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為何沒有逃出朱元璋的殺手?

星辰動漫社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這是後人對劉伯溫的評價。朱元璋曾經對他說:“攻皖城,拔九江,撫饒郡,降洪都,取武昌,平處州,爾多力焉。”也就是說,我能打下江山,你可是出了不少力啊!可最終,劉伯溫為什麼還是沒能善終?

在明朝之前,宰相的權力已經被弱化,可朱元璋的江山不是繼承和篡權來的,而是靠打下來的,在沒有做皇帝之前,他確實需要一個文人集團來幫助他出謀劃策,除了協助他制定作戰的計劃,當他去前方打仗的時候,後方也是需要人管理的。而當他成了皇帝之後,這些人的存在就是對皇權的威脅了。

聰明的劉伯溫自是深知這一點的,幾次朱元璋要拜他為相,他都拒絕了,他只做一些沒有實權的閒職。可劉伯溫是以文官為代表的財力雄厚的江浙集團,本身這個集團就讓人忌憚,再加上劉伯溫這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怎麼能不讓本就疑心重的朱元璋猜忌呢?


劉伯溫性格耿直,常常得罪人,這其中就包括宰相李善長,後來李善長犯了錯,朱元璋想要讓劉伯溫來做宰相,可他慌忙叩頭說道:“陛下萬萬不可!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樑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若用細木,房屋就會立即倒塌。臣是細木,擔不起如此之大任!李善長居於丞相之位,雖於臣無利,但於國有利啊!”

後來朱元璋就任用了與李善長一個派系的胡惟庸為宰相(代表著武官集團利益),此人心胸極為狹隘,從此,劉伯溫的悲慘命運就開始了。加上後來劉伯溫與朱元璋政見有所不同,胡惟庸趁機落井下石。雖然劉伯溫一度告老還鄉,不問政事,可還是被胡惟庸陷害,最後削去俸祿。這其中是不是朱元璋故意使然,也讓人不得而知了。

公元1375年正月,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讓胡惟庸派御醫前來探望,御醫為劉伯溫開了一劑藥方。可誰知,越吃藥,肚子越疼,吃了一陣子藥,劉伯溫覺得自己的肚子裡天天翻江倒海,痛苦萬分。他意識到不對勁,心想這藥一定有毒。於是劉伯溫拖著虛弱的身體去見朱元璋,君臣相見,朱元璋仍然對他客客氣氣,可這客氣中,卻帶了幾分疏離。

當他說胡惟庸讓人給他喝的是毒藥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沒有半點關切之心了,於是劉伯溫心灰意冷地走了,他知道,這毒藥應該就是朱元璋示意的吧,那年的六月,劉伯溫就辭世了。


奉旨瞎溜達


朱元璋確實是個暴君,但他也確實沒有害過劉伯溫。這是個歷史上流傳很廣的謠言。

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楊訥先生曾經系統考證過這個問題,指出所有關於“劉伯溫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史料,都有矛盾。在這件事上,朱元璋恰恰是冤枉的。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楊訥先生的《劉基事蹟考》一書。他指出:劉伯溫的死因是因為他得了重病。

根據明朝初年宋濂的回憶,在洪武八年(1375)二月初三日,劉伯溫離京返鄉,此時的他已經患上了“霜露之疾”。


這本書的封面照片請參考下面這張圖:

那麼,到底什麼是“霜露之疾”?

按照字面的解釋,這應該是一種由風寒而引起的疾病。再加上年邁的劉伯溫此時返鄉,經過長途跋涉,肯定會加重病情。

最終,這個疾病使得劉伯溫一命嗚呼。他是從二月初三日出發,在四月十六日去世,歷時73天。

在野史中,劉伯溫是被毒殺的。天底下沒有哪種毒藥能夠讓人活73天后去世。

朱元璋毒害劉伯溫的謠言,主要原因還是要怪朱元璋自己。

他在處理胡惟庸案時,肆意羅織莫須有的罪名給胡惟庸,將劉伯溫之死的鍋扣到胡惟庸的身上。

但沒想到,謠言傳著傳著,就演變成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動手了,這也算是自作自受吧。


HuiNanHistory


我是小心,與你分享。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謀臣,可以說是朱元璋集團功勳最卓著的功臣之一。

劉基,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人,年輕時跟葉琛、宋濂、章溢四人並稱“浙東四隱士”,其餘三人都先後加入朱元璋陣營,唯獨劉伯溫,遲遲不肯投靠朱元璋。

