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亂世,三國為什麼有演義?五代十國為何沒有人寫成演義呢?

快樂的工作當中


這個有大師分析過的,三國是漢家合久必分丶分久必合的歷史,是圍繞中華正統而進行的戰爭,在戰爭中體現為大一統而表現的忠義觀丶人才學丶民族團結觀等,都是中華保貴的傳統和精神。對後世有很大啟示和借鑑。

諸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丶關羽義薄雲天的忠義,劉備仁賢的統治,還有以少勝多的三大戰役,以及曹操的謀略丶諸葛三分的戰略丶司馬懿的韜略等,都有作家揮灑的博大空間和想像力。一部《三國演義》能中外鹹知,決不是五代十國能比肩的。

事實上,羅貫中也寫了一部《五代十國演義》,卻無法廣為流傳。五胡亂華,野蠻遊牧部落是殘殺漢人丶毀滅中原文華的虎狼之師,中華大一統幾乎毀於一旦。多虧冉閔關鍵處不負漢家外婆的培養教誨,下達《殺胡令》,拯救漢人不遭滅頂之災,才讓東方文明不致斷代。蠻夷狄等混戰,漢人塗炭,確實難寫,也難評價。

這就是巜三國演義》長盛不衰,而《五代十國演義》曇花一現之原由吧!


夏雨風


1、羅貫中被人假借姓名,寫了《殘唐五代史演義》,有17萬多字。只是和《三國演義》成就水平差很多,人們不知道罷了。下文我們稍微說說這部書。


2、另外五代十國太亂,出場政權數量是三國兩倍還多。大多數人對其的認知只停留在“五代十國”四個字上,相關的演義小說流行不起來。



一、給您畫張圖,看看羅貫中的八部作品。



這八部作品《三國演義》、《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基本認為羅貫中所做。其他六部均有異議,而《殘唐五代史演義》尤有特殊,直接被專家否定是羅貫中作品。


專家否定《殘唐五代史演義》成就的原因有二:

1、文筆較《三國演義》差,還有部分抄襲《三國演義》的橋段。如《三國演義》寫孫權死:


“太和元年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風,江海湧濤,平地水深八尺。吳主先陵
所種松柏,盡皆拔起,直飛來建業城南門外,倒卓於道上。吳主權因此受驚
成疾。次年四月內,權愈加沉重....囑以後事。囑訖而薨。”

"《三國志●孫權傳》有基本相同的史料記載,羅貫中這麼寫事有所依。


而《殘唐五代史演義》描寫周世宗病死一段與《三國》基本相同:

“秋八月初一日,忽起大風,江海騰湧,平地水深數尺。周太祖陵上,松柏盡皆改起,直從空甲飛來下城南門處,倒卓於南路。因此世宗受驚得病,至九月病漸危篤.....更囑後事.世宗遂崩。”

而《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卻沒有相關記載。

很明顯,殘唐沒有原史來源,是直接抄襲《三國演義》的。


類似情況很多,具體可看“《殘唐五代史演義傳》散論、《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非羅貫中所作”等多篇知網論文。


2、前重後輕,虎頭蛇尾。

《殘唐五代史演義》全書六十回,從黃巢起義開始寫,到五代周世宗趙匡胤結束,按理說時間跨度從878-960的82年。

但全書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李存孝(858―894),以及後唐,佔據了45回之多。尤其武力第一的李存孝:怎麼被李克用發現,怎麼桀驁不遜,又怎麼打虎,怎麼十八騎燒長安,又怎麼吊打排名第二的後梁王彥章,最後怎麼被害死……

等李存孝死後,全書過去了三分之二,這就導致了忽略五代十國的後期精彩。


後晉有石敬瑭、石重貴、馮道、桑維翰,後漢有劉知遠、劉承祐,以及後周的郭威、郭榮(柴榮)、趙匡胤,全都一帶而過了。石敬瑭、劉知遠、郭威都超過50歲,石敬瑭不寫也罷,但後周有廣順、顯德年間的苦心經營,有趙匡胤的點檢作天子以及陳橋兵變,為什麼不寫?

