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黑金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近年來,有著 "荸薺村"美譽的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依託特殊的土質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著力發展荸薺種植,芬香泥土裡種出的"黑金子",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荸薺,又名馬蹄、水慄,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味甜多汁,清脆可口,也供藥用,有清熱化痰、生津開胃、明目清音等功效,自古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寨勇荸薺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因為出色的品質和口感,曾獲得"黃平縣特色名牌農產品"稱號,成為了黃平乃至周邊縣市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銷路遍及貴陽、凱里、餘慶、甕安、施秉等縣市。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

剛清洗乾淨的荸薺


在這個暖風微醺的陽春時節,記者走進寨勇村的田間看到,村民們正彎著身子,細心地從泥土裡掏出一個又一個的荸薺,根據個頭的大小將荸薺分裝進不同的桶裡,然後運送去清洗。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

潘禮碧一家正在挖荸薺


聽村民潘禮碧介紹說,過去,這洗荸薺還是個技術難活兒呢。以前,每次挖得百來斤荸薺後,就得全家總動員,從地裡運到河裡,一家老小齊上陣,洗一百來斤荸薺的需要幾個人忙上差不多一個小時。

後來,村裡引進了荸薺清洗機,機械作業代替了人工作業。如今,有了荸薺清洗機的幫忙,這荸薺清洗起來是又快又幹淨,省時又省力。百來斤的荸薺,潘禮碧一個人只要十來分鐘就可以洗好了。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

潘禮碧正在用機器清洗荸薺


採訪中瞭解到,潘禮碧是村裡的種植大戶,種植荸薺已經有十多年了。一提到荸薺種植帶來的好收成,她就顯得特別開心,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住了。她滔滔不絕地向記者聊起了種植荸薺的收成和開心。她說:我家2019年種了八九畝荸薺,人工、種子和肥料等支出了差不多三萬,2019年淨賺五、六萬,一家人一年開銷不愁了,2020她還計劃擴大種植面積,至少達到10畝以上。

聊到開心處,潘禮碧還高興地唱起了自己"原創"的《荸薺歌》,歌詞如下:我家住在寨勇村,得空你來玩,沒有什麼招待你,荸薺招待你。

村代理主任吳昌前即是帶領群眾致富的村幹,同時他自己也是一個種植戶,他家今年種植的3畝荸薺已經採收完成,新苗也已經育下了。據他介紹:現在,全村荸薺種植工作已經逐步進入育苗階段,六月份就可以種植了,預計到來年一月中旬左右,就可以採收了。

據瞭解,2019年寨勇村荸薺種植面積260畝左右,按照每畝4000到4200斤計算,總產量在有100萬斤以上,其中參加種植的70%都是貧困戶,戶均增收大概有7000塊錢左右。在新一年的荸薺發展規劃中,村兩委計劃將荸薺種植面積擴大到300到350畝左右。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

寨勇村荸薺種植分佈


近年來,寨勇村把發展特色扶貧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著力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積極引導當地農戶種植荸薺,從零散的個人生產,發展到成片的種植模式,開闢出了一條特色致富路,一棟棟小洋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小小的荸薺真正成為了帶給群眾幸福生活的"黑金子"。


黃平縣舊州鎮寨勇村:水田種出

寨勇村村容新貌


記者 楊琳 張華飛 時宏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