1360年,朱元璋曾派武將胡大海去請劉伯溫,劉伯溫拒絕;朱元璋又派文臣朱升去請劉伯溫,劉伯溫託病不去。此時朱升怒了,說道:“

此劍當獻天子,以斬不順命者。”劉伯溫這才勉強去見朱元璋。

劉伯溫投入朱元璋的麾下後,獻了頗多良策。1368年,朱元璋開國建立明朝,劉伯溫獻策,讓朱元璋穩定民心;劉伯溫秉公執法,獲得威嚴;在丞相的人選問題上,劉伯溫不徇私,較為精闢的比較了楊憲、王廣洋、胡惟庸的優劣,而且推脫丞相位置不就。

公元1375年元月下旬,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望,開了一副方子,劉伯溫吃下之後,腹痛如絞;三月下旬,劉伯溫回鄉,閉門拒客;五月,劉伯溫病死

其實,關於這場事件,歷史上向來有兩種看法:1:劉伯溫是被慢性毒藥毒死;2:劉伯溫病死。

病死說

如果是病死的話,那就不用探討了。劉伯溫死時,已經65歲。在那個醫學不發達的年代,劉伯溫能活到65歲,已經是高壽了,病死並不奇怪。

如果劉伯溫的死時朱元璋的陰謀,那麼聰明的劉伯溫,就沒算到朱元璋會派人來殺自己嗎?而且這一切也來得太突然。1372年,朱元璋已經賜劉伯溫還鄉,1375年元旦,劉伯溫入朝見駕時偶感風寒,之後才引起了這一連串事件。

如果單從聰明的劉伯溫沒有算到他的死來看,他的死亡應該不是朱元璋的陰謀,而就是自然病死的。

毒死說

如果劉伯溫是被毒死,那麼有關人物有兩位:胡惟庸、朱元璋

朱元璋

朱元璋派出胡惟庸來帶著御醫為劉伯溫看病,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劉伯溫與胡惟庸之間的政治鬥爭,朱元璋是知道的。這個時候,朱元璋派胡惟庸出去為劉伯溫看病,他就沒想到胡惟庸會毒死劉伯溫嗎?這個可能性很低,因為朱元璋何許人也。

如果知情的話,那麼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做?

  • 理由一:劉伯溫太聰明,留下這樣一個人對朱家江山是好是壞呢?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道1375年劉伯溫死亡,經過了7年時間,天下逐漸穩定,不再需要那麼多能人。
  • 理由二:朱元璋如果直接殺劉伯溫,肯定要為劉伯溫的死揹負歷史的罵名。因此,借刀殺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個時候,胡惟庸進入了朱元璋的眼簾。朱元璋知道胡惟庸與劉伯溫矛盾頗深,讓胡惟庸去給劉伯溫看病,而胡惟庸也是個聰明人,這不就是讓自己害死劉伯溫。胡惟庸借坡下驢,幹掉政敵。
  • 理由三:感覺這麼做是為了讓胡惟庸積累怨恨,為日後藉機除掉胡惟庸埋下伏筆。胡惟庸是朱元璋借來的刀,朱元璋用這柄道,殺功臣集團。而胡惟庸卻茫然不知,認為自己殺了一個政敵,朝堂上就再也無人與自己意見相左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控制朝綱了。可殊不知,劉伯溫威望很大,這麼做肯定會招致無窮禍事。

胡惟庸

胡惟庸也不傻,他就沒想到朱元璋將他當作槍使嗎?筆者認為還真沒想到。

  • 理由一:在最初打天下的時候,胡惟庸只是一個知縣級別的小官,未進中樞,他根本不知道朱元璋的可怕之處。
  • 理由二:在劉伯溫死的時候,胡惟庸正擔任丞相一職。此時,他背後有李善長的支持,他在朝中主要的政敵就是劉伯溫,其餘功臣勳舊士族集團在李善長和胡惟庸的組合下根本不值一提。胡惟庸是想借機控制朝政,獨攬大權。

心說歷史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為策後世萬全,朱元璋這樣的帝王連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將都炸死了,肯定不可能放過劉伯溫這個頭號聰慧的軍師吧,不殺就永遠是他心頭的那根刺,每天都要撓撓好幾次,殺了才能讓自己舒服。


明辰133


歷史背景

劉伯溫作為明朝的開國元勳, 關於劉伯溫之死也是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認為劉伯溫生病後,朱元璋派御醫前往診治,在藥中做了手腳,致使劉伯溫加速死去,另一種說法即否定朱元璋通過御醫之手間接干涉劉伯溫病情,如果第一種說法為真,我認為朱元璋對劉伯溫痛下殺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劉伯溫才華太甚,朱元璋始終不放心。

