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国际市场指南综合报道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都陷入了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这让对上游中间品进口依赖程度较强的中国加工制造企业压力骤增,对外贸企业有效恢复生产和贸易供给造成两难局面,一方面,疫情进一步向全球扩散导致上述国家出现停工停产,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将面临主要贸易上游供给端,例如韩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因疫情无法及时交付的供给困难;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短期内外贸需求下降而导致订单面临取消和更改。这些都会对中国外贸企业形成二次冲击。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二次冲击在进口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2018年,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的前十大来源地从大到小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巴西、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我国生产企业开工不足引发进口需求减少将导致上述国家对外出口在短期内遭受冲击,但这一影响随着我国企业复工复产而逐渐消失。

不过严峻的是,疫情的进一步全球扩散导致这些国家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虽然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占据重要地位,但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要求,中国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而全球疫情的发展,将对这个供应链体系产生冲击,并进而对生产产生影响。

以跟中国具有密切贸易关系的日韩为例,这两个国家都是我国最重要的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来源地,疫情进一步升级后,日韩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企业停工、物流停运、出口减少直接影响来我国的上游原材料和中下游成品的供应端,部分材料可能出现涨价情况;同时通过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变化间接冲击到部分产业链上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数据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2018年中国进口数据,根据HS2位码及4位码将产品分类进行整理和计算。

分析显示:在中期,如果疫情全球进一步扩散并持续时间较长,进口供应链将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对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带来瓶颈制约。从短期来看,中国进口供应链面临的外部风险,从大到小依次是:

第一,供给冲击影响较大的行业:汽车行业、机械设备、发动机类、化工产业、医药行业、航空航天。

第二,供给冲击影响较小的行业:黄豆、半导体。

第三,暂时不受供给冲击的行业:棉花、铁矿石和煤炭。不过,一些行业在需求端受到疫情的冲击更大,所以相应的供给冲击暂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重点观察对象: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日本和韩国。按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九个国家又可以分为三类:暴发期国家,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观察期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日本;控制期国家,韩国。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美国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总体上,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大宗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具体而言,在发动机类中,涡轮机、燃气轮机及其零部件(HS841112、841191、841181、841182、841199)占比较高,均超过30%。化工产品中以催化剂、反应试剂、培养基为主(HS382100、381519、382200、381512),数额颇多,占比在47.0%至66.8%。医疗产品中以血液、血清、免疫产品,绷带、纱布,药品和腺体器官及其提取物(HS3002、3005、3006、3001)为主,占比在20.9%-31.3%。半导体产业中,进口主要分布在存储设备(HS8523)与半导体制造设备(HS8486),占比分别为16.3%和13.2%。

当前美国疫情日益严重,政府和公司正逐步采取暂时停工停产的防护措施,短期内,美国部分企业停工停产将主要对中国机械制造、汽车产业、医疗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德国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中,机动车辆及附件占比高达32.0%。同时,中国从德国进口的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占比分别在24.5%、17.9%,其中,血清、疫苗等免疫制品(HS3002),放射类医疗器械(HS9022)占比均在30%左右。此外,以阀门、轴承、电机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占了总进口的20.2%,其中水泵(HS8413)、离心机(HS8421)、阀门(HS8481)、传动轴(HS8483)占比均在20%以上,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占比12.7%。化工产品总占比8.5%,其中与汽车产业和机械制造相关的防冻制剂(HS3820),液压制动液(HS3819)占比为45.0%和50.8%。

疫情将对德国的汽车制造、医药产品、机械设备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国内相关行业的下游企业可能面临一定的供应链风险。

意大利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中国从意大利进口的产品中,医药产品、机械设备和发动机类占比前三,占比分别为6.6%、3.9%、2.3%。具体地,医药商品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药物(HS3003)的医药类产品达到19.2%,机械设备产品中水泵类商品(HS8413)占比为7.9%。在发动机类别中,汽车用柴油机或半柴油机(HS840820)占比12.4%。

