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吉沃戀”開花又結果 這起跨國併購為何能成為經典

十年“吉沃戀”開花又結果 這起跨國併購為何能成為經典

10年前,吉利併購沃爾沃簽約。

十年“吉沃恋”开花又结果 这起跨国并购为何能成为经典

領克生產車間。

浙江在線4月1日訊(記者 陳文文)3月28日,吉利“迎娶”沃爾沃10週年。這起成功的跨國收購案例,在10年前被李書福視作“生死存亡的選擇”。“如果選擇收購,我也許會傾家蕩產,我的身家性命都放進去了。”

今天,人們對吉利併購沃爾沃仍懷有濃厚的興趣。在跨國併購領域,有人總結出一個七七定律,即70%的併購都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目標,而其中70%的原因是併購後文化融合失敗。而吉利與沃爾沃這場併購,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範圍內汽車行業的一個成功案例,是因為這場併購既開花又結果。

10年前的併購,只是第一步。吉利和沃爾沃的“混血兒”領克“出世”是第二步。而今年,吉利沃爾沃業務整合後上市競逐全球前十大車企是第三步。未來必然還有第四步。

這是吉利愈走愈強的“併購式進化”。事實上,不只是吉利,在很多浙企身上,我們都能看到浙企併購的邏輯:投資全球,就是投資自己。

雙贏——吉利做對了什麼?

今天看,一切塵埃落定。但知情人士稱,當年的談判極其複雜,涉及知識產權、保密協定、競購報價、資金調度、國際團隊等,困難程度遠超想象。

在行業人士的眼中,這是一次吃力不討好的蛇吞象併購。協議中寫著吉利要保證沃爾沃的獨立運營不被侵犯,不得直接使用沃爾沃汽車的技術。

然而李書福不以為然。“沃爾沃本身是一隻猛虎,我們能做的是進一步解放它,放虎歸山,讓沃爾沃能夠找回自我,塑造保持其獨立品牌價值,恢復往日雄風。回到原來的山頭,回到應有的地位,回到應有的市場份額。”

10年間,沃爾沃的全球銷量翻了一番,中國銷量增長5倍,去年全球銷量突破70萬輛。銷量背後,是沃爾沃在中國的3個整車廠、1個亞太總部、1個研發中心、1個設計中心。2010年沃爾沃全球員工是1.96萬人,現在則超過4萬人。

收購前的沃爾沃,雖然也是一個全球性公司,但管理層基本都是瑞典人。但現在12個高管中,有中國人、瑞典人、美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德國人……

沃爾沃汽車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回憶,10年前去瑞典,碰到的中國人很少,中國餐館也屈指可數。現在的哥德堡(沃爾沃總部所在地),中國面孔隨處可見。“沃爾沃這10年,是全球化的10年,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10年。”

另一方面,在這10年裡,吉利銷量增長316.5%,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車企。這是看得見的變化,比如吉利在2018年觸及到了自主品牌銷量150萬輛的巔峰,連續3年保持自主品牌第一的市場地位;又比如吉利構建了一個產值千億元的商業帝國:吉利的“車庫”中多了寶騰、沃爾沃、極星、路特斯、倫敦出租車,還增加了曹操出行、飛行汽車、衛星等新業務,更有教育、體育等方面的涉獵。

至關重要的,沃爾沃給吉利補上了重要一課。“這場併購對吉利幫助很大,最典型的就是CMA基礎模塊架構的研發。作為中國的汽車公司,想要研究一個基礎模塊架構非常難,但因為有了沃爾沃,吉利成功開發了CMA基礎模塊架構。”李書福說,這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時間或者工程師多少的問題,而是一整套技術路線的選擇和項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基礎技術。如果沒有沃爾沃,這個基礎架構吉利開發不出來。

由此,吉利整體汽車研發能力進入了世界級水平。而吉利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使得開發出來的CMA基礎模塊架構,既確保技術領先,又能夠保證成本優勢,“這兩個優勢結合起來競爭力就變得很強。”

回頭看,若沒有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若沒有中國200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若沒有吉利長袖善舞的融資計劃……這場併購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結果來看,是李書福明白既要“借力”,又要懂得適當“放手”,才有了今天的雙贏。

成長——併購“金手指”如何複製?

