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这个皇帝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

人生客栈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国第二位皇帝,其父为昭烈帝刘备,其母为昭烈皇后甘式。在位四十一年。蜀汉灭亡之后,随臣民前往洛阳居住,受封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去世,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封刘禅为孝怀皇帝。


  我们首先来看刘禅这个人的优势。刘禅最大的特点其实是聪明。虽然有戏言说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知道,刘禅当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古时候有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越是权倾朝野的人,越是疑神疑鬼。甚至就连自己的至亲也不会放过。魏国开国皇帝曹丕不就是过早的让曹操察觉到了他的才华从而对其警惕起来。所以在这一点上,刘禅做的很好。他始终给刘备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儿子不思进取,没有什么威胁。

  后来刘禅当上皇帝之后。表面上却将朝政大权都交与了诸葛亮。这也是刘禅聪明之处。魏国司马懿已是一个例子,诸葛亮本身的能力绝对不在司马懿之下。纵然孔明没有反意,但是谁知道朝廷中有多少孔明的势力。所以在这个时候,装傻是最好的选择。给孔明魏延等人的感觉,这也是个无用之人,就让他在皇位上呆着就行了。但是刘禅和刘协不同之处就在于,刘禅相信了孔明,相信父亲留给自己的人。虽然不能直接独揽朝政,但是他也绝对不是傀儡。至少自孔明以下,大小臣子对自己还是很尊重的。

  而后来蜀汉灭亡,刘禅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以身报国。而是选择了顺服,后来活了六十四岁,也算是安享晚年了。在不同的时期,刘禅都能巧妙地应对。所以他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在那个乱世,作为众矢之的的刘禅依然可以活得滋润。难道还不聪明绝顶吗?单从其智慧这一点上来看,刘禅就绝对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而治理了蜀汉四十一年的刘禅。其功绩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就是刘禅守护蜀汉长达数十年,维护了蜀汉的稳定。其二,刘禅很聪明地处理了朝廷众臣的关系。在那个乱世,皇帝和臣子可以和睦相处的情况绝对太少见了。这样一来,至少稳定了不会出现朝廷内乱。其三便是仁慈大度。在独揽朝政之后,刘禅也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礼贤下士,善用人才。其四,大赦天下,休战养民。虽然这样一来很大程度上使蜀汉的军事实力会下降,但也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军臣生活幸福。即使是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依然保持了蜀汉将近三十年的稳定,这就能看出来刘禅也是功勋卓越了。

  刘禅治蜀期间。为君者,兢兢业业,事无巨细。为臣者,齐心协力,和睦共进。为民者,生活美满,平安稳定。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刘禅的能力吗?蜀汉最终走向灭亡,其实也是大势所趋。在这里小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在魏延孔明之后,蜀中除了姜维的却没有可堪一用的大将了。再者就是,刘禅晚年错用了宦官黄皓。所以有功亦有过,但是功过相抵,至少不是一无是处的人。

  诸葛孔明曾赞誉: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所以说,历史上的刘禅,虽然没有让蜀汉兴盛到一统全国的地步,但也让蜀汉子民平安稳定的度过了数年,奠定了后来蜀汉繁荣昌盛的基础。由此可见,刘禅的功绩并不比刘备少。只不过,在那个战乱时期,刘禅这种平稳度日的思想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所以才有了后来人们的误解。但是不管如何,我们都不能忽视刘禅的功绩。


YTB分享者


确实。

刘禅的蜀国先有诸葛孔明,后有小孔明姜维辅政。又有马忠,蒋琬,陈祗,魏延等名将。这都能输,可以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再看他的帝王之作为。魏将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前一段可以说是做的不错,使夏侯霸安心。但后面两句话,简直就不像一个普通人该干的事。你想想,他爸刘备干的就是兴复汉室的活,那自然想要篡汉的曹魏就到了对立面。先认怂,再认贼做舅,这是个普通人都干不出这事,他还是个皇帝。