目前,意大利仍是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根据彭博社的报道,3月23日开始,政府关闭了所有不必要的生产线,意大利工厂全面停工。不过由于意大利的进口占比较低,尽管医药产品、机械制造行、汽车产业面临供应链风险,但主要限于局部。

法国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法国向中国出口的航空、航天类商品占到中国全部进口的28.5%。

同时,法国向中国出口的发动机类产品占到中国全部进口的17.6%。其中,涡轮机、燃气轮机(HS841181,841112)占比更是高达41%与35%。此外,中国从法国进口的医药产品占比为8.2%。上述两类重要进口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供给端风险。

总体上,法国方面的供应链风险,在航空、航天类产品上供给应较为稳定,但是我国的医疗行业、航空航天、发电、船舶制造业可能面临一定风险。

英国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发动机类产品与医药产品,在中国全部进口中分别占比7.6%与4.0%。3月23日,英国已经宣布实施“封锁三周”的政策,关闭“非必要”商店和服务,并禁止两人以上聚会,不过仍然允许上下班出行。在此背景下,发动机类和医药产品能否保证及时交货,仍然有待观察。

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巴西、澳大利亚,是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和原材料来源国。其中,巴西是中国黄豆、铁矿和纸制品及其原料的重要来源国。2018年,三者在中国进口中的占比分别为75.8%,24.2%和21.1%。澳大利亚是中国铁矿、煤炭和棉花的重要进口来源,占比60.3%、53.5%和28.5%。在疫情的影响下,巴西、澳门大利亚都已经采取措施,关闭了部分公共场所和暂停了非必要的公共服务。目前,巴西、澳大利亚疫情尚未呈现出暴发状态,但仍存在这种风险。如果疫情进一步蔓延扩大,其上游农产品可能对国内养殖业、服装行业带来影响;同时,原材料的供给可能会影响国内钢铁,火电、建材和化工行业。

日本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日本是中国最重要进口来源国之一,主要商品为机械车辆零部件,占中国该行业总进口的27.2%,机械设备及零部件和铝及制品占比分别为21.6%和17.3%,光学、摄影等器械占比14.2%,其中主要为摄像器材与光学产品、摄影器材(HS9010与9006)分别占比61.7%和34.1%,不同类型光学器械占比均在20%以上(HS9011与9001)。发动机类占比13.1%,其中以船用发动机为主,HS6位编码下的HS840890与HS840810两种发动机占比高达40.9%与27.8%。目前,日本政府对疫情采取的措施较为有限,截至3月25日,仅测试了16484人。日本人口稠密,且与主要疫情国中国、韩国关系密切,在未来存在较大的疫情风险,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如果日本疫情形势加剧,可能对中国汽车行业、机械制造业、船舶行业和通讯设备行业造成影响。

韩国供应链的风险

市场观察|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外贸受冲击,影响到产业链了!

韩国是中国最重要进口来源国。其中,半导体及相关行业、铝及铝制品、机械和化工、化工产品在总体进口中占比较高,四类产品占比分别达到23.0%、14.1%、10.4%、8.2%。在半导体的细项分类中,制造半导体器件与电子集成电路的设备(HS8542)与电子集成电路(HS8486)两者占比分别达到26.3%与21.3%。

因此,韩国上游供应链对中国的半导体、通讯设备制造产业都具有重要影响。韩国生产的化工产品主要涉及石墨、焊接、纺织、橡胶、电子,电子产品制造与作为工业的原料等产品(HS编码3801、3809、3810、3812、3814、3816、3817、3818、3824)在我国全部进口中的占比均超过10%,其中工业原料混合烷基苯和混合烷基萘占比24.8%。

目前韩国疫情状况处于可控状态,并已经趋于稳定。截至3月24日,韩国每日新增确诊已下降到76例,已经全面复产复工,但需警惕疫情可能存在反复。我国的半导体、通讯设备行业、机械制造与加工行业、化工产品都与韩国供应链有较为密切的关联。

综合来源| 财经十一人,JPJ国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