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儒家會讓皇帝痛心疾首,怒斥亂我家者太子也?

01

中國封建社會歷代帝王都推崇儒家,

但是《資治通鑑》中有一段,XX帝王的太子崇拜儒家,崇拜的都不行了。然而老皇上對他說,你眼裡不能只有儒家。你要看得到法家、道家、兵家、墨家、名家、陰陽家、雜家等等,知道他們的優缺點,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該信什麼。

歷代帝王推崇儒家是社會需求,是為了統治人民的思想,為了維護統治。選擇推崇儒家是結果,而你需要了解的是過程和原因。
原文:皇太子柔仁好儒,見上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繩下,常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柰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過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譯文:皇太子劉性格溫柔仁厚,喜歡儒家經術,看到漢宣帝任用的官員大多為精通法令的人,依靠刑法控制臣下,曾在陪侍漢宣帝進餐的時候,從容進言說:“陛下過於依賴刑法,應重用儒生。”漢宣帝生氣地說:“我大漢自有大漢的制度,本來就是‘王道’與‘霸道’兼用,怎能像周朝那樣,純用所謂‘禮義教化’呢!況且俗儒不識時務,喜歡肯定古人古事,否定今人今事,使人分不清何為‘名’,何為‘實’,不知所守,怎能委以重任!”於是嘆息道:“敗壞我家基業的人將是太子!”


說這段話的人是漢宣帝,以下百度百科截取:

劉詢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又稱“孝宣中興”,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

那個“亂我家者”是漢元帝,

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02


藉由此事引發很多的聯想,其實國家強盛與國家是否統一有時聯繫不是那麼緊密。

秦國對外擴張,一統六國靠的是法度。
後世諸朝不用過多擴張,這個時候維護統治更重要就推崇儒家。

況且秦國統一中國,畢竟只延續了幾十年,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統一,哪裡來得及文化統一呢。而漢則是骨子裡文化的統一。這也是中華民族經歷了種種之後依舊是一個民族的原因。

03

偶然間覺得對秦朝的否定還是挺狠的。

秦朝一統六國,要是放任以前的各個文化流派和利益團體發展,那也是早晚要回歸混亂與分裂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焚書坑儒不可避免。

至於橫徵暴斂,那個時代的國家誰不是這樣的呢,而且修長城死了很多人卻也救了更多人。
每每想到這秦始皇,我都忍不住還會想到隋煬帝,開闢大運河。

始皇帝最大的錯誤就是沒能料到自己壯年而逝,他的後人沒有接起這個局面的能力,當時的秦朝需要一個,不說偉大也起碼要有魄力與實力的繼承者,繼續統一的事業。

當時國家初步統一,內部的統一卻依舊還很遠。

至於說奸臣亂國這種說法,在歷史的大角度上還是不成立的,起碼朝代更替更多是野心家與利益集團衝突的結果,絕不是單個人的作用。

始皇帝作為一隻猛虎,可以震懾群狼,但他的後代並不能。

漢朝政體似乎是秦朝的延續,最難的,也最容易招致仇恨的事都由贏氏家族做了。漢朝統治者有沒有能力與勇氣代替秦國統一六國並實行文化政治制度的統一,並舉國之力修建長城抵禦外敵,其實是值得懷疑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秦始皇是暴君的唯一原因不過是秦朝亡了。

而且橫向對比同時期的歐洲國家,粗略瀏覽一番,猛地發現秦朝相比於同時期歐洲國家到底多麼的強大與先進,不管是在制度,文化,還是軍事實力上,那時世界上有什麼國家能與秦朝媲美?

歐洲諸國的戰爭,與秦國掃六合的戰爭不管在規模還是戰爭的技術上對比,不過是過家家。

秦國大一統後中華民族迎來了數百上千年的強盛,

可惜古代的統治者們對於秦國的歷史貢獻永遠是一筆帶過,永遠在強調一些無傷大雅的部分。

跟現在的鍵盤治國沒啥區別,

我雖然不能統一六國,不能文化政治制度統一,但我可以指責你修長城害死太多人了啊。


歷史都是一樣的,為了黑而黑不可避免。只是有時黑的太過了真是有點看不下去。而且一代黑代代跟著黑,讀歷史不如不讀歷史。或者換句話說,歷史書裡滿滿的都是寫的吃人二字。 魯迅還是精闢的!

04
秦用法家學術而強盛,但法家會消弱皇家宗族勢力,你沒軍功不能得爵位,有功勞的臣子反而越來越大,壓制皇權,因此皇帝必須強勢能幹,否則皇權堪憂。

漢朝其實是吸取了這個教訓的,因此表皮是儒教,內裡是法家,俗稱外儒內法,後世王朝基本延續這種做法。內儒外法。什麼好用,什麼時候用,怎麼用。都明鏡。眼拙的人,只能看到儒。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習慣表面儒教以後,內心腐朽,沒有破儒的勇氣,所以就越加的萎靡啦。

儒家作為修身養性的學問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如果將其作為治國之術,不可避免的會弱化人的自主思想。容易陷入只知保守而不知進取的境地,這大概也是宋亡的原因。
尤其是當儒家變成入侵者統治工具的儒教時,整個民族的思想文化更是很快就被奴役了。


不管是蒙元滅宋,還是滿清滅明,孔子後人們總是能很快投身到為侵略者服務的角色。
所謂的修身養性,家國天下,到最後造就的不過是一群趨炎附勢的偽君子。我是絲毫不認同所謂為了天下安定的說法的。
只能說孔子的學說雖然沒問題,但架不住後來人的一頓曲解,硬生生變成了害人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