歷史上曾說“諸葛亮三分天下,劉伯溫一統江山”,可見劉伯溫的才華不亞於任何封建時代的謀士和大臣,此外劉伯溫精曉天文,被稱之為“神機妙算”,劉伯溫輔佐朱元璋統一天下,心裡最明白劉伯溫的厲害之處,猜疑心極重的朱元璋對韜略過人的劉伯溫不放心,因此存在借御醫之手殺之的可能。

歷史上朱元璋誅殺了很多開國元勳,雖然部分開國元勳所犯之罪雖然當誅,但是朱元璋在封建歷史上誅殺開國元勳的規模僅次於漢高祖劉邦,因此為太子繼位掃除障礙,朱元璋應該存在這方面的考慮。

2、劉伯溫與李善長不合,恐遭李善長等人構陷。

除了劉伯溫,輔助朱元璋打天下的謀士中,李善長的才華也不在劉伯溫之下,劉伯溫因斬殺犯法的李彬得罪而李善長(李善長非常寵愛李彬),此後李善長則發動眾臣在朱元璋面前構陷劉伯溫,此外劉伯溫也因求雨失利,朱元璋動怒於劉伯溫。

3、劉伯溫時而歸隱,時而入仕,令朱元璋難以琢磨。

任何朝代的帝王,最苦惱的就是對大臣琢磨不透,劉伯溫就屬於頗具代表性的一位,劉伯溫在洪武年間曾多次罷官歸隱,決定不在赴京為官,但是在朱元璋多次召用下,劉伯溫又不得不從新入仕,這就讓朱元璋很難看透劉伯溫,因此可能滋生嫉恨之心。

明朝文學家王世貞曾經這樣評價劉伯溫“將劉伯溫比作張良,劉伯溫在謀略上確實不亞於張良,但在做官或不做官的氣節,卻差得遠了”,因此可以說明劉伯溫在這方面的存在問題。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封建社會太優秀的臣才,一般都很難善終,劉伯溫已經做的非常難得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曉看歷史


劉伯溫是被胡惟庸陷害致死的,劉伯溫病重的時候,胡惟庸派名醫給他醫治,他吃下藥不久之後就死了。下面簡單的介紹一劉伯溫的簡歷和死亡的原因:

劉伯溫是浙江青田人,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博覽群書,特別是天文。朱元璋起兵後,劉伯溫成為他的重要謀士。他為朱元璋出了不少好的點子和策劃成功很多戰例。民間老百姓們都傳說他能呼風喚雨、神機妙算。把他傳說得神乎其神,他不可能像傳說中那樣能掐會算,只是他肯動腦善於分析問題,很多事都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不過他劉伯溫確實精通明陽五行之道,在鄱陽湖大戰的時候,他就能算定金木相剋的那天發動進攻會勝利,最後終於打敗了朱元璋最大的敵人陳友諒。其實劉伯溫這樣做是為了穩定軍心鼓舞軍隊的士氣,用古代人們信奉迷信來激勵士兵們勇往直前的戰鬥,是一種心理戰術。

朱元璋成就霸業後,立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但是朱標是和心腸比較軟的人,他對儒家思想很感興趣。靠武力殺戮奪得天下的朱元璋,擔心朱標日後控制不了那些開國攻臣。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朱元璋不得不拿功高震主的功臣們開刀,為兒子清除障礙。

朱元璋先後殺了同宗同室的朱亮祖和他的兩個兒子(在廣東做官時橫行霸道);開國功臣徐達是朱元璋童年的夥伴,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一次徐達背上生毒瘡,醫生告戒不能吃鵝肉。朱元璋派人假惺惺帶著禮物去看望,徐達打開禮物盒一看時只蒸鵝,馬上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是流著眼淚吃下了,不久就發病身亡;還有李善長、傅友德、廖永忠、藍玉等等,很多都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都被殺了。

劉伯溫看到朱元璋大殺功臣,於是就辭官不作,抱病告老還鄉了。劉伯溫處處小心謹慎,還是被胡惟庸抓住把柄。胡惟庸上奏朝庭說劉伯溫私自選定有帝王之氣的墓地,心懷不軌。結果是朱元璋把劉伯溫的俸祿給剝奪了。劉伯溫生重病時,丞相胡惟庸派醫生給送藥,劉伯溫吃後感覺肚子裡有雞蛋大小的石頭,不久就死了。

