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在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黃平縣堅持以農村“三變”改革為載體,把培育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實現生產、生態、休閒、文化多功能並舉,助力鄉村振興。位於該縣浪洞鎮大壩村的十萬營生態農業旅遊休閒觀光園,由浪洞鎮大壩山村村民李學書於2015年創辦,投資600多萬元,初步建成了佔地面積300餘畝,年出欄原生態肉牛200頭,黑毛豬、香豬年存欄達2000頭,出欄原生態土雞10000羽以上的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觀光園,是一個集種植精品水果、原生態肉牛、黑毛豬、香豬、生態土雞養殖、休閒觀光、養生、農家樂美食、夏季避暑露營為一體的生態農業旅遊休閒觀光園區。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黃平縣十萬營生態旅遊觀光園大門

觀光園地處該縣明初屯軍於此的十萬營景區,而十萬營地處全國曆史文化名城——舊州古鎮勤坡村與浪洞鎮大壩山村大壩組交界處之山頂。東臨舊州鎮勤坡村,北與石板河村接壤,南與草蘆坪村相鄰,西靠浪洞鎮大壩山村,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4.5公里,觀光園區內地域廣闊,物產豐富,有優越的生態農業自然資源條件。此處曾為明代徵南大將軍傅友德蕩平四境後的息兵養馬之地,故得名“萬營占候”或“十萬營”。十萬營大山海拔高度為1135.5米,山勢雄偉,山頂平闊,茂草叢生,現古營屯風貌猶存,營牆北延長500餘米,高1.5-2米,寬1.5米,南沿以奇險山崖為牆,險峻至極。是南黨屯兵遺址,明初屯軍於此。以大石壘築屯堡。現存戰壕長約500米,高3米餘,基寬約2米。現仍殘存卡門1座,門寬2.5米。設卡門一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成為黃平縣一大亮麗景觀。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十萬營生態旅遊觀光園農家樂一角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十萬營農業旅遊觀光園全景

李學書說,隨著現在人們收入、閒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旅遊,尤其希望能在這種典型的山村環境中放鬆自己,渴望在優美的原生態環境中輕鬆和享受。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負責人李學書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遊客在生態旅遊觀光園休閒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站在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頂峰處欣賞舊州古鎮美景

發展生態農業 助力鄉村振興 ——記黃平縣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

在十萬營生態農業觀光園看舊州大壩風景

黃平縣浪洞十萬營生態旅遊觀光園,是你同歸山鄉田野、欣賞原生態自然風光的最佳選擇,也是你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體驗農活、看原生態美景的理想去處。

浪洞鎮黨委書記秦冰介紹,近年來,該鎮藉助本鎮休閒農業資源優勢,建設文旅融合休閒農業,打造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園區,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閒、度假的生活性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做活“農村+農業+旅遊”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特約記者 吳忠壽 貴州民族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