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內因指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內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事物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同理,我們可以把這個理論,用來分析安祿山認了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還要聯合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原因。

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安祿山造反的外部原因。

首先,唐朝此時的兵制發生了變化,有府兵質變為募兵制,政府還在各地設置節度使,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出現了外重內輕的局面,而且安祿山擔任范陽等三地節度使,手上握有三大重鎮的兵力,還都是正規軍,並且還擔負東北地區防禦的重任,勢力不容小看。

其次,唐玄宗本人已經不像開元時期那樣勵精圖治了,開始寵幸楊貴妃,並且任人唯親,提拔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及家人、把朝政交給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還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日益腐敗,雖然說表面看起來欣欣向榮,一片大好……

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安祿山造反的內部原因。

按哲學上的說法,內部原因是第一位的,起決定作用,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人太多,然而反叛的畢竟是少數。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劉備甚至讓他必要時自立為帝,他也沒有任何稱帝的心思,畢竟你不想做,別人也拿你沒辦法……

所以,可以首先肯定他自己本來就有造反的心思。試想,一個外臣,在外面風吹日曬,真刀真槍,卻在每次覲見皇帝的時候,看著皇帝夜夜笙歌,醉生夢死,想必心裡都特別的羨慕,想過皇帝般的生活吧!

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次,他這個人臉皮也比較厚,覺得叫楊貴妃一聲乾媽,自己又並不吃虧,只是運動嘴巴的事情,或者用自己肥胖的身體在他們面前跳舞,不用走後門,還能得大便宜!多好啊!畢竟自己是外臣,每次覲見時,總量被一些內臣欺壓,單靠自己的實力,很難讓那些人對自己改觀,即使是表面上的改觀,但有了“乾媽”這位大靠山,一切就要簡單得多了……

世界上哪有這樣快捷方便的事情呢?然而,現在就可以,而且“乾媽”也覺得樂意,甚至是“乾爹”唐玄宗都不反對,我為什麼不做呢?

其次,擁有眾多的兵力,感覺自己就像是分封制時期的諸侯國,心裡有點膨脹,再加上受不了外臣的一些刺激,難免動起手來……

他認比自己小的楊貴妃為“乾媽”,還要造反,到底是什麼原因

按照我們一般的歷史發展模式,動亂或者起義基本都是王朝處於末期、朝政腐敗、經濟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時候才會出現,而安史之亂,卻出現在唐朝最繁盛的時期,綜合分析了安祿山的內部與外部原因,可以感覺到其實安史之亂也並不是偶然,而是內外因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一種必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