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 武漢方艙醫院這張偷拍照給出答案

孩子:


今年的寒假,很長,也很特別。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讓你延期開學,在家上課。


但在家“禁足”的這段時間,因為學習的事兒,咱們倆好像過得並不舒心。


每天叫你起床上課,催你寫作業時,你總不耐煩地跟我抱怨:


“媽媽,其實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是起床打個卡就繼續睡覺的!”


“媽媽,上網課老師是看不見我在做什麼的!”


“媽媽,都放假了,你就不能讓我好好玩嘛?!”


每次聽到這些話,一時語塞的我,不知從何開始跟你解釋。


直到前兩天,媽媽在新聞上看到這樣兩組照片。


一位感染了肺炎的高三學生正全神貫注地在方艙醫院的角落裡看書。


小夥子說:“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 武漢方艙醫院這張偷拍照給出答案


除此之外,另一個方艙醫院裡,也有這樣一位“考研哥”。


他是一名大三學生,邊治療邊學習考研英語,他的願望是考上武漢大學。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 武漢方艙醫院這張偷拍照給出答案


你看看,在一個病毒肆虐,周圍隨時都可能有危險的環境下,有人依舊能保持對學習的熱忱,不願浪費一分一秒。


反觀我們呢?


在千里之外安全的環境內,有著優於他們數十倍的學習條件,卻不知進取,終日渾渾噩噩地消磨時光。


不只是你,連媽媽自己都覺得羞愧難當。


所以,媽媽想趁著今天這個機會告訴你:為什麼要逼你讀書?03

  • 讀書收穫的眼界和格局,是一輩子的財富,。


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大部分讀過的書最後都會忘掉,那讀書的意義何在?


底下的一個高贊回答說:


小的時候我吃了很多東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記不清是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已經成了我現在的骨和肉。


讀書,正是如此,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思想,擴寬你的眼界,提高你的格局,成為你身體中的一部分。


就說說這次疫情吧,正是驗證了股神巴菲特的那句:“只有潮水褪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有的人,奔赴前線救治病人,與病毒搏鬥,成為全國人民的偶像;


有的人,倒賣口罩,藉機斂財,吃相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有的人,惡意編造、散播謠言,給社會和他人造成了不良影響;


有的人失業了,有的店倒閉了,有的公司熬不過去了......


疫情眾生相,一定程度也反應了不同人身上,眼界和格局的不同,知識和內涵的差別。


真正有格局的人,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的判斷,在乎的是更有意義的事情,更長遠的目標。


格局小的人,則只會囿於自己腳下的一畝三分地,貪圖眼前的小便宜。


看的人多了,便會發現,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上限和下限。


放大格局的最好方法,就是多讀書、長見識。


即使讀書不能讓你直接成功,但讀書總能讓你在利益面前多一份擔當,在糾結時多一份自省,在遇到困難時,多一份從容,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待腳下和遠方。


格局越大,道路越寬,讀書帶來的眼界和格局,是你一輩子寶貴的財富。04


其實,媽媽也是過來人,我很能理解你假期中不想學習的心情。


喜歡呆在舒適區是每個人的本能和天性,偷懶、放縱、耍小聰明,現在固然舒服,但成為習慣之後呢?反而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調整,會更加痛苦。


時間是最公平的東西,每個人都是平等的24小時。真正產生差距的,只是不同人的不同使用方法罷了。


疫情只是讓日常生活放緩腳步,但社會並沒有停止前進,時間更不會停下來等你。


你鬆懈的這段時間裡,別人早已把你甩在身後。


不管你承不承認,學習就是一件沒有終點的事情。


但你也不孤單,因為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你的老師、你的朋友、還有爸爸媽媽都是你的同路人,我們都一起在前進。


親愛的寶貝, 最後,媽媽想告訴你:


我不指望你成為一個多有錢的人,但希望你是一個被知識和書籍滋養的人;


我不指望你成為一個多成功的人,但希望你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不留遺憾;


我不指望你成為一個多偉大的人,但希望你的一生都能充實、自由且快樂!


—— 愛你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