(五代史是啞鈴,不能虎頭蛇尾)

五代史是啞鈴型,筆墨都在前頭,讓人不知道五代亂世怎麼結束,讀後不明所以,有虎頭蛇尾之感。


2、殘唐五代史怎麼寫。

《殘唐五代史演義》的選材不錯,但作者“寫瓢了”。我曾打算寫五代歷史,這樣謀篇:

1、唐末無道:唐懿宗的離奇繼位,荒淫延遊;唐僖宗遊玩無道,最後導致黃巢起義。

2、黃巢起義:攻進首都長安;各地節度使卻心懷鬼胎,最後朱溫反叛農民軍,攫取了最大利益,建立了後梁。

3、梁晉爭霸:朱溫想在上源驛燒死李克用,無奈被晉王死裡求生,雙方成為死對頭,展開了持續30年陝西河南爭霸。這裡可以多寫寫李存孝、李存勖、李嗣源、周德威、李嗣昭等等。

(黃河以北最重要的防線——幽雲十六州)


4、兒皇帝出賣幽雲十六,契丹南侵:這段沒啥意思,賣國求榮的兒皇帝。

5、後漢又從河東出發,趕跑契丹,入主中原:這段一般人也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後漢史一個暴短的朝代。

6、廣顯之治,燭影斧聲,遺憾四百年:郭威、郭榮勵精圖治,隱隱有統一天下之感;無奈周世宗北伐關頭,病倒再徵再病倒,留下“三十年計劃”的宏大志向撒手塵寰。趙匡胤陳橋兵變欺負孤兒寡母,不過基本繼承了周世宗的戰略方針,無奈歷史第二次出現懸案,49歲的壯年趙匡胤在燭影斧聲的疑案中死去,趙光義軍事才能不及郭榮、趙匡胤,幽雲十六州成了唐末、宋人永遠的痛,直到400多年後,明朝徐達、常遇春收回。


濤說精彩歷史


我是十二十頁,我來回答,三國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五代十國是唐朝到宋朝之間,三國與五代十國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兩者都差不多80-100年,三國是黃巾起義,五代十國是黃巢起義,都是農民起義打擊了當時的王朝,建立起來的。從寫小說的角度來看則有很大不同,十二十頁認為,《三國演義》之所以寫三國不寫五代十國,是因為三國的文化價值觀更讓人津津樂道,三國主角的德行比五代十國要強很多。

三國指的是:曹魏、蜀漢、東吳,五個朝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指的是: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

對五代十國的文化,許多人不認可

從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皇帝,每個朝代的文化、政治、經濟都被二十四史記載,其中由歐陽修所寫的《新五代十國史》,他認為五代是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的“亂世”,分裂割據的根本原因,歸結為封建道德的敗壞。同時,北宋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也對這個時期進行了否定。

所以說,這兩部史書直接就把五代十國的文化上了一個“文化差”的標籤,而《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寫,所以說,小說寫的是故事,而故事體現的是文化,自然不會寫五代十國,雖然小說不是歷史,故事可以渲染,但文化是根據現實來寫。

三國時期文化傳承並沒有中斷相反還有所發展,各國基本上還是保持著比較完整的文官體系。而五代前期對知識分子進行大規模的迫害。也是導致大部分人不認可五代時期的原因。

《三國演義》很多故事體現忠義之情,而五代十國很少有這樣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體現的是兄弟情義,三顧茅廬體現的是誠意,三英戰呂布體現的是團結,揮淚斬馬謖是無奈和不捨,類似這樣的故事體現出了正確的價值傾向。

同時三國裡的主要人物要麼是梟雄,要麼是英雄。大多數也是名門貴族,比如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和公孫瓚也算是沒落的貴族,這樣的貴族豪門,身邊自然聚集了一幫能人異士。而且想曹操這樣的梟雄,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家,還是文學家。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例如《觀滄海》

《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湧、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

而五代的梟雄們則大多是草莽英雄,像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這樣的故事少之又少,不僅如此,還出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說後梁的皇帝朱溫,朱溫55歲的時候掌握大梁政權、當上皇上以後私生活非常混亂。每天只顧得貪圖享樂,甚至還和他的兒媳們發生了不倫之戀。無論是文化還是君王,五代十國與三國時期都相差甚遠。

與三國曆史比起來,大部分人對於五代十國的歷史的確較為陌生,《三國演義》作為著名小說,傳遞的是文化,三國與五代十國雖然都是戰亂時期,相同點都是軍閥互相吞併,強大的一方替代了原來的朝代。一個被晉統一,一個被北宋統一。但五代史不符合傳統價值觀,所以三國內容更受作家青睞。


十二十頁


中國歷史上面公認的大分裂時期一共有三個,分別是春秋戰果、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題中的兩個時代分別是第二以及第三個大分裂期,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大分裂時期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出現, 至於為什麼三國有演義而五代十國沒有演義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查找:

