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復甦遇輸入疫情“二次傷害”:連鎖火鍋店客流不足5成

隨著疫情不斷好轉,餐飲業復工的步伐不斷加快,但受近期輸入性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距離餐飲業恢復正常,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劉宇(化名)最近頗為苦惱。

作為廣東省著名的華僑之鄉——台山市一家連鎖火鍋店的店長,最近兩個月,他經歷了暫停營業—苦等復工—成功復工—客流增加—客流再度減少的波折。

“本來我們客流一直在持續恢復,輸入性疫情增加,大家很擔心,客流又跌破5成了。”劉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根據廣東省衛健委的消息,3月30日0-24時,全省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6例,分別為廣州報告4例(英國、美國各輸入2例);深圳、佛山各報告1例(英國輸入)。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38例。

輸入性疫情影響明顯

劉宇所在的台山市,是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等稱號。

根據統計公報,台山在2018年末有戶籍總人口97.07萬人。但是根據此前的數據,有130多萬台山籍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僑居92個國家和地區。

這一輪疫情,台山市並未受到嚴重的衝擊,江門及其代管四個縣級市,截至3月30日也只有23例確診病例。

但是,劉宇所在的火鍋店仍然暫停營業了接近1個月。

“以往像春節這種旺季,我所在的火鍋店由早上開市後,店裡能坐280人左右,但經常10點半排隊到晚上9點左右,客流量可以說是很大的。”劉宇表示。

然而,因疫情防控要求,火鍋店在2月2號起暫停營業。

他表示,年前不斷班前班後給所有員工打氣,鼓勵員工,自己也信心滿滿,爭取做到個高業績,但疫情出現後,人流開始逐漸減少,業績也不理想。他們店裡員工多,貨品多,但只能乾著急,後面不能營業了,所有人都人心惶惶,一方面擔心疫情,一方面是經濟上的壓力。

“暫停營業後,員工群裡最多的信息就是問:什麼時候能上班。”劉宇說。

餐飲復甦遇輸入疫情“二次傷害”:連鎖火鍋店客流不足5成

然而,由於火鍋行業比較難做外賣,劉宇及其員工一直在家待業。好不容易等到了允許重新開業的消息,劉宇開始了艱難的復工準備工作,終於在2月29日重新開業。

“按照國家規定,要購買消毒用品和口罩,但是之前一直斷貨,我們採購的過程很不容易,也就是在臨開業前幾天才買齊物資。

然後一切準備就緒後,通知一部分員工回來上班,分批上班。開業後我們也嚴格要求每天的衛生保證,包括每4小時全店消毒,員工每一小時測體溫,客人進來測體溫加酒精消毒液才能進來之類的。”劉宇說。

然而,開業之後,3月初的到店客流量下降了80%。

“一開始真沒什麼人,都是零零散散的客流。一直到3月底,情況漸漸好轉,客流恢復到原來50%以上。”劉宇說。

不過,在境外輸入性病例增長的影響下,火鍋店客流再度減少,儘管對於台山來說,輸入性疫情尚未造成實際影響。

劉宇表示台山市是華僑之鄉,儘管目前還沒有輸入性的確診病例,但有輸入性疫情這麼一說法後,客人流量再次下降,現在又跌回了5成之下。

客人也不敢放鬆警惕,對食品和衛生方面要求高很多。劉宇認為,這次疫情可能會對餐飲界大洗牌,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都全面升級。目前,為了吸引客人,劉宇所在的火鍋店正在進行一系列促銷活動。

被問及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才會恢復到正常營業水平時,劉宇並沒有給出明確的預期,“不好說,真不好說,起伏不定的。”

報復性消費延遲?

餐飲復甦遇輸入疫情“二次傷害”:連鎖火鍋店客流不足5成

感受到輸入性疫情對餐飲業復甦衝擊的,並非只有台山一地。同為江門代管縣,開平也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開平碉樓與村落”是中國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

開平市一個小鎮上,吳強(化名)已經開了18年的小飲食店,但最近他考慮關店。

“如果生意再繼續這樣差下去,乾脆轉讓給別人算了。”吳強表示。

他的小餐館已經經營了18年,自己又當老闆又當員工,只要準備工作到位,他一個人就能使餐館運轉起來。平時生意一般,但到了春節就很旺。

然而今年非常特殊:從臘月二十八(1月22日),吳強就暫停營業,突然斷了收入來源。

等收到通知可以營業了,他著手準備,購買口罩,打掃衛生,對所有碗筷進行消毒,花了兩天時間。但自從重新開業以來,客人是少之又少,“之前客流在一天天變多,但這幾天又變少了。”吳強表示。

這背後的原因,他推測一方面是因為復工推遲導致人們手中的錢包“縮水”。 此外,也不排除輸入性疫情的影響。

身在佛山的黃琳(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本來已經預期要出門聚餐,結果佛山近期確診好幾例輸入性病例,把她的計劃打消了。

和黃琳一樣想法的還有梁儀(化名),她此前在特別的節日一般會外出就餐,居家隔離前的最後一次消費,她印象比較深刻,是在1月21日。

“當時坐公交發現已經有人戴口罩,好像才兩三個人吧,我也戴了,但不是為了防護,只是有這個習慣。” 梁儀說。

後來,她就斷了出去聚餐的想法。“沒有特別想去,也沒什麼錢,在家待了那麼久,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等有錢了再去也不遲。”

而且,她認為疫情形勢雖然已經緩解,心裡總還是有點防備,想在不遠的將來,不用戴口罩去餐廳消費。

記者採訪了兩位近期前往餐廳聚餐的人士,他們認為從病例數量上看,其實現在風險已經很低。但是他們也表示,並沒有任何“報復性消費”的衝動。“花費就是和之前差不多吧。”

對於餐館恢復正常營業水平的預期,吳強也並不樂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餐飲收入額46721億元,增長9.4%。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居民主動減少外出購物,紛紛取消聚餐聚會,非生活必需類商品銷售和餐飲業受到明顯衝擊。1-2月份,餐飲收入大幅下降43.1%。從廣東省來看,1-2月份,廣東餐飲收入下降37.8%。

隨著疫情得到緩解,餐飲業復工步伐加快。以廣州為例,截至3月中旬,全市超14萬家餐飲企業,線下實體店復工率超七成,線上外賣復工率超八成。

雖然大批企業成功復工,但離餐飲業恢復正常,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

原標題:餐飲復甦遭遇輸入疫情“二次傷害”:“華僑之鄉”連鎖店客流不足5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陳潔、實習生吳淑萍)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食品安全及新聞傳播之目的。請著作權人持權屬證明與本報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