蜀汉后期,姜维从师傅手中接过接力棒。立志要光复汉室。结果没想到,还没干出什么成绩,刘禅这边就出问题了。宦官黄皓专权,姜维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以清君侧,也为了蜀汉好。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就这样,把蜀汉最后的后路断了。后来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后来魏果然大举攻蜀,诸葛瞻父子战死,刘禅投降。刘禅投降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向钟会军投降,而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准备借钟会之手诛杀魏将,而后复兴蜀汉,并写密信给刘禅只需等待几天就可以。但因为事情泄漏,姜维及张翼等都被杀。蜀汉就此彻底灭亡。可怜姜维,岂乏明时,非遇明主。


而后就有了乐不思蜀,当然,据说是为了保全群臣,这点可以理解。

那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懂得自保之道。


小林史话


刘禅其实很聪明。

第一点,当皇帝的时间长。刘禅活了六十四岁,当了四十二年皇帝。

他先是废除了一手遮天的丞相之位,实现了军政分开,

公元249年,夏侯霸前来投奔蜀汉,刘禅一见到夏侯霸马上安慰他说:“你的父亲(夏侯渊)是在战场上战死的,杀他的黄忠也去世了,您就别放在心上了。”

刘禅娶了张飞的两个女儿,而张飞娶了夏侯霸的姐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禅是善于搞团结的,也因为他能够团结住一部分人,他也当了42年皇帝,算是非常的长久了。

能放权给诸葛亮

刘禅绝对是个聪明人,

再看刘禅,面对托孤重臣诸葛亮,刘禅不能不尊重,也不能不放权。

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就像一家现代化企业集团,董事长刘禅完全信任总经理诸葛亮,

蜀汉内部有几股势力。以赵云为首的起家班底、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以国舅吴懿为首的西川集团、以马超马岱为首的西凉势力。这些势力错综复杂,如果不放权给诸葛亮。刘禅一个人,完全是应付不过来的。

刘禅看似没有任何权利,但实际上还是稳坐中军。要是没有刘禅在,魏延第一个就要跳起来挑战诸葛亮,李严也不会那么消停回家务农。

刘禅是比较反对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因为那要消耗大量国力并加重老百姓负担。在诸葛亮死后,他就果断的停止了北伐战争,给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

刘禅的大智若愚

刘禅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如果刘禅不这么说,那么死的就是刘禅了。司马家不会少一根汗毛。不但本人被砍,还要灭族。

综上所述,

刘禅还是有一定的政治才能的,他是大智若愚让能者多劳,而他自己则起着稳定中枢的作用。毕竟他代表着所谓的汉朝正统。只要把握好这一点,那就没有人能取代他的地位。也能够充分的放权给手下人,让他们大显身手,维持好政权的活力。


历史老先生


我觉得不是。都说人各有所长,亦有所短。一个总有他的优点,可能他不如别人聪明但是勤奋,不如别人帅气但是贴心,不如别人优秀但是上进。但不聪明不帅气不优秀代表没有优点。刘禅有“扶不起的阿斗”这个称号,但是不代表一无是处。

刘禅,刘备的儿子,也遭遇过许多劫难,在刘备成立蜀国后便立他为太子可。刘备去世后,刘禅上位,前期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北伐,后期他不理国家事物,甚至宠幸奸臣,国力也逐渐走向衰弱,最后投降魏,蜀国灭亡。从国家兴亡的角度来看,他的确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既没有计谋又不上进,甚至有大臣说有人要攻打蜀国,他还不相信,什么准备都没有,等敌人打过来就投降了,没有任何的反抗,对于国家的危亡缺乏戒心。

但对于他来说。或许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刘备那般稳重,没有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诸葛亮去世后,面对朝中的大臣斗来斗去,他也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但是他为了蜀国的百姓,他甘愿放下一个帝王的尊严去投降,成为俘虏,成为一个人人口中一无是处的“阿斗”。但他的所做所为,他的臣民将避免受战争之苦,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既然自己没有本事做好一国之君,投降又何妨,成为俘虏又何妨?与其拿天下百姓做赌注,做多一回“阿斗”更是无妨。这看似很愚蠢,实则却也是一种自保的表现,也是保蜀国百姓的表现。

在面对夏侯霸的投降和解释说不是他的先人把刘备杀死的,刘禅并没有觉得夏侯霸是在说慌,不仅封他为将军还大度的指着儿子说是他的外甥。对于奸臣黄皓肆无忌惮的擅摄朝政,有人请求将他处死,但刘禅也只是说了一句小人而已何必计较。在他上位的时候,下令休战让百姓修生养性。可见,刘禅是一个宽容大度,体恤百姓的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处事方式,或许刘禅的处事方式的思维异于常人。但我觉得,刘禅不是真的那么一无是处,在他身上总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气息。

