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父母“被迫停工”、孩子“被迫停学”。

早前在国内,因为父母与孩子同居一室,就爆料出父母开始“嫌弃”自家娃太闹腾的消息,还直言这是“最大的折磨”。

而今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外的爸妈们也正在开始尝试这种“被折磨”的滋味,不过国外居家隔离政策刚刚开始,连带自诩为开明的西方父母都已经成功被娃“逼疯”了。

居家隔离开始,国外爸妈就扛不住了,成功被自家熊娃逼“疯”了

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肥伦Jimmy Fallon,原本在镜头面前诙谐搞笑的风格因为居家办公而彻底消磨殆尽了。

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演播室的专业,也不是没有观众的掌声支持,更不是没有专业摄影器材,而是家中两个女儿全程各种捣乱,脱口秀变味了一锅粥。

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肥伦的大女儿非常“好心”充当父亲的现场乐队,敲打锅盖当背景声。而活泼的小女儿还懂得抢镜,正当肥伦严肃播报慈善机构信息的时候,小女儿灵活出现,成功扰乱爸爸的目光。

无比尴尬的肥伦只留下一句做父母都懂得感慨话:我的笑只是节目需要。

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一位有四个孩子的以色列妈妈,开始狂吐嘈网课受教。她形象地表示,自己四个孩子要接受网课,需要下多少APP?得加多少老师好友?得盯着多少门功课?

网友们表示了无比同情之余,也感慨“分身乏术”这个词大抵是最贴切的写照吧!

不少国外爸妈们用“崩溃”、“疯了”、“需要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心情,看来在亲子陪伴这件事上,国际上存在共同点。

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全世界的育儿专家都在提倡要多陪伴孩子,但疫情之下的居家隔离就已经让不少父母“原形毕露”,是怪孩子太过于顽劣?还是家长不懂得处理亲子关系?

想让孩子将来能独当一面?幼年时期的亲子陪伴不可或缺

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曾在书中写过这样的句子:“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换言之,家长的陪伴并不是无时无刻,而是要懂得适合的时候放手,从主角变为配角,把空间留给孩子,孩子的陪伴应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5岁自我中心阶段

2-5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受外界定给他的准则,一时之间他们很难完全遵守规则,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按照自己的想象、习惯来执行规则。

这时亲子陪伴应以建立桥梁为主,通过亲子互动的游戏等,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通过互动过程中孩子的性格、语言能力、想象力,为以后教育孩子做好因材施教的准备工作。

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第二个阶段:5-8岁的权威阶段

5-8岁的孩子处于一个小小的敏感期,需要家长的陪伴,如果是不走心的陪伴,孩子也容易滋生出逆反心理。

此阶段同样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亲子陪伴因为以沟通为主,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家长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意见,与之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

第三个阶段:8-10岁可逆性阶段

8-10岁的孩子自主思维强,开始懂得灵活变通,他们很多时候会对既定的规则、外界的权威故意去挑战。这个阶段的家长陪伴就要适当学会“抽身”,既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但又不能过度依赖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事情,让他们带着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居家隔离开始后,外国父母同样遭遇了熊孩子的“折磨”,备受煎熬

父母陪伴孩子,并非代表要无时无刻,要给予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陪伴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作为父母的您,是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呢?欢迎留言吐槽您的经历,也欢迎您分享您的育儿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