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关于秦王朝的书,说说你对秦始皇这个人的评价?

侃侃听闻


大家好,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漫谈文史八卦,很高兴与大家交流关于秦始皇的话题。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世称秦王政和始皇帝,秦庄襄王之子。他十三岁继位,三十九岁统一全国并建立秦朝,五十岁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秦始皇之功:

1、统一六国,奠定了中国疆域,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后世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秦朝也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

3、废分封,立郡县,郡县制对中国地方行政划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都是在秦朝郡县制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4、自称“皇帝”,使“皇帝”一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用代称。

5、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全国各个地区人民的文化交流。

秦始皇之过:大兴土木,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墓,大大增加百姓的徭役负担,使本来就已经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不堪其苦,激发民变,加速了秦朝灭亡。

综上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其远超时代的政治眼光建立了一系列对封建社会乃至中国现代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他的功勋不可磨灭。但是,他没有结合当时实际,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使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恢复生产,而是大兴土木,大大增加百姓负担,引发民变,加速了秦朝灭亡。一言以盖之,秦始皇功大于过。

一点小看法,如果有不完整的,请小伙伴们在评论区多多指教哟!


漫谈文史八卦


秦皇汉武,这四个字当能看出始皇帝的功业!

始皇帝为华夏族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而且延续发展了两千多年!这就是我们讲的封建王朝。其实更科学的讲应该叫: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王朝!

始皇帝为华夏开创了大一统时代,而且将大一统的思想与观念彻底融入到每个子民心中。

经济上,黔首自实其田,天下统一的土地制度;统一度量衡,车同轨,这些为全国经济统一融合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政治上:郡县制全国铺开,用中央集权的方式保证了国家统一。汉朝和晋朝有分封,但无一例外均出现国内封国叛乱!历史证明,郡县制是高度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制度保障!全国开始文书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全部统一文书管理!

文化上:书同文,废除六国文字,统一文字,让天下学者在统一文字中学习,更加趋同的文化观念,才能更有效的国家统一

前期放弃法家一家之言,包容博士儒生。但东方六国的学者一直对皇帝嗤之以鼻。有史料记载,始皇帝泰山封禅,在封禅即将开始,儒生博士依然为封禅流程争吵不休,摆明就是不认同皇帝,不想让皇帝封禅成功。而且在封禅下山后,始皇帝因下雨而淋湿,遭到儒生博士的讥讽!

军事上:北征匈奴,南讨百越。高压的军事压迫,保证边疆安稳,打击异族!

虽然后期修长城,建阿旁宫使百姓徭役繁重,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这些,始皇帝确实是残暴的。但这里面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六国贵族一直扰乱大一统政策,企图恢复他们往常的特权!


历史大片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大统一的帝王,千古一帝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关于始皇帝个人的评价,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以探讨的;



1.知错就改,慧眼识人;

韩国为了消耗秦国的实力,派郑国来修建300余里的渠道实施疲秦计划。秦始皇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他认为来秦的客卿大多都像郑国一样,使秦国疲惫。于是秦始皇便下令驱逐客卿。

秦国未来的丞相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他不甘心于被驱逐便主动上书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于是秦始皇的就马上把逐客令给撤回来了,这里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朝令夕改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始皇帝他知错就改的这个品质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并且李斯也得到了重用。



2.有大局观;

郑国在修渠的过程中,秦王发现了郑国的阴谋,始皇帝很愤怒想要杀了他。郑国便向始皇帝解释:臣虽然为韩国来到秦国当间谍,但是渠修好了也是大秦的利益,臣虽然为韩国延续数年的存在,但是却是为秦国建立了万世的功劳。

于是始皇帝便没有处置郑国,而且把渠命名为郑国渠。



3.礼贤下士,用人不疑;

在秦王政23年的时候,秦王政把群臣都召集起来商讨如何消灭楚国。这时候王翦和李信产生了分歧,王翦认为必须要60万以上的军队才可以消灭楚国,李信认为20万军队就可以消灭楚国。秦始皇很高兴,他认为王翦已经老了不中用了,于是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去攻打楚国,王翦也因此称病不去朝拜。李信南下伐楚先胜后败。还是大败。

始皇帝也没有因为他失败而责怪李信和蒙恬,始皇帝反而亲自去王翦的家里对王翦说:寡人不用将军之言,不听将军谋,李信果然失败了,将军你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怎么能抛弃寡人呢?希望你带兵去攻打楚国。

始皇帝之所以能平定六国,正是因为纳谏从善入流,有大局观的体现。至于他的个人功绩,本人就不谈了。只谈他自己。


读史以明身


用一句话就是:千古一帝。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可以从功过两方面评。

秦始皇功:

1. 使用皇帝称号。嬴政取“三皇”、“五帝”的皇帝为尊号,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用印则曰“玺”的

2. 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均向皇帝负责。

4. 修筑长城。始皇帝把战国时北方燕、赵、秦三国旧修之长城连接起来,对后世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有重要作用。

秦始皇

5. 统一货币。禁止使用六国各自的龟、贝、玉等币。规定全国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货币,其中金为上币,铜为下币。

6. 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时的秦国度、量、衡器具,作为全国斗算长短、大小、轻重之标准。

7. 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时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即逐渐允许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8. 修建驰道。秦在原来六国车马道路之基础上,修建宽阔一律之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

9. 沟通水路。秦疏浚鸿沟作为水路枢纽,又於公元前二一四年,修长达六十多里之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

10. 统一文字。秦始皇令李斯把原来秦国之大篆整理简化而成小篆,在全国通行。

李斯

11. 北伐匈奴。匈奴连年侵犯北部边境,始皇帝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抗匈奴。

12. 南征百越。派任嚣,赵佗率领50万大军征服百越。

秦始皇过:

1. 严酷治国。秦朝法律严苛,实行乡里家族连坐之刑。

2. 用民过甚。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各种大工程。

阿房宫

3. 连年战争。 统一六国,称帝之后,南征北战,百姓服役徭役繁重。

4. 焚书坑儒。始皇为了统一思想,焚毁众多书籍。

总结: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难道因为这些就能否定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人们带来的贡献吗?

他制定的各项政策,成了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多个盛世王朝。

我认为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


历史漫谈课


我们先来看一下秦始皇的生平事迹,在对他做出一些评价,不能用片面之词来判断他是好是坏

秦始皇本名叫嬴政,自己坐上皇帝后,要想一个伟大的称号,于是取三黄五帝中皇帝二字,称自己为“始皇帝”。

赢楚年轻时被送到赵国当质子,遇见吕不韦,吕不韦就把自己的小妾送给赢楚,也就是后来嬴政的母亲赵姬;他从小就顶替父亲在赵国做质子,待到父亲赢楚称帝,赵国才把嬴政放回秦国;不久之后父亲赢楚去世,让十三岁的儿子嬴政继位,可是他并没有实权,也只是一副空架子,徒有虚名。

二十二岁,加冕为王,不想在做傀儡,开始反击太后、吕不韦等人,仅用两年就把朝中势力清理干净,自己把握大权。

他的野心不至于一个秦国皇帝,于是他开始密谋筹划,军队迅速强大,在三十九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在位期间,做过不少事情,修长城、焚书坑儒、修阿旁(pang)宫、修兵马俑。

就秦始皇所做的事情,为了抵御匈奴侵犯,大修长城期间累死了许多人;历史有名的焚书坑儒,到现在还存在争议,认为不应该烧书,不应该杀害术士,可是不烧民间一些书籍,如何做到统一思想,这种做法不应该这么激烈,导致读书人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大修阿房宫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想修建一座大的宫殿,但是还没有完工秦始皇就死掉了,被后来的项羽一把火给烧了,传说宫殿是秦始皇给自己最喜爱的美人修建的;再来说一下最后一件大工程,秦始皇采用大臣的推荐用陶俑顶替真人,也就是现在出土的文物-兵马俑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做出了贡献,但他不应该去压迫人民,逼的农民起兵造反。


阴谋历史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任皇帝,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缔造者,关于他的功过是非历来都是争论不断,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案。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国家大一统,同时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的皇帝,被学着扣上了“暴君”大帽子,当然这个观点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虽说秦始皇创建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在当时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而且这一制度也延续了两千多年,同时还让中国一直领先世界,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关于这个是非功过的话题,我们今天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总的说来,秦始皇的功绩可以分为三件,而且这三件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功绩。

首先一个就是“横扫六国,统一了中国”。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秦始皇之前,虽说也出现了夏商周这样的统一王朝,但是不论是在疆土面积,还是国家控制力上都是不能比拟的,因为之前的朝代都是诸侯分封制度,也算是各有各的制度,国君没有太大实际控制权。但是秦始皇不同,他消灭了六国,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算下来是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还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之后千年的疆域基础,为后代的天子树立了“天子经略,诸侯正封”的好榜样。