(图片均来自网络)





沙埤


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真没有冤枉他。

衡量一个皇帝是否平庸,显然不能以在位时间长短来衡量。

刘禅虽然在位29年,那只能表示刘禅的寿命长,活得好

刘禅17岁即位为皇帝,57岁时投降兵临城下的邓艾,算起来刘禅做了40年的皇帝

算起来刘禅自主执政的时间也不过只有十年,仅仅十年时间,刘禅就开启了整个三国时期,唯一启用宦官干政的恶习

东汉为什么灭亡啊?不是就因为宦官乱政,刘禅当上皇帝的前一年,东汉才正式算灭亡,刘禅也是熟读诗书的人,这一点他还不知道吗?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当然是蜀汉最高统治者刘禅造成的。

等等这样的记载,你会发现关于刘禅本人如何如何的记载极少,甚至根本没有。

从刘禅的传记来看,基本上看不到他做了什么正事,这样的一个皇帝,你觉得正常吗?

刘禅禁止给诸葛亮奔丧。这事刘禅做的也不算错,毕竟诸葛亮虽然是蜀汉实际的一把手和蜀汉所有官员的顶头上司,如果允许给诸葛亮奔丧,蜀汉朝廷将陷入停摆。

刘禅身上发生的第三件事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并对夏侯霸说:当年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是在战场上战死的,并不是我的先人杀死的。显得刘禅有些睿智,懂得人情世故与拉拢人心。

成都可是一座坚城啊,当年刘禅他爹刘备围攻成都几个月,才依靠马超的到来逼降了刘璋,而且人家刘璋投降还是不愿百姓生灵涂炭,可刘禅呢?放着他爹刘备耗费毕生近四十年时间打下的基业于不顾,仅仅面对邓艾三万残兵,就开城投降。

别的不说,就说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在刘禅准备投降的当下,力主劝谏刘禅不要投降,刘禅不听,于是刘谌在刘备的昭烈庙先杀了自己的妻子儿子,然后挥剑自杀,这才是刘备的血脉。

当投降后刘禅作为亡国奴来到司马昭所在的洛阳里,为了活命,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此间乐,不思蜀也!如此的作为,的确是扶不起的。


我说历史啦


刘禅因为一句乐不思蜀就成了人们心中傻子的代名词,但是刘禅真的是一个傻子吗?


刘禅的蜀汉被灭了之后,刘禅被俘虏了,他没有像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一样,与国共存亡,他在生死之际,选择了投降。

到了曹魏之后,刘禅温顺的像一只小猫,面对死亡的威胁,刘禅说出了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保住了性命,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句话不仅为他自己保住了性命,而且还保住了富贵。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注引《汉晋春秋》载: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帮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看看这些记载,你可能会笑刘禅有趣,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

你可能会说,刘禅贪生怕死而已,运气好才活了下半生。

刘禅即位皇帝,不是刘备没得选,刘封虽然处死,但是刘备还有三子,刘禅、刘永、刘理。刘备是有的选择的。

刘备死了,诸葛亮大权在握,好在诸葛亮是一个忠臣。

虽然诸葛亮不会欺负他,但是刘禅还是没有实权。

刘禅谨记他父亲刘备的遗命,“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处处尊重诸葛亮,说是“以父事之”也不为过。。

刘禅心里明白,蜀汉交给诸葛亮没事,是好事,他了解诸葛亮的本事,也清楚自己的实力,直到把诸葛亮给累死了。

诸葛亮死后,刘禅曾经派人查了诸葛亮财产,结果诸葛亮的财产只够一家人生活。

群臣都主张为诸葛亮立庙,刘禅当然不乐意,这个态度是他真实的态度,也是他的小性子。

诸葛亮死后留上就停止了所谓的北伐,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且发挥了他的政治才能妥善的解决了大臣之间的矛盾。

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将军政分离,在蒋琬死后,刘禅将大权揽回手中,

这样的他虽然称不上是一代雄主,但是的确不是傻子,没有了诸葛亮他照样能够玩得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