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出脫貧希望——黃平縣岑花村產業扶貧見聞

“扶”出脫貧希望

——黃平縣岑花村產業扶貧見聞

□ 特約記者 吳忠壽

“扶”出脱贫希望——黄平县岑花村产业扶贫见闻

岑花村錯落有序的百香果種植基地

走進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時下是百香果的種植季節,岑花村百香果基地裡處處可見貧困戶們忙碌的身影,挖窩、施底肥、培土、栽植百香果等工作有序進行。

“扶”出脱贫希望——黄平县岑花村产业扶贫见闻

岑花村貧困戶在百香果大棚種植基地務工

找準出路,發展一個好產業好項目,是帶動農戶增收,實現整村脫貧的關鍵。黃平縣舊州鎮花村支兩委經過市場調研,盤活閒置土地,大力發展種植百香果,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經過我們多方考察,我們認為種植百香果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去年我們村裡發展了120多畝,雖然氣候冷來早了一些,但合作社純收入也有10來萬元。”

岑花村黨總支書記廖朝飛

今年以來,岑花村繼續在扶貧產業上發力,目前,規劃的240畝露天種植基地和60畝大棚已經全部完成百香果苗的種植,進入立杆、上架以及管理階段,預計7月左右就能收穫第一批果,去年大棚存活下來的600株百香果到6月就熟果了,比去年提前將近2個月。

“扶”出脱贫希望——黄平县岑花村产业扶贫见闻

合作社技術員在百香果大棚種植基地扶苗上網

在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岑花村支兩委規模化流轉土地資源,集中火力發展帶動性產業,市場化打造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同時,岑花村白香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己培育果苗,充分發揮產業“造血”功能,促進產業增效農戶增收,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今年58歲的苗族婦女楊通芝說,“在這裡務工離家很近,每月可領到1800--2400元。”在岑花村百香果種植基地,談到以土地集中流轉的方式種植百香果時,林世琴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扶”出脱贫希望——黄平县岑花村产业扶贫见闻

貧困戶在合作社大棚種植百香果

69歲的潘宗蓮是岑花村的貧困戶,往年主要靠種植傳統作物維持生計。2017年,村裡引進了百香果產業,潘宗蓮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家裡的土地租給合作社種植百香果,每年不僅有穩定的地租收入,同時還可以到基地打工促進家庭增收,潘宗蓮非常開心。

在岑花村像楊通芝和潘宗蓮這樣在百香果基地裡務工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工種,貧困戶們在基地打工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可以學到百香果的種植技術,為他們今後發展生產促增收奠定堅實基礎。每月有務工薪水領取,過上固定職員的生活,這對許多貧困戶來說也許是件可望而難以觸及的好事,不少貧困戶就過上了這樣的生活。

像林世琴這樣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戶,通過把土地出租給合作社,然後到百香果基地務工就業。這樣,他們不僅有了土地租金,還有了工資收入,收入穩定,日子也越過越好,這讓林世琴一樣的貧困戶看到了希望。岑花村百香果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勝福說。

“扶”出脱贫希望——黄平县岑花村产业扶贫见闻

岑花村大棚與室外的百香果基地角

近年來,岑花村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立足生態優勢和優越的自然環境,積極探索著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產業扶貧發展致富路,相信這條致富之路一定會讓該村人民群眾嚐到幸福的甜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良好的產業基礎。

駐岑花村“第一書記”黃壽海介紹,岑花村百香果種植項目由村“兩委”幹部、黨員致富帶頭人、貧困戶成立的岑花村百香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發起,貧困戶以土地或勞動力入股,每年分紅。目前由村委會和貧困戶提供整片土地300畝,中國農業銀行投入資金100萬元用於購買種苗、生產資料和種植設施,由合作社負責生產、經營、銷售,並指派專人全程進行技術指導,確保百香果成為群眾的脫貧致富產業。

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中,岑花村把百香果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發展新路子。2017年,村支兩委結合實際,以“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首先示範種植了100多畝百香果產業,通過農村“三變”改革,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引導貧困戶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和注入財政扶貧資金方式,與22戶貧困戶進行利益聯結,實現穩定增收。通過兩年來的種植,百香果產業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不僅岑花村貧困戶有了穩定地租收入,還有一份到種植基地務工的收入,切實走出了一條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的好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