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外匯的老闆們,這次倒下了!1.8億人的“飯碗”將保不住?

賺外匯的老闆們,這次倒下了!1.8億人的“飯碗”將保不住?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前期停工停產的企業已經復工復產。然而,剛迎來曙光的外貿企業老闆們,卻因為國外疫情的加劇,再次遭受打擊。

1、線上線下渠道全斷了

截至3月23日,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一些國家甚至被迫“封國”“閉關”,這直接導致2月底至3月初,中國工廠趕工生產出來的產品,砸在了自己手中。

很多外貿訂單受海外疫情的影響,能取消的就取消,能暫停的就暫停。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隨著國際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簡單推測來看,可能至少將有40%的出口訂單會明顯受到疫情影響,面臨消減或延遲。

比如疫情“重災區”的歐美,雲集了ZARA、H&M等多個知名快銷服裝品牌,受疫情的影響,上述企業在全球採取大範圍閉店等措施,銷售受到影響,而這些服裝品牌的合作商就在廣東。除了線下門店的中國供應商外,歐美線上零售市場的中國供應商,也受到了衝擊。

根據數據顯示,亞馬遜40%的暢銷商品來自於中國。然而,在3月17日中國賣家卻收到了亞馬遜“FBA非必要商品停止入庫”的郵件通知。這一郵件意味著非生活必需品或者防疫物資,賣家就不能售賣了,等於說中國的外貿商在歐美線上的零售渠道一下子也被按了暫停鍵。

更為重要的是,原定於今年4月15日在廣州舉行的第127屆春季廣交會,也就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被叫停,這是廣交會成立以來首次延期直至取消。

而廣交會又是中國對外貿易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因為根據調研顯示,參展企業通過廣交會結識客戶達成的成交額,佔全年出口額的平均比例為24%;會後成交額佔廣交會客戶總成交額的比重為79.9%。

如果今年的廣交會取消的話,國內外貿企業接到的訂單將會大打折扣。

2、艱難的自救中

問題是,“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外貿為“穩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2019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達19.6%,外貿帶動就業人數約1.8億人,進口環節稅收貢獻11.6%的全國稅收總收入。

現在外貿需求端的斷崖式下跌,勢必衝擊到就業的大問題。根據測算,義烏電商產業提供了9萬個直接就業崗位,18萬個間接就業崗位。受國際訂單減少的影響,義烏部分跨境電商已經開始實行輪休制。而在距離義烏1000公里以外的東莞,部分外貿企業已經暫時歇業。

所以,我們就看到,在疫情發生後,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出臺政策,強調要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包括對除“兩高一資”外,所有未足額退稅的出口產品及時足額退稅;商務部也將用足用好各項外貿政策,幫助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

另外,很多外貿企業也展開了積極自救。目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行生產口罩等防疫物資;二是出口轉內銷,與電商平臺合作銷售,通過直播“帶貨”。

但這兩種方式,對大部分中小外貿企業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外貿一般都是代工,沒有品牌沒有渠道,也沒有設計營銷人才,要短短几個月轉內銷是不可能的。

所以,現在這些公司也只能靠苦熬,來度過這個漫長的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