亂世緣由

三國以及五代十國都是盛極而衰的結果,不管是國祚綿延了四百多年並且成功將外族阻攔在長城之外的漢朝還是令所有人都心生嚮往的三百年盛唐都是強勢型的國家,這種國家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以武立國,在那個時代武力以及兵源那就是權利的象徵,因此才會有大分裂時期的誕生。

時代背景

三國是從黃巾之亂開始到280年以魏代晉不過九十六年,稱帝的國家也不過是三個。而五代十國更是隻有五十三年,但是在這五十三年之間卻整整有數十個國家,分別是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以及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

最後總結

其實從戰爭的殘酷角度來講三國要遠遠的大於五代十國,但是為什麼三國會有《三國演義》這種根據歷史史實流傳於民眾之間的話本呢?我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文化的發展以及傳承。三國雖然因為戰爭而遭受了重創,但是各個世家大族卻擁有完善的傳承,但是五代十國的卻沒有這個優勢,畢竟在唐朝時期世家就已經成為了歷史當中的一抹塵埃,文化的傳承已經由國家接管了。再加上頻繁的戰亂,很多東西都在戰爭中被毀滅或者遺失了,即使僥倖留存下來一點但那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


逍遙貞觀


三國時期雖然也是動亂,但那是在漢王朝存在下的軍事紛爭,譜寫了忠義、抱負、謀略等經典文學故事。五代十國之所以沒人去寫演義故事,主要有以下幾點分析:

1、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黑暗時期

唐朝滅亡後,國家分裂政權割據,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也從鼎盛時期極速的轉為衰敗。想想唐朝時期的盛世繁華,不覺得使人有些遺憾,感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我想沒有任何人喜歡寫全是悲哀的故事。

2、五代十國時期沒有英雄代表人物

五代十國戰火紛飛政權更替,幾乎沒有什麼大家能夠記得住的人物。不像三國時期人才濟濟英雄輩出,湧現流傳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五代十國沒有英雄人物,沒有動人故事,所有根本就沒法寫成演義。

3、五代十國時間短朝代多國家多

五代十國總共分兩個時期,一共存在僅僅的77年,戰火連年不斷,政權更替頻繁,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的文化遺產與歷史文物古蹟。不像三國裡面,文化典故代代相傳,歷史古蹟遊覽眾多。所以五代十國就根本無法寫出經典的演義故事。

4、五代十國沒有對中國歷史做貢獻

中國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無論是從經濟、軍事、文化和疆域上,都會或多或少為中華民族做出傑出的貢獻,但是五代十國卻是似乎一點貢獻都沒有,還導致了西夏的獨立,越南脫離中央集權統治,所以才使後期宋朝的國土面積急劇減少。

5、五代十國是容易被人遺忘的時期

五代十國,似乎在中國歷史上是被遺忘的時期,沒有任何的文化歷史傳承。唐宋元明清,在歷史朝代歌曲裡面,它也是處在唐宋的夾縫之間,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一下子跨越過去,被人們所遺忘。所以就沒有人去寫演義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另外一個類似五代十國的時期,那就是五胡亂華。三國後期司馬家族建力晉朝,昏君無能國力衰退,導致北方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大遊牧民族紛紛入侵中原長達一百多年,這是華夏民族的浩劫與災難,致使北方國土淪陷、人口急劇減少,經濟頹廢民不聊生。直到隋朝的統一才改變歷史的局面。

希望歷史永遠不要重演,讓我們攜手同行,各族人民一家親,全國人民一條心,共同建設我們繁榮昌盛的偉大祖國!


周志國


殘唐五代史演義看一下,雖然託名羅貫中寫的,但是文筆差了三國好幾百年


王瀟剛


感人的事蹟沒有三國精彩吧,


白起興


五代十國怎麼沒有?殘唐演義啊。而且其精彩程度不亞於三國,只是時間段不長而已,但裡面的人物如李克用黃巢李存孝王彥章高思繼楊滾等也是膾炙人口的。


ALEX888


據傳羅貫中寫過《五代殘唐演義》,但是讀了新、舊五代史和《三國演義》,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本書不是羅貫中所寫,很多地方寫的都是一些完全背離事實的民間野史,雖然三國演義也多有改動的地方,但是大體還是尊重歷史,但是五代殘唐演義邏輯、文筆與三國演義相比差了不是一個檔次。


玩古董的趙半仙


蔡東藩難道跳過五代十囯沒寫寫這段歷史?怎麼還稱《中國曆朝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