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重拳出击",是谁给你的自信?

在明朝历史中,东南地区因为临海,以及气候与地理的适宜,一直是经济发达之地。也正是因为临海,当外国从东南海岸进入中国后,也被其中富饶的经济发展吸引了。

由此,富贵之地有着双重影响,一是共同创造财富,一是野心掠夺财富。

在文明与礼教的影响下,明朝帝国的运作一片祥和,可是隔海相望的日本,却起了歹心。或许是历史遗留问题,或许是明朝政策的问题,许多日本浪人为了掠夺财富,不惜千里,选择乘舟进入中国。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他们肆意妄为的主要地区。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在明朝中期,扬州地区无疑是最繁华的城市,而许多浪人的目标,正是扬州。好在面对外寇来临之时,许多国人并没有坐视不理,而是选择拿起武器,与之抗争。扬州虽然重要,但是倭寇成功的次数为零,因为苏东淮南盐区成为了主要阻击之地。

那么苏东淮南地区的人们,为了反抗外来入侵的倭寇,经过了哪些努力与奋斗呢?在与倭寇作战的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战斗细节呢?这些,应交由历史来回答。

“闭关锁国”反而招致外寇的来犯

在明朝建立之前,还有唐宋两个辉煌的朝代。日本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当其他国家强大之后,他们会进行热情的学习;但日本也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国家,当其他国家衰落之后,他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入侵。

唐宋时期,除了国家政治清明以外,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国力与民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在战乱之后,元朝与明朝的建立,反而不如前。由此,日本国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过在明朝军力强盛的时代里,日本的野心成为了妄想。

1、唐宋元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态度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是真的没有对比,又很难清楚其中的真相。将唐宋时期与元明时期进行对比,唐宋的辉煌确实是元明时期难以对比和达到的。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唐朝兼容大气的态度,使许多国家对其心向往之,也正是如此,使唐朝历史走向了顶峰。到了宋朝,其对外的政策因为其他国家的存在,并没有获得像唐朝一样的大气。可是在宋朝时期,百姓依然安详自在,因为宋朝的经济盛况使许多百姓都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到了元朝时期,蒙古的封闭统治,在人种阶级中体现。一种不公平的制度限制了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只存在了一百年不到,便被明朝取代了。

唐宋强,而元朝弱,远在东海的日本,对其有着清楚的认知。因为在唐宋时期,日本朝贡不断。可是到了元朝时期,日本并没有听从元廷的指示,“屡诏不至”。即使元廷曾经出兵以威胁日本,可是在国家的真正实力面前,日本确实是一个明事理的国家。

2、明初的动乱与战功

就在日本不理元朝时,明初的战乱使日本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大地。可是这次的眼光,却与以往不同,不是那种充满崇拜与敬仰的眼光,而是充满着贪婪与野心的眼光。

明初动乱之际,国人许多亡命豪杰,为了获得自己的小胜利,便去日本教唆支援。但日本浪人来到中国后,看到破落的中国便起了野心。于是,开始大肆入侵中国土地,并打算在中国地区成就自己的野心。

好在天佑华夏,永乐皇帝的登基,使日本浪人的野心再次沉入了海底。永乐十七年(1419),倭寇势力猖獗,大举入侵明朝疆土。为了打击倭寇的猖獗,明军在永乐皇帝的指挥下,对倭寇进行了奋勇的打击。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在死伤千余人后,倭寇遭受重创,势力也渐渐衰微。在强大的大明王朝之前,日本再次低下了头,选择向明朝称臣纳贡。

3、“百年”的准备与国策的弊端

从永乐二十一年(1423)到嘉靖元年(1522)共100年内,明朝与日本的关系一直是正常状态。可是到了嘉靖年间,明朝的国力衰微,日本的野心再次燃起,对中国又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

由于明朝执行了“闭关锁国”的国策,在与日本进行通商的口岸,只有一个,在宁波。明朝政治虽然腐败,但是在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靠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并满足倭寇的野心,大批倭寇重新入侵了中国。

在明朝决定“闭关锁国”的国策之后,就是为了防止海外的敌人,对中国进行入侵。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国策,才进一步导致了倭寇的大规模入侵。由此,一段复杂难忘的民族斗争,在东南地区展开了。

苏东淮南盐区的担当与责任

东南地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许多倭寇决心要分“一杯羹”。除此之外,还有下海经商的中国商人,想通过倭寇,来获得下海经商的许可。由此,在“内忧外患”之下,东南地区迎来了一场浩劫。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东南沿海,相沿几千里的海岸线上,都遭受了倭寇的入侵与迫害。许多百姓,都被倭寇残忍的杀害。一场民族斗争,也在东南沿海地区展开。

其中的苏东淮南盐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场。

1、扬州的“好兄弟”

