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怎樣打響的?曹操為什麼會失敗?

青天白雲0


曹操揮軍南下,氣焰洶洶,先是受降劉琮,奪取荊州,然後率軍擊敗劉備,使得劉備敗走當陽長坂坡。多虧了張飛一聲斷喝,嚇得曹軍不敢追逼,劉備才僥倖逃過一劫,來到夏口與關羽駐軍會合。

當此時,曹操興頭正盛、躊躇滿志,決定率軍沿長江東下,進一步征服江東孫權,一統河山。先是寫信給孫權,恩威並施,進行勸降。面對曹操咄咄逼人的氣勢,東吳群臣驚愕震動,慌亂不已,束手無策,大多主張投降。奈何在諸葛亮的勸說和周瑜、魯肅等主戰派將領的支持下,堅定了孫權抗擊曹軍、一決雌雄的決心。而後,孫劉聯手,組建了大約5萬人的孫劉聯軍,與號稱80萬(實際大約20萬)的曹軍正式對決。赤壁之戰拉開序幕。

從表面看,曹軍無論從總兵力,還是士氣軍心等方面都佔有絕對優勢,但最終的結局卻以曹操慘敗而告終,而赤壁之戰也成為我國古代史為數不多的幾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分析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借鑑歷代兵家學者的觀點,大抵無外乎如下幾點:

一是從心理因素分析,曹操犯了“驕兵必敗”這一兵家大忌。赤壁之戰前,曹操敗呂布、滅袁術、潰袁紹,統一北方,新近又順利奪得荊州,大敗劉備。此時的曹操抱定“天下捨我其誰”的信念,飄飄然,悠悠然,驕傲輕敵,沒有把孫權放在眼裡,自認為奪取江東“信手拈來”。

二是從地理因素而言,曹軍將士幾乎皆來自北方,生活習性難以適應潮熱難當的南方天氣,久之難耐,其戰必敗。這從赤壁之戰中,曹軍瘟疫流行可以看得出來。

三是從戰力來講,孫劉聯軍雖人數不及曹軍,但大多久居南方,頗識水性,水軍戰力強悍。而反觀來自北方的曹軍,陸軍戰力縱然當世第一,但卻都是“旱鴨子”,不習水戰,難以忍受水面戰船的顛簸飄蕩,戰力優勢盡失。而赤壁之戰卻恰恰屬於長江水戰,孫劉聯軍揚長避短,不和曹軍在陸地正面接觸,最終曹操不得不出昏招,鐵索連船。

四是臨戰斬殺擅長水軍作戰的大將蔡瑁,無異於自斷臂膀。

五是曹操多年征伐,士兵一定程度上有厭戰情緒,剛剛奪取的荊州人心不穩,群眾基礎並不牢固。

當然,還有其它如天氣、輕信詐降等因素,不一而論。不過,要說的是,致使曹操赤壁大敗的根本因素還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作為主帥的曹操自滿驕橫、自大輕敵,進而料事不周,才是所有因素中最致命的。








馬躍鏑鳴


戰前背景

1、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曹操結束了北征烏桓的戰鬥,北方基本平定,迴轉鄴城後就開始為一統天下做準備;

2、從官渡之戰到此時近10年的時間,曹操連年征伐,儘管地盤不斷擴大,但是士民疲敝,北方大部分地區受戰火波及,經濟基礎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此時曹操的本意是一邊休養生息,一邊籌備南征事宜;

3、孫權在這年春天以周瑜為都督,發動江夏之戰,黃祖身死,江夏落於孫權之手,荊州門戶大開;曹操得知此事後,擔心孫權吞併荊州,屆時擁有整條長江防線的東吳將很難征服,為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曹操不得已提前發動南征;

4、曹操南征前後,荊州牧劉表突然病逝,小兒子劉琮繼位,在得知曹操大軍壓境後,居然不戰而降;

5、劉備得知劉琮投降後,果斷放棄抵抗,裹挾數十萬荊州士民一路南逃;在當陽縣長坂坡遇上了東吳使者魯肅,劉備與魯肅一拍即合,孫劉聯盟達成初步共識,之後劉備派孔明渡江洽談結盟具體事宜;

6、曹操在當陽擊敗劉備,佔領江陵後,就整飭隊伍,由荊州水軍和曹軍主力組成聯合艦隊順江而下,討伐孫權。

戰爭經過

1、孫劉聯盟成功締結後,孫權以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率軍三萬與劉備的近兩萬部隊在樊口會師;

2、孫劉合兵後與曹操大軍在赤壁相遇,曹操初戰不利,遂退往江北紮營,孫劉聯軍於江南紮營,雙方在赤壁對峙;

3、對峙期間,曹操對荊州水軍的戰鬥力非常不滿,為了解決北方士卒不習舟船的問題,破天荒的創造了連環戰船的想法,將水軍大船用鐵索相連,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通過這種方式訓練士卒,想以北軍為主力與周瑜水軍決戰;

4、在此期間,曹軍大營中因士兵水土不服等原因,已開始有瘟疫橫行,士卒多有死亡;

5、黃蓋向周瑜獻火攻之計,周瑜予以完善後令黃蓋負責執行;