旧时代当然是指的夏商周,之所以说是旧时代是因为这些时代都比较落后,虽然是一个朝代,但是算下来疆土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在社会制度上也是很落后,这些朝代算是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社会,当时大点的叫方国,小的是以族来命名。他们一直都是出于融合兼并的过程中。史书也记载夏时诸侯,号称万国,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仅百余国。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么个转型过度的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把周边的方国和部族进一步整合,直到秦始皇横扫六国才算是真正的统一了华夏文明。

关于夏商周时期的疆域面积问题,史书上记载不多,夏朝的疆域跨今黄河中游的南北两侧,商灭夏朝,疆域扩至黄河中下游两侧,但均无明确疆界。西周灭商之后,号称“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山》)据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左传·昭公九年》)周王室在这个范围之内仍未统一,王室只占据邦畿以内地区,其他皆为大小封国,都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国时期,七雄并争,都谈不到统一。只是到秦始皇时,才“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疆域形势。但是最可贵的一点是在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的疆土面积之后并没有止步不前,他还北击匈奴,同时还击溃东越,南夷等,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这样的国土面积算下来差不多是西周时期的5倍之多,从此也就奠定了中国千年来的国土面积。

其次是是“废封建,置郡县”。这里的“封建”指的是政治制度而不是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夏朝一直到商朝,在周朝的初期已经比较完善。他的特点是以宗族的血缘关系为依托,它的核心价值为: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时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西周以前,每个朝代都是沿用这一制度来进行统治,当然王室以及诸侯国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看来这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他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到了西周后期,这个制度的腐朽不堪,各种弊端开始显现,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之后建立的中央集权正好克服了这些缺陷,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他的制度形式是以皇帝为首,下面设立三公九卿。这种制度下皇帝已经不是旧时代的本族“大宗”,而是至高无上的国君,皇后是后宫之正,太子也不再是宗子而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所有的国家事务都有三公九卿组成的国家机构处理,而这些三公九卿也不再是之前的宗族世袭,改成了皇帝任命考核为主。这样偌大一个国家能够健康有序的运转,很好的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了华夏文明的进步。

其次就是“统一经济制度,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秦国统一之前,七国的经济制度还有文字是共存的,互相独立有各自的特色,东汉学者许慎曰:“(战国)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会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序》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是很不利的,各自为政,语言不通,这样力量也没法集中。所以秦始皇就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整个经济制度还有货币,天下人都在一套语言系统以及一套经济理论规则内做事使用一套通用的而货币,这样一来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也为之后华夏两千年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秦始皇的过错方面相信大家也比较认同,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焚书坑儒,另一个是徭役太重,不恤民力。当时秦始皇采用历史的建议,大量焚烧了民间的藏书,同时坑杀了大量无辜的儒士,这直接是一种政治爆行。至于徭役重更不必说,天下刚刚安定,按照常理来说应该轻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但是他确实在灭了六国之后变本加厉,建万里长城,修建皇陵,让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大量农名起义,秦朝也就土崩瓦解了。但是总体上说来,秦始皇的功绩的大于他的罪过的,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历史上那点事儿


功过千秋未定,秦始皇留给后世不仅仅是一座秦始皇陵和恢弘大气的兵马俑,而是中国历史上的很多第一次。或许很多人会说秦始皇是个暴君,但随着现在历史的逐渐研究,正在将他身上的罪名一项项褪去。古人已逝,后人应该思考秦始皇一生作为对于中国历史有何意义。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话却也是对始皇帝最好的诠释,他如是说: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裂,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祖龙是千古英雄挣得一个天下。”

是非功过都随了土,千秋只见始皇帝

  • 质于敌国的秦质子子楚遇上了卫国商人吕不韦,是养父还是亲父?

对于秦始皇的出身,相信历史上存疑的学说著作很多,因为他的母亲

赵姬在被秦庄襄王(也就是当时还是质子的子楚)临幸前,是商人吕不韦的妾,这也就给了野史传说和老百姓们提供了遐想空间。抛开这些未能定论的猜想,我们来看看正儿八经的秦始皇出身。

秦始皇,嬴政,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嬴政的父亲子楚,是当时秦国派到赵国的质子。由于秦国和赵国经常有战事,所以子楚在赵国的生活过的并不是很开心,甚至是被针对和监视的。也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子楚碰到了卫国商人吕不韦。吕不韦知道了子楚的情况,商人的直觉和对政治的敏锐把握,他认为子楚是“奇货可居”的。于是他帮忙花重金贿赂子楚父亲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并让子楚认华阳夫人为母,改名子楚(原名异人)。随后,子楚在吕不韦的府邸见到姿色卓越的赵姬,临幸了她,赵姬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