为何苏东淮南盐区成为了重要战场,因为从地图中看去,扬州与苏东淮南盐区相邻非常之近。而许多倭寇入侵的主要目的,就是扬州的财富。为了保护扬州,与其相邻的地区便成为了主要战场。

作为扬州相邻的“好兄弟”,苏东淮南盐区的同胞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在民族危难来临之际,只有同仇敌忾,团结奋斗,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2、余寇的藏匿之地

除此之外,因为与扬州相邻甚近,成为了倭寇主要的藏匿之地或逃亡之地。因为行动失败,倭寇很少会选择抗争到底,而是会选择保全性命。每当进攻扬州失败后,他们都会快速的进行逃窜,苏东淮南盐区,无疑成为了他们的理想之地。

3、民族仇恨的燃起

在文化的传承中,民族文化无疑是构成文化光辉的重要一项。为了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古今中外有太多类似的战争。而倭寇入侵东南沿海地区,正是一场民族文化中的挑衅与斗争。在这种文化的使然下,许多当地百姓,都选择将枪口一致对外。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帮助倭寇入侵的中国人,但是在他们身上,是难以与民族文化挂钩的。因为他们眼中,财富比深远的民族文化更重要。最后的历史证明,财富的力量远不及民族文化的力量强大。

与倭寇之间的艰苦战斗

1、倭寇先进的武器与残忍的手段

嘉靖三十三年(1554),在商人汪直与其他人的勾结下,倭寇开始大举入侵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了获得战争成果的最大化,肆意对沿海地区,发动了“蜂巢”式的进攻。漫无目的,导致许多百姓之家,遭遇了横祸。

为了攻城掠地,倭寇还装备了先进的武器。除了倭刀以外,还有弓箭、长矛等。这些武器看似普通,与当时的明军与百姓相比,确实要先进许多。在明军一次战斗胜利后,甚至还缴获了两门铜制的佛郎机。看来倭寇入侵之前,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早有准备。

2、前期不足的准备与安逸

承平日久的东南地区,“官民皆不知兵事”,当倭寇来临,没有准备,所以在与倭寇斗争的前期,遭受了重创。往往一两个倭寇,就足以抵挡几百个百姓。在倭寇的威胁与影响下,还有人作诗,以表辛酸。“几年烽火困苍生,痛苦郊原父老情”。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在倭寇疯狂的攻击下,东南沿海地区城市遭遇了或多或少的损失。从歙县到通州,甚至在扬州城外,倭寇肆意妄为的欺压着当地的百姓。“哀哭之声,彻于远近”,民族之间的仇恨与痛苦,成为了当时的主题。

3、团结一心,奋勇抗倭

但是痛苦并没有击败东南沿海地区人们的信念,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抗击外来入侵者,在苏东淮南盐区,当地人们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当地,没有像戚继光一样的辉煌,却有当地百姓的英勇事件。

如在嘉靖三十三年,吕四场的战斗,就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官民齐心,共同战斗,灶勇江毕、江庄等斩首7颗,并缴获物资无数。使倭寇在吕四场登岸的企图破灭,登岸的倭寇尽数被剿。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的胜利,在共同努力下,还获得了大胜利。

在对倭寇数次进攻进行总结后,就会发现倭寇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进攻扬州。为了打击倭寇进攻扬州的积极性,在苏东淮南盐区,官民设下了精心的埋伏。

如此,导致倭寇数次撤离,并没有过多的打算。但是并没有遏制倭寇再次进攻的野心,倭寇还在精心的计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鉴于苏东淮南盐区戒备森严,倭寇决定准备大量部队,来进犯此地。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其大部队还是遭遇了埋伏,并导致了数次的失败。当倭寇意识到扬州附近地区的威胁后,其便开始进行疯狂的进攻,所以其失败也是彻底的。

明朝抗倭:日本对苏东淮南盐区

在西场地区,官民又一次打击了倭寇,并获得了大捷。从此以后,倭寇再也不敢觊觎苏东淮南盐区。朝廷内外也为此事欣喜若狂,还有人吟诗称赞到“龙骧百万向南征,水战堂堂赤帜横”。

捍卫国土的战争总是胜利的

在西场大捷后,倭寇已经不敢对苏东淮南盐区有太多非分之想。在戚继光来到之后,并对倭寇进行了彻底的打击,使倭寇之患,就此平息。由此,东南沿海抗倭的胜利,并不全是戚继光的功劳,而是当地百姓共同的功劳。

虽然明朝朝廷并没有改正“闭关锁国”的弊端,甚至于清朝还延续了明朝的国策,这无疑是历史一大憾事。但是在嘉靖年间,苏东淮南盐区,当地百姓与倭寇誓死斗争的历史与战争证明,战争的胜利其实是思想的胜利、地区的胜利、民族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