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六七年前,自斯蒂芬库里横空出世,投向划破天空的一记又一记三分球时,人们终于明白了——属于三分射手的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

而过去几年间,越来越多的射手涌现,用他们百步穿杨、出神入化的三分神迹在震撼联盟。这让联盟迅速掀起了一股“投射热潮”,甚至连联盟中的大个子也都拥有了一手三分投射的能力。

而随着这一时代的不断推演,光会投三分又显得不够了,如何将投射变得更加高效,如何结合有球和无球能力,成了一个新的命题。

雷迪克和塞斯库里,一位是成名已久的老牌三分射手,一位是库里家族升起的又一新星,他们都拥有绝佳的投射能力,在追求更高效的路上,他们比别的球员显然更有心得,而他们如何将这个命题解决的如此完美,成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改变三分线内不同区域的出手频次,是两名球员的“高效公式”

对于雷迪克来说,这已经是他在NBA的第14年,对一名在联盟已经生存如此之久的球员来说,高效往往很难做到,原因是:1、身体状态无法支撑多样的进攻方式,处理球的方式单一,低效成了自然而然的事;2、投篮手感到了生涯后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没人可以永远保持稳定的投篮手感,尤其是对雷迪克这样的拥有大量三分出手的射手来说。

然而雷迪克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本赛季到目前为止他的三分命中率为45.2%,这一数据在他14年的NBA生涯里可以排到第2位并且他的出场时间已经降低到场均26.5分钟,这是最近十年来他出场时间最低的一次。因此如果单纯的来看他本赛季场均只有14.9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出场时间和次数都大量下滑,失去了得分的最基础保障。也就是说,虽然雷迪克在本赛季的出手产量减少了,但效率并不受影响,并且不降反升,各项命中率全都高于生涯平均,下图是他近8年来出场时间和三分命中率的变化趋势。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到鹈鹕后虽然出场时间少了,却反而支撑了他的三分稳定性,虽然相比在76人场均要减少1.6次的三分出手,但命中率高出的6个百分点却直接弥补了这一损失;本赛季雷迪克的使用率几乎和生涯平均持平,来到了20.0%,在这样的“平均化”进攻资源分配下,

他交出了14年来生涯最高的真实命中率和生涯第二的投篮效率,分别是63.9%和59.0%,有球迷可能有疑问,如果单论三分效率,明明15-16赛季才是最高,为何本赛季整体投篮效率仍然和那个赛季相差无几呢?

那是因为在三分线内的投篮选择进行了优化,本赛季至今,雷迪克的远距两分和篮下出手占比都来到了生涯新低的19.9%和7.2%,注意这是出手占比的变化,那是因为根据近五年的趋势来看,他自身的篮下命中率和远距两分命中率有逐步下滑的趋势,于是他主动减少了篮下的出手和三分线内一步的投篮选择,反而将这些出手占比匀到了三分线外;这样的改变看似微妙,实质是魔球理论的延伸——对于雷迪克这种篮下冲击并不强势的球员来说,提高效率的直接方法就是在三分命中率稳定的时候加大三分出手占比,用以维系自身的投篮效率,于是减少三分线内不合理的出手成了必然选择。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而这也是塞斯库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优化三分线内的出手是两位投手提高效率的共同点。

本赛季的塞斯库里可谓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真实命中率和投篮效率双双来到60%以上,分别为生涯最高的65.0%和62.8%;最有意思的是他(45.3%)和雷迪克(45.2%)本赛季的三分命中率几乎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人同时打出了生涯最高效的一季,也交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高效解法”。

优化三分线内的出手是必然的,过去三年里,塞斯在三分线内命中率最低的区域是远距离两分球,生涯平均命中率为42.8%,对于其他球员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命中率,但对于塞斯这类高级射手来说显然不够满意,因为他的近距和中距两分命中率都在五成附近,于是本赛季他将远距离两分的出手占比降到了生涯最低的11.5%,相比前几个赛季接近20%的占比是一个大幅的下滑,而在将占比调整到11.5%后,他还给出了55.7%的超高命中率

,完美的消化了过去在远距两分这一项上“效率不足”的情况;

这是他和雷迪克的共同点:降低原本低命中投篮区域的出手,并借此投出更高的命中率。

而不同于雷迪克的地方是,塞斯的生涯仍在一个极具潜力的上升期,于是在三分线内,他的各项命中率都有不错的表现,其中56.6%的中距两分命中率为生涯最高,篮下71.4%的命中率近乎于很多终结型的中锋;所以对塞斯库里来说:改变三分线内出手选择+球队更好进攻环境带来的命中率上升,成了他高投篮效率的保证。以下是他本赛季在三分线内的出手分布。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到这我们就不难发现了,对于这些三分射手来说,维持三分命中率并不是一件难事,而通过三分的产量和命中率来改变投篮效率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关系如下:

维持基本的三分产量和命中数→寻找三分线内的“低效区”→降低该区域的出手频次→多余的出手次数放到篮下和三分,如果篮下没有稳定性(比如雷迪克),那就将出手频次匀到三分线外或者调整到三分线内的“高效区”出手。


从进攻方式的选择,看出他们的变化

雷迪克是这个联盟的“无球大师”,最擅长的就是在极为狭窄的缝隙中寻找出手空间,出手快速精准,并且仍能保持着十分标准的投篮姿势。

上个赛季在76人,他在三分线外接球跳投的频率是35.1%,这对他来说是不够的,并且命中率同样是令人无法就此满足的42.4%;本赛季来到鹈鹕后,

他在三分线外的接球跳投频次迅速来到40.3%,在频率升高的同时将命中率从上赛季的42.4%提升到了47.1%,在他擅长的领域打出高水准的产效结合,雷迪克才得以发挥他的真正实力,这同样是高投篮效率的一个保证;

除此以外,本赛季他的无球进攻占据出手次数的26.1%,并且每回合能拿到1.11分,这一项的投篮效率高达55%,并且要比联盟81.1%的球员都要好,这一数据无论是出手频次还是效率都远高于上个赛季;而雷迪克的定点接球每回合也能得到1.09分,要好于联盟72.1%的球员;对于已经征战NBA14年的雷迪克来说,在进攻方式上选择最优解可以达到最实质性的改变。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而塞斯库里同样在做出改变,只是作为一个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年轻人,他的选择要更多,但如果需要快速直接的方法来让自己变得高效,那同样是从擅长的领域开始,毕竟“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大家都懂。

塞斯同样是个catch and shot(接球投)的好手,他在三分线外的接球投频次(37.6%)不如雷迪克的40.3%,但他的命中率是联盟顶级的48.4%;虽然都擅长无球,但塞斯显然在定点接球这一项上更擅长,这个赛季定点接球终结占据了他出手的34.0%,并且打出了惊人的效率:每回合能拿到1.36分,效率是极为罕见的70.9%,要比联盟98%的球员都要好,如果将回合数限定在2.5+,那塞斯库里就是联盟第一的定点接球手


两个角度观察,雷迪克和塞斯库里是如何优化出手提高效率的?

两个人的终结方式以及优化出手的方式是如此的接近,又在细微处体现各自的特点,他们对于投射的理解显然要更高于其他人,不然又怎会在“不满足于大量射手”的联盟环境下依然保持着高效和卓越;

对于其他球员来说,无疑要学习雷迪克和塞斯库里的“高效公式”,毕竟打法层出不穷,战术潮流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中,高效是永远领先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