种姓人口,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高等教育,但依旧只能从事很低端的工作,对于低种姓的印度人,知识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这也是印度人才不断流失的重要原因。

印度是全球著名软件外包服务业大国,而印度这一行业之所以高度繁荣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为一种20世纪后期才出现的全新产业,软件外包业并没有纳入印度教体系当中。很多低种姓印度人才可以毫无障碍的从事这一行业。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印度深圳-班加罗尔

二、“车同轨、书同文”对于印度来说还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印度至今还没有做的“车同轨、书同文”。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就统一了文字,而印度从中央到各国地方邦,官方语言就有17种,如果加上使用人数较少的语言,全印度就有数千种语言。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国民凝聚力。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有人说在英语是印度社会通用的一种语言。然而根据权威结构统计,在印度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人口,仅仅12%左右,也就是说整个印度只有1亿多人能够熟练使用英语。

虽然这些年,印度官方大力推广本民族语言——印地语!但就目前印度自己统计的数据,如今13亿印度人仅有44%左右的人能够熟练的使用印地语。作为对比,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可以做到无障碍交流,今天普通中国人甚至可以看得懂两千多年前汉朝的文献。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印度五花八门的语言

三、印度矿产资源储备极不均衡,关键资源匮乏

印度矿业最大特点就是重要矿产资源产能严重不足,最典型的就是石油。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我国典型的贫油国,但和印度比起来我们情况好太多。同样是能源消费大国,如今印度石油日产量还不等100万桶,石油进口比例超过80%。

印度:崛起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以上内容,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各位小伙伴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加转发。如果你有更好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鼓励就是我坚持奋斗最大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