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的“合”聚變(上)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讓秦帝國發生了一次“合”裂變,天下分崩,動盪不安。項羽分封之後,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整體來看,此次項羽的分封基本做到了讓大家從哪來回哪去。

有領地的人,如司馬卬、申陽、魏豹、韓成、共敖、吳芮、趙歇、張耳、陳餘、韓廣、田市、田安基本是在自己原有的地盤上,項羽承認他們的地位。

楚漢的“合”聚變(上)

秦朝的三個官員:章邯、司馬欣、董翳去了關中地區。

田都回到齊國做齊王,臧荼回到燕國做燕王,英布去了淮南做九江王,這三個人可見是有著比較可觀的軍事實力的,應該也是項羽的鐵桿粉絲。

劉季被分在漢中、巴、蜀,遠遠的與豐沛之地隔開,離開了自己的大本營,這個大本營,項羽拿去了。

項羽做了西楚霸王,劉季做了漢王,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天下又處在楚漢的東西夾層裡,雖然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天下歸於誰,但是現在的楚漢,與秦昭襄王時期的齊國與秦國何其相似。

楚漢的“合”聚變(上)

項羽的這種安排,大家一看就知道天下得亂。第一,章邯、司馬欣、董翳丟了秦國軍隊,項羽最後把降兵坑殺了,秦國老百姓怎麼能容下他們。第二,田都去齊地,那裡有田榮、田橫,他怎麼會容下田都,要知道田都當年背叛田榮去救的趙國。對田市分封,是為了給田都騰地方。第三,陳餘跟張耳可以說是一塊起家的,雖然在打敗章邯以後,張耳、陳餘兩個鬧翻了,陳餘把管理軍隊的印把子給了張耳,這不代表陳餘就是孤家寡人了。結果分封時張耳是常山王,而陳餘只是幾個縣的縣長,只是因為他沒入關。第四,救趙的田間沒有被封,可能這時候他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了,否則把田間也封到齊國去,豈不是更熱鬧,西楚周圍能分裂的更徹底一點。第五,韓廣本來是燕王,結果臧荼這個將領回來奪權,韓廣能同意嗎?

楚漢的“合”聚變(上)

所以,關中平原、河北平原、山東丘陵,這三個地區將是項羽分封之後引爆天下格局的火藥桶,可見,這些分封的安排是項羽有意而為之的。

其一,不服的是劉季,我想不是因為封的地盤少,應該是對項羽佔據自己的豐沛大本營,讓他有家不能回,他的家人還在豐沛呢,表示很氣憤,但他沒辦法,所以還是去當漢王了。其二,不服的是田榮,封田市為膠東王,這是打田榮的左臉,因為田市是田榮的侄子,是田榮立的齊王,說的好聽點,是田榮的傀儡。現在叛將田都來稱王了,這是打田榮的右臉。但是田榮是個要臉的人,所以田榮大怒,哪裡都不讓田市去,跟田都對抗,田都戰敗逃到了西楚,“領導到底還是領導”,田市害怕項羽報復,就偷偷的跑到膠東稱王去了,結果田榮在即墨追上田市,把田市了結了,他自己當齊王。這樣還不甘心,就把還待在鉅野的彭越收編了,讓他攻打濟北王田安,打贏了,公元前206年,七月,田榮把齊國統一了。可是他還是不甘心,派彭越攻打西楚,西楚派蕭公角抵抗,結果齊勝,這就不太好了,因為彭城就在齊國邊上,項羽肯定饒不了田榮。

楚漢的“合”聚變(上)

其三,不服的是陳餘,陳餘到底是厲害人物,他派人遊說齊王田榮,說,項羽把之前的王都分到偏遠的地方,把好地方都給那些救趙、入關的將領了,比如我家君主趙歇,我覺得這樣很不好,田榮一想到田市,也是同病相憐。陳餘就趁這個機會,向田榮借了兵去攻打張耳。其四,不服的是韓廣,結果臧荼把韓廣了結了,把地盤搶過去了。

這裡有兩個插曲。第一,項羽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直接控制住了韓王韓成,把他帶去了西楚,因為他沒什麼功勞,沒救趙,也沒入關。第二,項羽讓吳縣原來的長官鄭昌做了韓王。

公元前206年,八月,劉季率軍出漢中,然後統一了關中地區。

公元前205年,十月,陳餘攻打張耳,張耳戰敗,逃到了漢王劉季那裡。這一點很奇怪,此時劉季在關中,張耳在河北,兩地差著好遠。而且,田榮、陳餘打破了項羽的分封框架,張耳的常山王也是項羽封的,張耳去項羽那裡不是更好嗎?我百思不得其解。

楚漢的“合”聚變(上)

我想是不是有這麼一種可能,《資治通鑑》成書於北宋,它的敘事手法,是先根據時間順序把幾個人的幾件事說清楚,時間標的很清楚,然後再按照最開始的時間點說另一撥人的幾件事情,不再標註時間。所以,張耳從被陳餘打敗到投奔劉季,其實中間差著好多事情,只是被《資治通鑑》的編寫者一筆帶過了。要麼就是這段歷史被造物主弄丟了。

不論如何,張耳戰敗,陳餘順便控制住了趙歇,不讓他去當代王,陳餘統一趙國。

這裡有個插曲,項羽讓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把義帝除掉了。

公元前205年,劉季出函谷關,河南王申陽投降,並且讓韓襄王的孫子韓信做韓國太尉,率領部隊攻打韓地。韓信打敗鄭昌,劉季就讓韓信做了韓王,他帶兵回到了新都城櫟陽。這裡的韓信不是“胯下之辱”的那個。

鄭昌戰敗,劉季和項羽碰撞到了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