劉伯溫的死與朱元璋有沒有關係,也成了千古之迷。


隱者康司馬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首先劉伯溫並不是死在朱元璋之手,但是劉伯溫的死與朱元璋的死有極大幹系。

朱元璋起兵與淮西,劉伯溫並非朱元璋的親朋顧舊,所以與朱元璋的關係始終都有層隔膜。另外朱元璋由於年少家貧無法讀書,劉伯溫是個典型的文人,朱元璋一直覺得劉伯溫看不起他的沒文化,所以導致兩人很少能夠推心置腹。

劉伯溫代表的浙東文人集團在大明建立後一直與淮西勳貴有利益衝突,雖然劉伯溫並未參與期間的爭鬥,但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背後指導爭鬥,這一點朱元璋也相信。所以以劉伯溫遭到了淮西集團的詆譭,朱元璋對他也是越來越冷淡。劉伯溫後來的病重死亡就是看到了朱元璋的薄情寡義才加重的。

劉伯溫後來雖然各種示軟但是他背後都浙東集團卻不甘於讓出利益,所以他就被架著上火燒烤,最終因病重逝世。


歷史摸黑人


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六日,劉基卒於家中。據說,他死前遺命銼骨揚灰,恐是無稽之談,實際上他是被葬於其鄉夏山上。 後人有謁劉基墓詩,“臥龍名大終黃土”。再英武的謀略之士,終究逃不脫黃土一抔的命運;空留下曠世奇功、詩文美名和數不盡的神話傳說,供後人品味。那麼,劉伯溫神機妙算,為何難以善終呢?

大凡一個王朝的開國功臣,或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或驕橫恣肆,最終被戮。然而,像劉基這樣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的,卻還是少見。朱元璋曾將劉基比作張良,於是就有人也將劉基與張良比較。明人廖道南就說,漢代大封功臣,張良僅要求封為“留侯”就滿足了,然後專心於道術,明哲保身,傳說中還變成了神仙;而劉基卻沒有急流勇退,反而猶豫在朝,最終就像野雞投於網羅、野象因其象牙而遭殺身之禍。

  其實,在洪武元年(1368年)劉基被授予御史中丞職務的時候,他還是很有點意氣風發的。中書省都事李彬犯下貪縱之罪。李彬是丞相李善長的親戚。李善長請劉基緩治李彬之獄。劉基堅決主張查辦,並派人專程向遠在汴梁的朱元璋彙報。李善長卻在朱元璋面前搶先告了一狀,說劉基“專恣”。對於專制君主來說,臣下的專恣自是不可容忍。朱元璋對劉基的寵信開始打折扣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劉基的方術似乎也不靈驗了。天大旱,劉基進言道:“陣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數萬之眾,居於別營,陰氣鬱結:工匠死後,屍骸未收;張士誠的降卒們都編入了軍戶。這三點有幹天和,所以發生旱災。”朱元璋採納了劉基的建議,妥加處理。誰料十天過後,依舊大旱。至此,劉基只得捲鋪蓋回老家。

  但劉基畢竟是開國元勳,朱元璋沒有一下子做絕。僅僅三個月之後,劉基又被召回了京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基被封為誠意伯。微妙的是,此時的朱元璋對劉基不再是言聽計從了。例如,朱元璋對李善長不滿,想換楊憲、汪廣洋或胡惟庸為相,諮詢劉基的意見。劉基據實情指出了各人的缺點,認為三人都不宜為相。然而,朱元璋後來卻將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先後起用為相。劉基所說的一番話,傳到三入耳朵裡,明擺著是得罪人。可見,劉基在明朝建國之後的生活,過得非常壓抑。

  劉基年輕時所寫的詩,抑揚頓挫,豪氣非常,使人讀了熱血沸騰。但功成名就後,他反而屢屢哀嘆窮病衰老,昔日的豪氣蕩然無存。設身處地一想,也很容易瞭解他的難言之隱。想當年他同朱元璋一塊起義,老謀深算,運籌帷幄,大策方略多是他一人策劃。那時如果分道揚鑣,收納一班豪傑,自己幹去,當日的宇中,真不知是誰的天下?可恨費盡了心血,都為他人做了嫁衣。好容易造反成功了,大明帝國成立了,自己得到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誠意伯的虛頭銜,一些金玉粟帛的零星賞賜罷了。比之朱元璋的富有四海、南面而王、生殺予奪集於一身,何嘗不是天壤之別。加之,朱元璋猜忌好殺,屢興大獄,少者牽連幾千人,多者累萬。眼看著身邊的故朋舊友殺的殺,族的族,流的流,說不定哪一日就會殺到自己的頭上來!自己又是功高震主的人,走了不好,不走也不好。此中難言之痛,想來很少人能知道吧!

