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傲骨,万世贻芳

1.

民国杰出女性众多,她曾是宋美龄最敬重的女性,美国罗斯福称赞她为“智慧女神”。

她还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她就是20世纪蜚声中外的中国女教育家吴贻芳。

一生傲骨,万世贻芳

2.

1893年,吴贻芳出生在湖北武昌的一个宦官家庭,同当时大多数家庭一样,官宦人家的女孩子,裹小脚、待字闺中、寻得好夫婿、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就是一辈子。

吴贻芳并不想遵循守旧的礼仪,1904年,吴贻芳与姐姐吴贻芬到了杭州,在开明进步的二姨父陈叔通的照顾下到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学习。

学有两年,陈叔通感觉到姐妹俩的学习在外语课程上的缺失,于是力排众议让她们到上海的启明女子学堂学习英语,后又转至苏州景海女子学堂,这为吴贻芳日后的出国学习打下了牢固的语言基础。

1909年,吴贻芳16岁那年,她的父亲吴守训被上司诬陷后,跳江自杀。

吴贻芳的哥哥吴贻榘也因出国无望,生活压力大而自杀。

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母亲一病未起,姐姐因为悲伤过度悬梁自尽。

一个月内失去4位亲人,吴贻芳生活中面临的痛苦和艰难可想而知。

好在有姨父陈叔通的开导,吴贻芳终没有完全丧失对人世的眷恋。

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吴贻芳正是在此等情景下,磨炼出了坚强与克制的品格,并贯穿其一生。

1916年,吴贻芳被美籍教师诺玛丽推荐,作为特别插班生在金陵女子大学学习。吴贻芳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学生自治会的会长。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吴贻芳组织游行,只有5名毕业生的金陵女子大学特别冒尖,在南京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3.

1919年,吴贻芳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师。作家冰心曾经这样在文章描述过吴贻芳:

我第一次得瞻吴先生的风采,是1919年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大礼堂,她从容地走上讲台演讲时,就惊慕她的端凝和蔼的风度,她那清晰的条理、明朗的声音,使我感到女大从没有过这样杰出的演讲者人选。”

1921年,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女高师讲演,由吴贻芳任翻译。吴贻芳流利的英语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推荐吴贻芳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继续深造。

1928年,吴贻芳取得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后,便回国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

担任校长期间的吴贻芳,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又充满人文关环。她在金陵女大开设了“恋人专室”。专门给当时学校的恋人聊天使用,当时时常有谈恋爱晚归的学生,吴贻芳担心她们的安全,便开设了此室。

吴贻芳将金女大的校训订为“厚生”,吴贻芳说:“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更丰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很快逼近当时的首都南京。吴贻芳组织金女大师生西迁汉口。次年1年,再次迁往成都办学。

4.

1945年,在联合国成立大会上,她是在《联合国宪章》签字的第一位女性,董必武赞扬她:“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

一生傲骨,万世贻芳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之际,宋美龄曾亲自打电话邀请她去台湾,吴贻芳委婉拒绝了,她离不开金陵女大,更离不开她热爱的学生。

从1928到1951年,吴贻芳掌管金陵女大23年,让金陵女大蜚声海外。而吴贻芳自己却一直住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里,粗茶淡饭,不讲究吃喝。吴贻芳一生清正廉洁,品行如梅花一样高洁。

一生傲骨,万世贻芳

吴贻芳一生没有结婚,她早已把自己一生献给她热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热爱的学生。

不为名利所动,一生为教育所想,为学生所想。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生傲骨,万世贻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