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在自我提升時記得這三點,讓人生不斷精進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在努力奮進;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之間陷入一些誤區,進而成為盲目的努力。盲目的努力不僅達不成目標,還容易引發對自我的質疑,讓人身心疲憊。

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能夠讓自己儘量朝著有效的方向努力嗎?

採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七個方面作為路徑,提供了一種系統、全方位也更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法。用作者的話就是:用持續精確的努力,撬動更大的可能;也就是本書所說的精進。

《精進》:在自我提升時記得這三點,讓人生不斷精進

持續精確的努力,才能撬動更大的可能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採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發現一些針對我們平常容易忽略的好建議。

1、 多做半衰期長的事情。

什麼是半衰期?半衰期最早指放射性元素中半數原子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在醫學中指藥物在生物體內濃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那在生活中呢,我們指的是一件事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延續時間。能長久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就稱這件事具有長的半衰期;反之,我們稱這件事具有短的半衰期。

例如學習讀書就是一件長半衰期的事。我們不斷學習的知識技能,能夠給我們今後幾十年帶來幫助,甚至是影響下一代,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而玩遊戲就是一件短半衰期的事。玩遊戲帶給我們的快感是其他大多數事情無法比擬的,但是那主要存在於玩遊戲的過程中;一旦停下來,那種愉悅感很快就消失了。

這兩者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就是:長半衰期的事帶來的收益可以累積,而短半衰期的事帶來的收益無法累積。

就像讀書學習這件長半衰期的事情,我們不斷學習的知識技能,能夠不斷地累積;那麼我們就可以以低強度和較長的時間跨度來重複這件事,讓它持續的給我們帶來效益。

玩遊戲呢?因為玩遊戲帶來的愉悅感無法累積,我們想要這種感覺一直影響我們,我們就不能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快感就消失了。

由此,我們就能明白:在一條時間線上,維持長半衰期事情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拓寬自己的人生;做短半衰期的事的同時,無法做其他的事情,不利於拓寬我們的人生。

一件是可以拓展我們人生廣度的事,一件是不斷壓縮我們人生的事,我們會怎麼選擇呢?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在意一件事帶給我們的即刻好處,卻忽略了好處是否會持續。

《精進》:在自我提升時記得這三點,讓人生不斷精進

長半衰期的事,更有利於成長


2、 不要因為預設規則,而放棄個人追求。

一次的選擇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追求。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往往被選擇折磨的苦不堪言。因為我們認為一次選擇就能夠決定我們的一生。

在以往的觀點中,我們認為人生就像蓋房子,我們的選擇決定了這個房子的地基什麼樣、結構什麼樣、佈局什麼樣等等。如果地基沒選好,就會影響結構,結構又影響佈局等等,所以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在這樣的觀點中,我們過於高估單次決定的重要性,忽略了修正帶來的意義。

在採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中,作者對選擇及人生有新的認識。人生是持續而反覆的構造,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並不完全由哪一次選擇而決定。

書中提到的珍妮就是很好的例子。珍妮從芭蕾舞潛力新星到文學博士再到法學博士,她的人生經歷了幾次重大轉折。如果以我們之前的觀點來看,珍妮的決定都是草率的,是很難取得成功的。然而事實是:珍妮每次都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並最終找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這一切就是因為珍妮堅信: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改變世界的馬雲,從英語教師到創辦翻譯社,再到進入互聯網。他的經歷不也正好印證了這樣的思維嗎?如果馬雲當初受限於自己的英語技能,他因該老老實實的從事和英語技能有關的工作;那麼他不會踏入互聯網的世界,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互聯網帝國。

馬雲沒有被自己的英語技能限制,反而利用自己的英語技能,讓其成為自己的一大助力,開啟新的天地。是因為馬雲沒有把自己一次的選擇,當作自己的牢籠。

從中我們也可以明白,我們的選擇並非是否定以前的人生,重新選擇也並不用推倒重來。

我們的人生,並不像是在蓋房子,更像是一棵不斷成長、不斷被修剪的樹。我們的選擇,只代表了我們這次被修剪的樣子,不代表我們以後的樣子,我們是會不斷成長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修正,改變自己,讓自己擁有更多的可能。

《精進》:在自我提升時記得這三點,讓人生不斷精進

選擇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


3、 注意發展自己的優勢才能。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教導:一個木桶盛水能力的大小不取決於它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相應的,人的能力大小也取決於他的短板。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

這個原理是那麼的廣泛,那麼的深入人心,讓我們認為它適用於任何地方。真實的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世界知名的諮詢研究機構蓋洛甫公司,曾研究了包括科學家、企業家、運動員、商人、歌唱家等多種行業在內的25萬個成功者,得出的結論是:

當人們充分發揮和利用自己的長處時,常常最容易獲得成功。若一味致力於改正自己所有的弱點,追求完美,那將是巨大的浪費。

作者採銅在他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中提出了類似觀點:木桶理論有著很大的侷限性,甚至是錯的。作者認為,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應該放棄木桶理論,打造自己的長處,讓它足夠優秀,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為什麼木桶原理是錯的?

因為大多數實際情況下,我們並不是那個完整的木桶,而是構成木桶的木板。我們的優勢決定了這塊木板的長度,而木板的長度決定了機會的大小。

柯林斯的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中有這樣一句話:

"讓合適的人上車,並安排他們坐在合適的座位上,同時讓不合適的人下車,然後再考慮怎麼把車開到某個卓越之地。"

這句話在企業間頗為流行,體現了企業的招聘三原則:挑選最佳個人,優化團隊的多樣性,安排最合適的崗位。

這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就是優勢越大,機會越大。

因此,我們應該專注於自己的長處,讓其幫助自己達到一定的高度;這樣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幫助自己取得成功。什麼都能幹,什麼都不精,只能在最普通的工作上默默無聞。

有人可能會問了?現在大學教育理念提倡"通識教育",提倡培養"T"型人才,說明一個人應該學習掌握多方面的才能,這兩者觀點矛盾。

其實,這兩者的前提是一樣的,"T"型人才,他自己的專長,就是"T"的那一豎。有了那一豎,自己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才有意義。

而往往我們過於追求那一橫,看似我們瞭解了很多,可都是皮毛。各項能力平平的人,是很難有機會被看到;也難以被委以重任,取得成功。

《精進》:在自我提升時記得這三點,讓人生不斷精進

擁有成功的梯子,比自己打造平臺,更容易成功


結語: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奮進。不過,在前進的路上,有很多的陷阱,會在不經意間把我們帶入盲目努力的境地。《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提醒我們,多做半衰期長的事、不要因為預設規則,而放棄個人追求、注意打造自己的優勢。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容易跌入的陷阱。願你我在前進的道路上,能夠避開這些陷阱,用持續精確的努力,去撬動更大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