秦始皇。

商人 吕不韦

  • 仓促回国的子楚和少年即位的秦王政

公元前257年,秦将王翳带兵攻打赵国都城,赵国国君要杀掉质子子楚,吕不韦和子楚给了城门守将六百金得以逃脱。回国后的子楚继承王位,世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在位七年,去世。秦王政登基,这一年他十三岁。登基初的嬴政并没能掌握朝政,因为大权都掌握在相父吕不韦手上。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发力,除掉吕不韦,至此,秦王政大权独揽,开始自己真正的政治舞台表演。

千古始皇帝

一统天下,秦始皇的文治武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公元前230-221年,秦王政先后扫平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的国家。

秦统一六国

  • 秦始皇的文治

为了确保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正常运行,秦王政在结束统一战争之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始用“皇帝”称号。一统六国之后的秦王政眼里,自己就是历史上最牛逼的君王了,觉得以前对于君王的那些称号都不足以概括自己的功业,于是取

“三皇五帝”的“皇”和“帝”,称“始皇帝”,后代已二世、三世至万世称。皇帝称号的使用,确定了皇帝君权至尊,被后世君主沿用。

推行三公九卿管理中央政府各项事宜;分封制而行郡县制各郡县设守、监、史进行管理;文化上,实行书同文,确立小篆隶书为国家通行文字;交通上,实行车同轨;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确定黄金和铜钱而通用货币。

秦朝铜马车

  • 秦始皇的武功

一个强盛的王朝,不仅要有高度发展的文治,还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

北抗匈奴,筑长城。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长城(这个长城不是现在的长城)。这个长城保护了秦朝和后世王朝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可谓功业。

明长城

南击百越,开三郡。统一之后秦始皇命赵佗为将,带兵南下,击败当地的民族,开桂林,象郡、闽南三郡,凿灵渠,并让士兵当地屯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南国进行开发,积为功业。

灵渠

创业难,守业更难,开始暴虐的始皇帝

在天下平定、自己的一系列政策颁行之后,秦始皇没有摆脱封建君王的恶习,追求长生,贪图奢逸。于是,政治黑料来了:

  • 求丹访道引发的坑儒

享有一切繁荣富贵的秦始皇自然也想万世为王,加上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阴阳学说、黄老思想等讲求长生的学说的盛行,秦始皇开始追求长生。他命方士侯生和方生带船出海找寻不老药,这二人求不到便散播谣言说皇帝暴虐还妄求长生,秦始皇一怒将都城的四百六十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坑儒事件。

  • 统一思想的野蛮决策—焚书

当时有个博士淳于衍,他指出人们之所以容易暴乱是因为民间学说书籍太多,只要把书烧掉只留实用书籍和秦史就好了。秦始皇一听有理就采用了,于是百家书籍付诸一炬。

焚书坑儒

  • 横征暴敛,徭役苛重,四处巡游

平定天下的秦始皇,追求奢侈,筑阿房宮,修皇陵,四处巡游,百姓苦不堪言。这直接影响了秦朝的根基,也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秦始皇陵

功过自有后代评述,始皇帝还是始皇帝

秦始皇死于巡游的途中,其小儿子胡亥伙同赵高和李斯矫诏,杀死始皇帝大儿子扶苏,即位为秦二世,二世暴虐更甚,又有赵高乱政,秦很快就亡了。

纵观秦始皇一生,顺应历史潮流,完成国家的统一并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基石。同时,首次废除谥号法和推行郡县制,由此打破了封建宗族血缘制度而开始封建权力集中。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直接促使了民族融合。可以说秦始皇的政治抱负是很伟大的,至于他执政后期由于封建君主的局限性,出现借民力而自娱,导致民生困乏最终秦二世而亡,这也是他所不能控制的。


爱铲屎的猫


怎么评价?我对秦始皇的人物定性是民族英雄。

他的大致功绩被其他大神基本都说的差不多了,那我就从其他角度来回答“为什么他是民族英雄”

众所周知,秦国最终亡于项羽刘邦之手,可他们俩有多少人?刘邦2万,项羽5万人,这股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的军队是怎么把素有“虎狼之师”之称秦国军队打败的。要知道,秦国当初能够扫灭六国统一天下靠的就是国力强盛,军队勇猛。距历史记载,当时秦国军队最起码在百万这个级别。

有人说巨鹿之战项羽剿灭章邯的秦军20万余众,这不是秦军主力嘛,要知道这20万大部分都是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劳工战犯,根本不是真正的秦军,更谈不上主力。

那秦军主力去哪儿了?

