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大师”刘友金:匠心善工酿五粮

​​“西南半壁宜宾市,冠名酒都喻其义。杂粮佳酿名欠雅,惠泉妙称五粮液。代代传承工艺准,双轮发酵巧勾兑。百年金牌俱往矣,盼她流芳传万世。”


这是五粮液酿酒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友金写的一首抒怀诗,饱含对五粮液的真挚感情。刘友金,这位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界传奇人物,其人生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


28岁进五粮液当酿酒工


28岁以前,刘友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打工。

他家住在五粮液厂区附近,除了干农活,还当过搬运工、学过兽医、搞过建筑施工,主持修建五粮液厂区一、二号公路……苦活累活都干过。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81年。这一年,因为征地安置,28岁的刘友金进入五粮液酒厂,成为一名下苦力的酿酒工。


“有儿不进武槽房,熬更守夜命不长。有女不嫁烤酒匠,半夜三更守空房。”这是解放前流传的民谣,道尽了酿酒工的辛苦。酿酒都是深夜劳作,但刘友金不怕吃苦。


“酿酒大师”刘友金:匠心善工酿五粮

进五粮液之前,刘友金从未接触过酿酒。成为酿酒工之后,他从零开始学习,虽然年岁不小,但肯学肯钻研。


刘友金记得自己在学烤酒的时候,有一天下中班回到家已午夜12点过。当时他遇到一个技术难题左思右想不得其法,就打算看会儿专业书再睡。没想到这一看书就沉迷其中忘记了时间,直到家人起床的动静打断他的思路,才发觉天都亮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刘友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够,他自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尔后又参加了经济管理和管理学研究生课程班(两年制)的培训学习。后来,他能写论文能写诗,还编著出书。


凭着不怕苦肯钻研的韧劲,刘友金从一线酿酒工人做起,慢慢成为副组长、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生产部部长……最后成为了五粮液高管,也成为了中国首届酿酒大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五粮液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从酿酒工到酿酒大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好了,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做好了,就是专家。”这是刘友金总结的一句话。

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中共评出了18位,刘友金是其中之一。刘友金能成为中国首届酿酒大师,是因为他在浓香白酒生产技术上的独特贡献,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浓香白酒第一人。

“闻一闻酒糟,就知道有没有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刘友金的酿酒技艺出神入化。1988年,他参与起草了五粮液的酿酒生产工艺,其中酿酒、陈酿两方面内容都是他起草的。

“酿酒大师”刘友金:匠心善工酿五粮

2014年,刘友金到了退休年龄。本来单位不想让他退休,但他觉得自己劳碌半生,想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陪伴家人,教导儿孙。退休后,有不少酒企要高薪请他,他都没有答应。2016年,刘友金又被五粮液返聘,继续把一生的酿酒经验,再次奉献给公司。

现在,刘友金依然专注于酿酒领域。他组建了宜宾多粮浓香白酒研究院,成员有七八位,有白酒专家、微生物专家、检测专家等,都是和酿酒生产方面有关的专家,专门为白酒企业服务。刘友金还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讲课,他是“培训浓香工艺老师的老师”。他的学生既有行业内生产技术骨干,也有白酒专业人员,更有大学教授。


传承酿酒技艺孜孜不倦


刘友金在五粮液工作数十年,从事酿酒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工艺管理,他不断创新,敢于实践,对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的共性以及五粮液传统生产工艺的个性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推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艺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对“粮、糠、水、曲、温、酸、糟、窖、摘、并”十大关系的精辟论述,不仅是全国首次提出的,而且现已成为全国多粮白酒生产的范本。

为了让传统酿酒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刘友金把自己在酿酒上的研究和心得用文字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酿酒人,使得中国酿酒技艺不断传承和创新,使得中国酒文化得以发扬。他出版了多部关于白酒酿造的书籍,包括《酿酒工艺》《中国酒趣》《形成五粮液的独特自然条件和特殊工艺》及多篇技术论文等。其中,《形成五粮液的独特自然条件和特殊工艺》深得著名白酒专家、四川大学胡永松教授赞赏,欣然为该书作序,并评价为可推荐为全国白酒生产教材。

在刘友金编撰出版的《中国酒趣》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酒不但是一种特殊的饮品,更是一种文化;文化可以消灭一切,而什么东西都消灭不了文化。”这本书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现已被台湾一出版社买断海外版权。

除此之外,刘友金还在《四川酿酒》杂志、国际白酒论坛、中华世纪论坛发表《酿酒生产如何渡夏》、《白酒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无害化效益化处理丢弃酒糟的论述》等多篇技术论文,在行业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出十六字酿酒心得


近40年的酿酒经验,刘友金总结出十六字酿酒心得:道法自然、古今恒通、传承发展、匠心善工。

所谓“道法自然”,是说在酿酒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为酿酒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环境。事实上,任何人都制造不出白酒,酿酒过程的主角是微生物。烤酒过程中,烤酒工所做的工作就是给微生物提供酿酒合适的条件。

“古今恒通、传承发展”,是说酿酒不仅要在工艺和配方上不断传承和发展古法古方,更要在品质和口味上传承经典味道。

“匠心善工”,是说酿酒要“料必优、时必适、工必到、法必精”。酿酒工匠不仅要严守标准,还要技艺纯熟。比如闻一闻窖房内的香气,抓一把糟醅尝尝,就能知道产的酒好不好。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摊凉糟醅,只要看糟醅的色泽及雾气,就知道温度多少,何时拌曲。这就是“匠心善工”的具体表现。

刘友金说:“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一代代五粮液人秉持这样的“匠心”之道,冒着严寒酷暑,在湿热的环境下,用心感受,挥洒汗水,恪尽职守,兢兢业业,让田间一粒粒好粮变成餐桌上一杯杯美酒,成就了今天香飘四海、风味独特的五粮琼浆。

五粮液成就了刘友金,而刘友金更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五粮液。这种质朴的工匠精神,不惮于寂寞,不畏于辛劳,不滞于物,不殆于心,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作者单位:新三江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