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臨帖的時候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何處理?

玲瓏小青水


臨帖其實並不一定要求臨摹的“像”,其實“意”比“像”更為關鍵。原貼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們要根據全文的筆法結構去歸納和總結,在臨摹中補齊筆畫,切不可依樣畫葫蘆。


該貼的“都”字,左下部分缺失,但是在實際臨摹中,可以根據整體的筆畫筆法,和字體結構,將缺失的部分補齊,這一點在臨帖中是必不可少的。

臨帖切不可依樣畫葫蘆,要注重“意臨”。

很多人臨摹《蘭亭序》,都喜歡把補的筆畫,錯字,覆蓋墨的地方,都一五一十的臨摹下來。其實作為觀賞或者追求形式,導師無可厚非。但是在書法教學中,還是不建議如此。就像臨摹碑帖,破損缺失的地方比比皆是,難道還不成都要畫出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現在的書帖大多都是從以前的石碑上拓印下來的。是被歷經千百年,難免會破損、缺失甚至裂開。所以拓印下來的貼也並非完美的,往往都伴隨著殘缺和空白。

作為一個臨帖的書法者,一定要養成讀貼的習慣。臨摹之前,先將整篇貼讀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對內容的筆法結構都要有一個歸納和總結。這樣在實際臨帖中,遇到缺失或者空白。就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補齊。這一點是一個合格臨帖者應該具備的。

所以,在臨帖中,遇到模糊不清、殘破缺失,都要有一個自己的處理構思,切不可依樣畫葫蘆或者直接跳過。不管是臨帖還是書法創作,都需要不斷的理解和領悟,才能真正懂得書法的奧秘。


書畫之道


臨帖過程中遇到模糊不清的點畫或字的如何理解處理,要看自己臨摹層次如何。

初學書法,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字帖去臨摹學習的,字帖上的字都是經過千挑萬選的,而且都是按照技法訓練要求去選擇的,不是臨摹通篇古代書法作品,是不會遇到有字形模糊的。一般都是在臨摹通篇古代作品時,才有可能遇到類似問題。對於初學來說完全可以跳過去。

如果在具備一定功夫以後,就是基本掌握原帖點畫與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參照有關偏旁部首和類似結構字形自己設計出來一個接近原帖氣韻風格的字形來補上。如此還可以鍛鍊自己對原帖的理解能力與創作能力。

當然也可以就像文徵明補蘇東坡《前赤壁賦》的作品那樣去補寫,這就需要更高級的書法造詣了。

文徵明補寫的《赤壁賦》其水平就非常高超。

在我們具備一定或者說有把握處理好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按照原帖風格自己造一個。

首先要搞清楚模糊不清的是一個什麼字,不妨查找一下原帖中有沒有相同的字,有自然好辦沒有的話,可以借其它字中有相同偏旁部首按照其結構規律去組合。

如果是字中的點畫模糊,同樣可以借其它原帖中相同的筆畫去補上,一般來說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在有一種情況是自己完全可以寫一個即可,特別是在臨創結合創作作品時,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類似題主附圖作品中的情況,就可以這樣做。

如“難”字的草字頭和“中”字內部的模糊不清。完全可以靠對原帖的臨摹學習經驗與掌握的一些規律,通過想象,彌補。

如果確實無法辨認的字形,可以查一些參考資料,看一下是什麼字,在去補寫。採取補寫的做法,一般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書法功夫者的做法,初學來說,在通臨時跳過即可。

下面我們看一下書法高手對王羲之的《平安帖》中缺失部分的處理情況。

這是原件,全文是: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 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 當復悉來無由同 增慨

其中有“此粗”、“日諸人近”、“來無由”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我們看一下他們是如何做的。


翰墨書道


書法臨帖的時候,遇到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如何處理?這個其實好辦,三招就可以化解!

首先,對於初學者,遇到字帖上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直接跳過去寫下一個字即可。因為這個時候初學,不必要去碰硬骨頭,先挑簡單的練習手感。如果此時老是糾結在一兩個字上,無疑會打擊自信心。

其次,臨帖有了一定基礎之後,回頭再來破解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殘破,一般都是單個字,或者單個字的個別筆畫不清。當臨完整篇之後,可能會發現同樣一個字在別的地方也有,或者模糊不清的筆畫在別的地方也出現過,那隻要按照清晰的那一個臨寫即可。

最後,如果上面這個辦法還行不通,比如說通篇都沒有出現過相同的字或相同的部件,或者你覺得困難甚至麻煩,怎麼辦?那麼直接搜索一些名家的臨摹之作進行參考即可。

比如說臨寫《王獻之玉版十三行》,其中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初學者碰到的問題,前人同樣早就碰到過,別人已經解決了, 你搜索一份名家臨摹比較逼真的,按照別人寫的臨摹即可(當然,只是參考模糊不清的個別字,總體還是要臨摹原帖)。

所以說,臨帖的時候,遇到原帖模糊不清的地方,不是什麼難事,好辦!