6、黃蓋向曹操詐降,曹操居然信以為真, 讓黃蓋的船隊進入了曹操水軍大寨,黃蓋一把大火將曹操水軍大寨燒了個乾淨,風助火勢,岸邊的陸軍大營也被大火蔓延,曹軍大亂,死傷枕籍;

7、曹操無力迴天,帶著殘兵逃回北方,赤壁之戰以孫劉聯軍大敗曹操而結束。

戰爭後續

1、周瑜率軍攻打江陵,跟曹仁整整打了一年,最終曹仁扛不住跑了,東吳佔據了荊州最重要的戰略要地;

2、孫權攻打合肥,中計敗退;

3、張昭攻打當塗,無功而返;

4、劉備表劉琦為荊州牧,荊南四郡望風而降;

5、孫權見劉備勢力大漲,為了鞏固孫劉聯盟將妹妹嫁給劉備;

6、劉備至京口與孫權會面,並提出借南郡之江陵一事,孫權後來在魯肅的勸說下同意了此事。

失敗原因

1、曹操準備不充分,倉促發動南征;

2、曹軍瘟疫盛行,士兵死傷嚴重,士氣低迷;

3、荊州水軍新附,戰鬥力不足,無法在水上與東吳水軍抗衡;

4、連環戰船給了東吳發動火攻的絕好機會;

5、曹操不熟悉長江一帶的氣候特點,尤其是雙方對戰的水域會逆吹東南風一現象完全不知曉。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曹操此次南征缺乏謹慎,加之劉琮的投降,讓曹操有些志得意滿,驕兵必敗,不變的真理!


聊聊過去的人和事


赤壁之戰還史記載的也不詳細。三國志魏武帝紀中,只是與戰不利,在曹操集中,曹操說是因瘟疫燒船自退。而在其他相關人的紀中,是孫權派周瑜配合劉備打敗了曹操。

我個人認為,是曹操進攻荊州取得勝利過快,大數人馬到達荊州一帶,由於北方人不習水土,又由於長年饑荒,兵士營養不良,抵抗力差,衛生條件差,瘟疫大盛,使曹軍戰鬥力極大下降。到了長江邊,北方人又不習水戰,在孫劉的快速反應攻擊下,也就敗了。

曹軍的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水軍被火燒沒了,不管是曹操自燒,還是周瑜燒。其二是陸軍因瘟疫也損失慘重。

赤壁之戰並不是很大,但意義重大。使曹操再無力過長江,劉備也死裡逃生。促成了三國鼎立。赤壁之戰主要歸因於瘟疫,其次是曹操掌握水軍時間短。第三是忽計了下破膽的孫劉會聯盟,並迅速反擊。史學家認為這個功勞應首歸魯肅。


復活的馬克斯


打響原因: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孫權、劉備在今赤壁市三國赤壁古戰場(原蒲圻市)進行了一次爭奪汗鼎的大戰,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衝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徵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失敗的原因:一是曹操當時剛攻克了荊州,荊州的人才還沒有歸心,荊州百姓的民心也不在曹操這裡,而曹操卻急於攻下東吳,使得荊州上下都有怨言。二是曹操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會游泳,在江面上戰鬥能力大減。而新投降曹操的荊州水軍雖然在水上的戰鬥能力強,但因為曹操一兵一卒都沒有費就攻佔了荊州,導致麾下士兵看不起荊州水軍的士兵,兩方人馬相處並不和睦。三是曹操中了周瑜的苦肉計,將水軍統領蔡瑁殺了,而蔡瑁是當時曹操麾下最擅長水軍的將領,與周瑜對戰多年,雖然處於下風,但並沒有吃什麼大虧。而當時曹操麾下名將、謀士雖然多,卻沒有比蔡瑁更好的水軍統領了。四是曹操因為北方人馬不習慣乘船而將所有船用鐵索聯在一起,讓船在江面上平穩一些。這一條導致了曹操幾十萬大軍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為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敗北留下了最大的伏筆。




小輝輝部落


赤壁之戰前,曹操已得劉表之地,此時腳跟未穩,軍中水土不服,軍心不齊,水軍薄弱,自身內在存在隱患;孫劉聯軍雖然較弱,但劉備也已經到了窮途陌路,只能決一死戰,且聯軍中人才眾多,尤其孫權三世之臣非常衷心,軍心整齊,如果曹操繼續進軍,只會更加加強孫劉聯軍的聯合,物極必反,同時,後方還有馬騰、韓遂,無法安心應敵,此乃外因所在。如果郭嘉在的話,估計為曹操分析,並給出一些戰略的調整。

曹操可以說,這幾次戰役太過於順利,戰略上:劉琮投降於曹操,曹操輕而易舉地得到了荊州地段,擁有了荊襄所有的水軍,還得到了蔡瑁、張允兩個可以訓練水軍的將領,從而在思想上驕傲輕敵,沒有意識到自家軍潛在的危機,沒有一個居安思危的想法,以至於導致自己的大敗。一件事的成功與失敗,絕不是因為一件小小的事而決定的,它都有潛在的危險,甚至不止一個,若曹操真的能夠意識到這些,彌補一下自己的幾個錯誤,或許,赤壁之戰就不會敗得那麼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