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兩難:青少年孩子遇到朋友談論自殺,怎麼辦?


進退兩難:青少年孩子遇到朋友談論自殺,怎麼辦?

摘要:幫助朋友的正確做法,青少年朋友們看過來!

01

麥迪遜的母親帶著複雜的情緒瞭解了這一連串發生的事。一方面,她為自己的女兒麥迪遜能夠給她的朋友凱拉提供這樣關心的支持而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她為凱拉擔心,併為麥迪遜沒有來找她談她朋友的危機而感到不安。“一個12歲的孩子怎麼能應付這麼嚴重的情況。”她哀嘆道。她也感到憤怒和沮喪,因為她的女兒被置於這種兩難的境地。最後一句對話清楚地說明了為什麼麥迪遜覺得自己不能站出來說清楚。

上述情節聽起來可能有些遙遠和不真實。然而,如果你是十幾歲少年的父母,這樣的情節可能比你想象的更符合實際情況。

在青少年時期,孩子們變得更有社交興趣和悟性。中學似乎為拉幫結派和社團、八卦和戲劇性事件搭建了舞臺。青春期前的孩子發現他們自己正要處理著一大堆各種各樣的情緒。當他們年輕的身體在外形上有所發展發育的同時,體內的化學物質隨著荷爾蒙的變化也給他們的成長髮育給予刺激。

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孩子們開始較少依賴父母的陪伴和建議,更多地依賴朋友。青少年向同齡人尋求友情和建議。

02

十幾歲的年紀迎來了新的壓力。學術水平更受重視,而在體育或藝術等特定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壓力似乎更重要。青少年互相尋求支持和指導。他們與朋友分享他們的希望、夢想和失望。他們感受到的情緒情感強度往往會增加,朋友和同伴圈子裡的戲劇性情節似乎也會激增。

在這幾年裡,青少年因為抑鬱和焦慮問題而感到痛苦的情況並不少見。對外部世界的新的理解和認識會帶來壓力和不確定感。一個青少年去處理太多的壓力可能會感到不堪重負。當絕望和無助出現時,想法就會變得執拗和黑暗。

在與父母交談之前,青少年可能會向朋友尋求幫助。就像開頭的故事那樣,這會讓朋友陷入困境。

“如果我告訴別人,”青少年們跟我說,“他就不會再跟我做朋友了。”

我經常這樣反駁道:“但是,情況如果是你的朋友會因為自殺而永遠離開你的話,那麼將這個危急情況告訴他人是可以的,你讓一個能承擔責任的成年人知道他遇到大麻煩時,你是在幫你朋友的忙。”

青少年就是青少年,他們容易產生“刀槍不入的錯覺”——認為不幸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錯誤信念。在某種程度上,青少年可能會認為他們有自殺傾向的朋友不會真的做出那樣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經常扮演治療師和看護者的角色。他們跟進他們的朋友情況,並把她的不幸的重擔扛在自己的肩上。當他們的朋友說“現在還好”的時候,他們認為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他們為彼此承擔的負擔往往是巨大的,難以承受的。

03

和你的孩子談論自殺是不容易的。然而,最好還是讓父母們和孩子們討論這樣一種可能性:朋友可能會帶著他們無力應對的困境來找他們。與孩子開誠佈公的交流是與他們保持聯繫的最好方法。

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和告訴我們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家長們可以利用這種開放的方式,詢問青少年們對公開視野中發生的一場勝利或悲劇的看法或反應。公開討論名人分手或明星酗酒吸毒甚至過量等,提供了一個確切的座談機會,讓大家一起講講艱難世界的現實問題。它還為父母提供了一個機會去和孩子們討論,當朋友來求助但自己陷入兩難境地的情況下,自己相幫助朋友的話可以怎麼做。

麥迪遜的母親打電話給凱拉的母親。凱拉後來向麥迪遜道歉,因為她使自己的朋友陷入瞭如此艱難的境地。她還感謝麥迪遜作為朋友對她這麼好。這個小而重要的舉動幫助麥迪遜認識到,一個真正的朋友不應該獨自承擔她無法控制或處理的情況。她向母親承諾,如果自己再遇到類似的情況會立即告訴母親。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作者:Jennifer Powell-Lunder Psy.D.

翻譯:花甲

審核: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She Said She Wants to Die, but She’ll Kill Me if I Te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