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大將軍,古代領兵之最高統帥。始於戰國,是將軍的最高封號,漢代沿置,職掌統兵征戰。事實上多由貴戚擔任,掌握朝政,職位甚高。《漢官儀》載:“漢興,置大將軍,位丞相上。”《文獻通考》卷五十九雲:“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無疑是魏蜀吳三國的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歷史上,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曾擔任大將軍,再比如蜀漢歷史上,蔣琬、費禕、姜維曾擔任大將軍。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孫權建立的東吳,除了大將軍這一官職,還特別設立了上大將軍。“上大將軍”之職並非漢制,而是孫權為陸遜特別創立的,“吳於大將軍之上覆置上大將軍”,也即上大將軍的地位,還要在大將軍之上,這顯然是東吳位極人臣的官職了。


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上大將軍:陸遜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登基稱帝,正式建立東吳後,因為讚賞陸遜的功績,所以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因此,在公元229年時,陸遜不僅是東吳武將的第一人,也可以說是位列東吳文武百官之首了。而這,自然也是和陸遜的功績相適應的。在公元229年之前,陸遜不僅協助呂蒙奪取荊州,促使東吳的疆域明顯增加,更是在夷陵之戰中擊敗了久經沙場的劉備,鞏固了東吳對於荊州的佔領。在夷陵之戰後,陸遜還防禦曹魏的進攻,成為東吳武將中的棟樑。特別是在周瑜、魯肅、呂蒙之後,陸遜在東吳的地位,自然是不可撼動的。


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赤烏七年(244年),陸遜被孫權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當時,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並立,朝廷內外的官員,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孫霸。對於陸遜來說,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諡“昭”。總的來說,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朝政二十餘年。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陸遜為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在三國的文臣武將中,陸遜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完全可以和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

上大將軍:呂岱

呂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廣陵海陵(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將領。東漢末年,呂岱因避亂而南渡,這和諸葛瑾等人的情況比較類似,並且同樣受到了孫權的賞識。建安十六年(211年),呂岱以督軍校尉之職,與蔣欽等領兵平定叛亂。建安二十年(215年),呂岱隨孫權進取長沙三郡。延康元年(220年),呂岱代步騭出任交州刺史,升任安南將軍、假節,封爵都鄉侯。黃武五年(226年),呂岱平定士徽叛亂,控制嶺南,從而被孫權晉封為番禺侯。


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赤烏二年(239年),呂岱接替潘濬處理荊州文書公務,與陸遜同在武昌。赤烏八年(245年),東吳丞相陸遜去世,諸葛恪接替陸遜職位,孫權於是分武昌為兩部,呂岱督領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呂岱被升任為上大將軍,兒子呂凱也被授予副軍校尉,在蒲圻監軍。由此,對於呂岱來說,成為東吳第二任上大將軍。太平元年(256年),呂岱去世,年九十六。對此,在筆者看來,就活到96歲的呂岱,不僅是東吳,也是整個三國時期壽命最長的武將之一了。並且,相對於第一任上大將軍陸遜,呂岱最終的結局,顯然是相對較好的,也即獲得了善終的結局。


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上大將軍:施績

施績(?—270年),字公緒,丹楊故鄣(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原名朱績。左大司馬、當陽侯朱然之子,吳少帝孫亮登基後恢復本姓“施”。對此,在筆者看來,施績的情況,顯然和陸遜之子陸抗比較類似,也即兩人的父親,都是東吳的頂級武將,並且兩人最後的官職和地位,完全可以和自己的父親相提並論。施績的父親朱然去世,他承襲父親的事業,擔任平魏將軍、樂鄉(今湖北省江陵縣西南)督。公元252年,孫權去世,孫亮繼位,施績被任命為鎮東將軍。公元257年,施績被任命為驃騎將軍。


東吳的三位“上大將軍”:第一位是陸遜,後兩位分別是誰?


按照東漢時期的武將官制,驃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大司馬,比如蜀漢建立後,劉備就冊封馬超為驃騎將軍。而這,意味著施績距離上大將軍一職,已經是越來越接近了。公元258年十月,孫休的登基稱帝,同年臘月孫休與張布、丁奉等密謀,除掉執掌大權的孫綝,施績便被任命為上大將軍、都護督,也即施績成為東吳第三任上大將軍,也是最後一位上大將軍,自施績之後,東吳就沒有人擔任這一官職了。《三國志》的歐哲陳壽評施績有將領之才,可以說繼承父業。公元270年四月,施績卒,之後吳國荊州的兵馬大權便交到了陸遜之子陸抗手上。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