更多書法技巧文章,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


麓風軒


碑帖,字畫殘缺不全、模糊不清的情況是很長見的,但是,對深入研究範本單字書寫技法,尤其是筆法動作、字體結構特點,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只是那些破損的字,究竟是什麼樣子看不準了,對研究整體章法稍微有點點影響,但問題不大。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只需採取下列方法就可以了。

第一,自制一張筆畫表。在正式臨摹之前,將帖上的典型筆畫單獨肢解下來,按照點、橫、豎、撇、捺、挑、折、鉤八種筆畫類型,分別歸集在一起,逐個反覆練習,熟悉筆畫寫法。如圖:


第二,直接放過去,挑選字口清楚、字畫完整的字練習,重點把筆法、字法弄清楚。其實,有幾十個獨體字、合體字就足夠用了。

第三,用學過的筆畫或偏旁部首,依據結字法要則進行組合。也可以參考一下已有的該帖無缺字版修繕本。

附:本人的《修繕本九成宮》: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這種情況在碑刻拓印的帖中出現較多,主要原因是殘破引起的。當在原帖中出現模糊不清的地方時,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

一、參照原帖其它完好的地方來推測;二、尋找同一作者的墨跡版互相印證;三、憑藉對原帖風格的深入學習,按原帖風貌補足模糊不清的地方;四、請教“明師”(明白的老師);五、如果模糊嚴重,實在不能還原,那也不必生搬硬套,跳過去就好了,偶爾一兩個字沒有學習不影響大局,等基礎打牢了再回頭寫殘破模糊的地方就容易了。

以上是我在學習碑帖時的一點心得,近期特意針對這個錄了一段視頻在我頭條主頁,視頻太長無法在問題中上傳,發幾張單字圖片,供書友參考。


龍銘書客


臨帖時遇到這種模糊不清的地方我建議是跳臨,一開始沒有臨帖基礎是很難自己處理好的。如果題主堅持要每個字都臨下來也不是沒有辦法的,下面我將羅列一下如何能夠自行判斷模糊的筆畫的方法。

從帖中清楚的字中勤加練習進而把握帖中的結字和筆畫規律

臨帖的目的就在於學習筆法和帖中的字法,因此一開始如果太糾結模糊的字就會使得臨起來不連貫影響學習狀態。所以必須從最有感覺最清楚的幾個字開始入手,不要嫌清楚的字少,帖中的五六個其實能代表其風格特點。只要題主仔細臨摹和總結,定會發現帖中筆法和字法特點。做到這些,對於判斷模糊字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或者說用帖中的風格進行創作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筆法、字法的一些規律

這裡我在羅列一些書法中筆法、字法的普遍性規律,題主可以參考者選擇。楷書筆法中無非起、行、收、轉、折,起筆根據帖的風格不同又有切方筆和藏圓筆,行筆都是中鋒行進,轉和折多見於橫折豎鉤筆畫中,方一點便是折,圓一點就是轉。其中關健處還在於起、行、收、轉、折的連貫性搭接,這些沒有做到字即容易散。再說字法,楷書中主要是魏碑及唐楷,魏碑結字風趣天真奇古。所以它的字形結構多疏密有序,正斜得當,向背相關,主筆開合。唐楷多空間布白停勻,字形方正。當清楚筆法、字法的規律後你就可以有規律的分析,把控模糊不清的字的筆畫和結字特點。

模糊不清的字還可以採用借用的方法

以上是需要更長時間,且對學習的積累有一定要求的,題主若想短期就見效果,不妨採用借帖中清楚字的筆畫過來進行搭配。但是題主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可以隨便借用帖中筆畫的,不然寫出來的字就會輕重不當,空間疏密不合理。因此在借用時首先需要把握其基本字形特點,把握大感覺,然後再帖中找字形感覺類似的字,用相同的輕重筆畫處理方式來進行搭配。一開始難免會有不和諧的因素在裡面,所以題主需要多搭配,多嘗試,這樣寫出的字就會很符合帖中風格。

以上個人經歷拙見,題主可以作為參考,進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素清雲


1.找到本字帖其他的相同字參考

2.找到本字帖其他字的部首相同學參考

3.熟悉本字帖的點畫筆法後,再用原筆意填補


L123生古


如果是初學者,模糊不清的字暫不要寫。練了一段時間,有了基礎,對某種碑帖上的字比較掌握。破損不嚴重可以通過啟功說的透過刀痕看筆痕。另外可參考其它字體相近的寫法。現代今人好的仿體也可參考,但一定要寫出你所學的碑帖的風格結構筆法,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漢字很多,一般人三到五千字就可用,但專業書家最起碼要熟練掌握八九千上萬字的字法。這涉及到文字問題,應該懂一些。








田宗連


順其意,憑感覺。


聾一翁周錦池


別臨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