  碰上朱元璋這樣的猜忌之主,歸鄉隱居,安享晚年,對劉基來說也成了奢望。劉基意識到自己直言敢諫得罪了許多人,因此想從官場及早抽身,回鄉過安逸清閒的生活,免遭不測之禍,多次上書請求告老回鄉。洪武四年,劉基回到故里。在鄉間,他謝絕一切官府往來,每日只是飲酒弈棋、讀書吟詩,從不談論過去功績。但他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厄運。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出任丞相。他對劉基不薦舉自己為相懷恨在心,於是在皇上面前誣陷劉基,說他在家鄉謀佔了一塊王氣之地作自己的墓地,圖謀不軌。朱元璋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篡位,於是革掉了劉基的俸祿,準備嚴加查辦。

  老邁的劉基嚇得從家鄉星夜兼程來到南京,再不敢回家鄉,抑鬱驚恐成疾。胡惟庸派醫生診治。服過藥後,他卻覺腹中鬱結,估計也是遭了胡惟庸的毒手



武子傑222


傳說,朱元璋稱帝,建造皇宮,在快要竣工的時候。一天下午,朱元璋沒事,想看看將要竣工的宮殿,他走進了大殿,看到宮殿富麗堂皇,高興萬分,他看了四處無人,哈哈大笑:“沒想到我朱元璋有今天,……哈哈!”之後朱元璋才發現天花板下還有一個匠人在工作,隨時感覺到不開心,默默的走了。匠人嚇壞了,擔心性命難保,他倒想起了劉伯溫,趕緊求救。劉伯溫交代了一番,匠人繼續幹活。

劉伯溫找到朱元璋,徵求一起看看宮殿,擬定竣工典禮。朱元璋不想去,劉伯溫再三要求,才答應。兩人到了大殿,匠人正在工作,劉伯溫便問匠人怎麼還沒幹完?匠人沒有反應,叫喚幾次,才發現這個匠人又聾又啞,不能說話。朱元璋反而開心了。

多日後,朱元璋醒悟,才知上了劉伯溫的當,再找匠人,匠人不見了。朱元璋在心裡記恨,思前想後,這是欺君之罪,時間長了,感覺到劉伯溫在身邊不舒服,現在天下太平,不再有以前的感情。有可能害死劉伯溫,我感覺原因是劉伯溫太聰明。這只是猜測,難說符合史實。



漁樵之人W


歷史總是在輪迴,人生處處是驚喜,同樣也處處充滿了驚嚇!

開國皇帝想盡各種辦法殺掉跟隨自己征戰打天下的功臣,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其實也並不能全怪皇帝,皇帝也是迫於無奈才對昔日的戰友痛下殺手!

皇帝對跟隨自己打天下的戰友是十分了解的,誰有幾斤分量也都是門清兒。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能人豪傑,如果造起反來那跟自己當初取得政權一樣是不費勁兒的!自己在世,手下這幫兄弟還能聽命與己,若是自己命不好,死他們頭前去了,難免這些人不會居功自傲,不服自己的子孫!所以為了保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也為了給自己的子孫掃除一切威脅,皇帝只能對這些老戰友下殺手!

具體到朱元璋殺劉伯溫的事,這件事本身就是沒有被證實的,唯一能找到明確記載的是,劉伯溫在病重期間,授權給胡惟庸帶御醫去給劉伯溫看病送藥,在這之後,劉伯溫就死了。因此民間才會有各種傳說,說朱元璋毒死了劉伯溫。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胡惟庸跟劉伯溫不對付那是人盡皆知的事,朱元璋派他去給送藥豈不是意有所指?這就跟當年曹操給荀彧送來的食盒一樣,都是在暗示。只不過礙於老戰友的情面,不能自己出面;又找不到這些人的小辮子,只能強行暗示!

劉伯溫的智謀很高,自己不可能看不出其中的門道兒。“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伯溫知道自己也逃脫不掉這個魔咒了,與其等待被人抓到小辮子問罪,不如自己瞭解了自己,免去皇帝的威脅,還可以保全家人!

所以自古君臣沒有情誼可言!有的只是利益關係,皇帝靠臣子為自己開疆闢土、保家衛國;臣子靠皇帝升官發財、青史留名!如果不能急流勇退,自然就會招來殺身之禍!

人之慾,淡;人之福;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