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蓮藕引發爭端,成都調解員如何化解矛盾糾紛?

一批蓮藕引發爭端,成都調解員如何化解矛盾糾紛?

近日, 成都市公安局雙流分局航空港派出所調解室內,市民全某和張某相對而坐,兩人為了訂購的一批蓮藕爭論不休。“兩位先不要吵了,我們一個一個把自己的訴求說清楚,爭取今天把這個疙瘩解開好吧?”調解員周世民是四川大學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安撫了當事人的情緒,周世民掏出了筆記本。

原來,全某是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一名商家。3月初,全某在安徽省懷遠縣訂購了一批蓮藕,16日下午,承運人張某將其訂購的蓮藕運到了全某的經營場所。全某的兒子陳某對該批次蓮藕進行檢查,陳某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不少蓮藕發生了損害,遂要求張某賠償其蓮藕的損失。

“從安徽運到成都,上千公里路程,汽車在運輸途中發生顛簸,有部分損害完全屬於正常,不應由我來賠償。”張某表示不肯賠償。對於張某的態度,全某很不高興:“以前我們也收到了從比較遠的外地送來的蔬菜,雖然會有損害,但都沒有壞這麼多。”在全某看來,張某態度惡劣,造成蓮藕損害這麼多還如此強詞奪理,“必須要求損害部分全部賠償。”

“大家都不容易,沒必要鬧翻,如果非要法庭上見,不僅要花錢,也要浪費你們各自的時間。”周世民讓他們聯繫供貨商,共同協商解決蓮藕損失的賠償事宜。經過多方調解和協商,全某認為其蓮藕的損害尚在其能夠接受的程度範圍內,同時供貨商也願意適當降低該批蓮藕的價款。在估算其損失後,考慮張某的運輸成本和工作勞累,全某不再要求張陳賠償蓮藕的損失。幾個小時的調解後,當事雙方在調解筆錄上簽字捺印後,一起走出調解室。

這樣的調解,在航空港派出所還有很多。轄區內的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是成都最大的“菜籃子”,商戶達2000餘家,日均人流量4萬餘人。商戶、顧客彼此之間或與市場管理人員爭執等情況時有發生,再加上買賣貨物糾紛等矛盾糾紛,警情較多。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前化解矛盾糾紛,派出所依託轄區高校資源優勢,聯動司法所,聘請7名四川大學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為“人民調解員”,對治安糾紛、民事糾紛及時參與勸導、調解。

去年3月以來,“人民調解員”成功調解各類糾紛1180餘件,未出現一起民轉刑案件。疫情期間,按照“處早處小”原則對涉及市場的矛盾糾紛進行“日清日結”,共調處各類糾紛20餘件,未發生因調處不當導致矛盾升級或引發案事件的情況。

目前,雙流區公安分局已經與四川大學法學院簽署《警校合作協議》,其餘15個派出所將根據警情情況,提出“人民調解員”需求數,由校方推薦法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人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