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公元前207年,项羽仅以区区几万楚军,大破秦将章邯、王离的四十万主力部队于巨鹿,这场战争也创造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兵家典型战例,值得注意的是,巨鹿之战中项羽根本就没有打败章邯,甚至整个诸侯联军还差点被章邯的秦军所吞并,那么章邯为什么要在有军事优势的条件下背叛秦国投降项羽呢?

这咱们就要先从巨鹿之战前夕说起了…

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秦将章邯

为什么要打巨鹿之战?

那是因为秦国的中央军队镇压反秦力量很给力,先是在中原地区把陈胜、周文的农民军几乎打废了,后在山东地区把楚军主力也是打的一败涂地,甚至连项羽的叔叔都死在了定陶城下,秦军是挟胜利之势横扫黄河两岸,意欲切断了叛军南北联系,将六国主要反秦势力压缩在了晋冀地区,然后发动一场大决战,决心将北方反秦力量一口吞下,然后北方便就再无战事了,南方势力独木难支,自然也就弹指可灭,所以巨鹿之战的胜利对秦国来讲意义重大。

秦国的这个规划很美好,一场战争的胜负挽救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在选人用人上也不得不选贤举能,被冷落了多年的少府章邯一眨眼就成为了秦军主帅的不二人选,大秦帝国的国运也都寄托在了章邯及数十万中央军的身上。

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巨鹿之战

诸侯这下慌了

随着反秦的力量逐个被军事天才章邯所剿灭,诸侯联军内部也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尤其是赵国方面,相国张耳准确的猜测出了秦军即将北上攻赵的战略意图,所以他一方面派人南下到各国求援,令一方面搞反间计想策反章邯倒戈,再不济拖延一下秦军的兵锋也是好的啊。

不出所料,章邯并没有被张耳使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因为章邯坚信秦军的实力,再加上他刚刚受到了二世皇帝的重用,在事业上也是蒸蒸日上,一旦为朝廷剿灭叛逆,封侯拜爵也自当可期,所以章邯非常自信自己和秦国的将来,决心在巨鹿打一场漂亮仗,向世人宣告他的实力。

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楚江项将

意想不到的失利

在章邯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胜利之中时,作为二十万主力军统帅的王离部被项羽击溃歼灭,成为巨鹿之战的重大转折点,王离大军的全军覆没,对秦军的决战部署和军心影响很大,王离军团的覆灭也是章邯后来降楚的关键原因。

而王离军团之所以全军覆没,除了与楚军英勇、项羽背水一战战术指挥得当外,更为重要的失败原因就是王离军粮道被楚军切断,造成粮草物资供给的中断,至于王离的粮道为什么会被轻易切断,主要负责人当是章邯,因为防护王离粮道的就是章邯部,虽说是章邯部下办事不力导致的大军粮道被突破,但失败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是章邯。

巨鹿之战,项羽并没有打败章邯,为何占有优势的章邯却主动投降?

秦相赵高

恰逢秦朝内部也不太和谐,丞相赵高既担心外将建功会冲击到他的权位,又害怕外将军事失利造成秦国崩溃,正在此忧虑之际,王离的败亡消息给了他压制章邯的口实。

而前线章邯自感王离之败的愧疚,所以谨慎用兵不敢轻视项羽,尽管章邯有兵力优势,但两军对阵之时一直处于相持未战状态,甚至秦军为寻求战机,为避楚军锋芒屡屡退却,秦二世在赵高的挑唆下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知道大事不妙,就派长史司马欣到朝廷去请示公事,顺便探探赵高想怎样处置巨鹿失利的章邯,然而司马欣到了咸阳,赵高闭门不见,向章邯表现出了不管不顾的绝情态度,让章邯心灰意冷。

心思缜密的章邯不知所措,担心自己的前途会步白起、蒙恬的后尘,再加上项家军的步步紧逼和陈余的威逼利诱,章邯就萌生了降意,由此可见,章邯的倒戈的背后暴露的是秦国统治阶级内部剧烈矛盾的深化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