30万跟着蒙氏两兄弟去北方守卫匈奴了,50万跟着任嚣、赵佗南下收复百越了。

换句话讲,秦国的主力根本没有参与中原内战,可能有人又会问了那中原内战的时候他们什么不回救呢,这就是我之所以说秦始皇是民族英雄的原因。

汉朝建立后,赵佗在南越成立了南越国,定都于现在的广州地区,势力范围覆盖现今的广东、广西、福建地区。

刘邦一直没有承认南越国,但他也不敢和南越国打仗,因为他知道那里才是秦军的主力。就索性让他当南越王,独立出去。可后来,赵佗突然就归降汉朝了。

为什么?因为秦始皇的嘱托。

赵佗归降后上书汉文帝(奏章内容网上可查),大致意思是:

“秦始皇跟我说,如果因为中原内战而导致匈奴入侵,中原百姓惨遭涂炭,那我统一六国的目的何在,所以你绝不能再让华夏土地分裂,你的使命就是让各民族团结一致。而老夫在百越这地方已经待了很多年了,军事也可以跟你抗衡,我也不怕你,但我依然选择归顺汉朝,是因为受了恩人(秦始皇对赵佗有知遇之恩)的嘱托,不想让华夏大地惨遭分裂。”

就因为这样,岭南地区才得以继续划入华夏民族的版图之中,因为这样,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五环青年


关于秦王嬴政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资治通鉴》的记载,有几件事可以谈谈。

第一件事,是李斯进呈《谏逐客书》,秦王嬴政看了以后,马上就撤回逐客令。尽管朝令夕改,对一个领导者是不利的,但是他发现错了马上就改,跟对待茅焦的建议是一样的。

同时,还有一件事,郑国以修渠为名,实际上是行疲秦之计,但是他发现后,不但不杀郑国,而且还让他继续修渠,并把这渠命名为郑国渠。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嬴政考虑问题有大局观念。

我再讲一件事。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秦王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政大喜,认为王翦怯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不朝,回归故里频阳(今陕西富平)。不久李信大败,是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败仗之一。秦王嬴政大为震怒,但他第一时间反思自己的问题,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给王翦道歉,请王翦统领六十万大军启程,最终灭楚。

我们知道战国有四大军事家,白起、王翦是秦国的,然后就是赵国的廉颇和李牧。李信攻打楚国的时候,先胜后败,大败而归,秦王大怒。怒了以后他怎么办呢?第一,他并没有因此把李信和蒙恬绳之以法,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只是略加薄惩。后来李信去灭燕国,蒙恬守长城、抵抗匈奴,都做出成就。嬴政不是因为他们一败就马上处以极刑,他没有,而是给他们一个补过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亲自跑到王翦家里去,到他频阳的家里去道歉,说:“寡人不用将军之言,不听将军之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你,虽然身体不好,怎么能够忍心抛弃寡人,你出山吧,希望你能带兵去打楚国。”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哪里是一个残暴、粗暴的秦王呢?在用人方面呢,他是非常有他的章法的,改过迁善。茅焦的事,《谏逐客书》的事,王翦的事,都表示秦王嬴政能够倾听不同意见,能够用不同的人,对客卿也好,对秦国的将军也好。

总之,秦王嬴政在统一天下之前,他确实是表现出很强领导能力的。他能用不同类型的人,比方说赵高,比如法律上面的高手李斯。李斯在治国方面也是很有一套的,秦王嬴政的那些统一措施,大多是在李斯辅佐下提出并实行的,如废分封、海内皆郡县等。

嬴政在纳谏方面也是从善如流,他从继位后的第十七年到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周朝文DMU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这都足以说明秦始皇的功绩是巨大的。虽然也有人批评他残暴无道、骄奢淫逸,但都必须承认他的一生是功大于过的。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三,第一个就是统一全国。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时间,是分裂的中国,是大动荡的时代,兼并和争霸不断,可谓民不聊生。而秦始皇继位后,仅用了短短十年就吞并了其他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统一的人,这是他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体现。后世对他统一中国评价极高,“功齐三代”、“功如丘山,名传后世”等。

第二个则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条包含的措施是很多的,有创立“皇帝”称号、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权制、废分封改郡县制等。而这一制度也远远不止是“汉承秦制”,应该是之后两千年中国封建朝代都是继承了它。柳宗元在《封建论》里评价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所以,秦始皇不仅是皇帝的发明者,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创者。

第三大功绩是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是经济制度建立的首要前提,而统一文字则是促进交流发展文化之必需,这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秦始皇统一的东西还包括伦理道德、车辆形制等。

此外秦始皇的功绩还有开疆拓土、修筑长城、沟通水路交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