第一個讓全世界認識到併購價值的,是一位叫摩根的美國人。

1901年2月,摩根以4億美元收購鋼鐵大王卡耐基的資產,組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股份公司,拿下了65%的美國鋼產量。

摩根的故事告訴人們,企業成長原來還有另一條道路。

從併購沃爾沃開始,吉利開啟了“金手指”。

沃爾沃的扭虧為盈增強了吉利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話語權,進而提升了吉利加快新一輪收購的底氣。僅僅在2017至2018年兩年時間裡,吉利就收購了馬來西亞的寶騰、路特斯、沃爾沃的卡車,飛行汽車Terrafugia,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全球產業鏈的背書,加速了吉利品牌的產品升級以及全國各地生產項目落地的進度。整車、發動機、變速箱等在內的項目共同構築起超過1萬畝的國內生產版圖;隨著這些資產被裝入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在資本市場上的規模和盈利與日俱增。

浙江企業家走向世界的務實精神和擁有的本土智慧,並非李書福獨有。在另一家浙企,“三花”併購德國亞威科案例上,同樣能夠看到。

和“三花”的主業不同,亞威科主要是家電產品,“三花”主要是製冷產品,但二者有機會開展技術協同。“亞威科是我們到目前為止在境外最大的投資,面臨的挑戰是怎樣把亞威科融合到整個集團之中,使這家虧損企業盈利,亞威科是我們身上的一塊肉,必須讓它飽滿、豐富、有彈性,讓它健康、充滿活力。”三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道才說。

表面上沒有凌厲的整合舉動,但在平靜的表面之下,在深層展開逐步整合策略,直至讓這塊外來的“肉”日漸飽滿,吉利可以讓沃爾沃扭虧為盈,在其他併購品牌上,也複製了類似沃爾沃成功的“扭轉”。

收購倫敦出租車公司,吉利通過持續投資和削減成本扭轉了這個曾因經營不善而破產的老牌英國公司,收穫了沙特阿拉伯、阿聯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海外市場上千輛訂單,真正使其扭虧為盈,起死回生。由於訂單持續增加,吉利又在英國考文垂投資3.3億英鎊建新工廠。

競標寶騰時,吉利最後能勝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收購沃爾沃與英國倫敦出租車公司的優良經營現狀。在併購寶騰兩年後,寶騰的銷量一躍而起,重回馬來西亞第二名。

曾多次參與吉利海外併購的一位內部人士說:“併購本身70%是失敗的。坦率來說,成功是因為在戰略上考慮充分,雙方的磨合、整合做得很好。不光是在中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

進擊——十年後吉利啥模樣?

2020年2月10日,吉利和沃爾沃宣佈雙方正在籌劃業務組合,組建一個更加強大的全球企業集團。重組後的新業務集團將通過香港吉利汽車上市主體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新集團的市值將躋身全球前十。整整用了10年,吉利終於走到跟沃爾沃業務整合的時刻。

事實證明,當時飽受爭議的吉利和李書福選了一條無比正確的道路,花了整整10年讓沃爾沃復興,見證了吉利的誠意,這才有了將沃爾沃技術反哺吉利的可行性,甚至才有展開重組的相互信任。

今天,吉利和沃爾沃的合作也從之前的交流分享或技術轉讓,終於轉為實打實的共同研發和傳授。

和10年前併購不同的是,吉利和沃爾沃的這次重組整合,無論是民間還是資本市場,都認為是“1+1>2”的雙贏局面。李書福解釋這次“重組”的原因:一是為了拆掉隔離牆。吉利汽車是上市公司,沃爾沃汽車是私人公司,兩個公司如果要合作就有很多複雜的法律關係要處理,如果進行整合重組,就沒有法律障礙了;二是為了吉利汽車全球化。和一出生就在歐洲的沃爾沃不同,吉利汽車想要到美國、歐洲進行生產和銷售,有不少麻煩。重組為吉利進入歐美市場打開了一扇窗。

是的,10年前李書福說“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如今來看,這句話後面可能要再加上一句:“但我們是真正的一家人”。

“吉沃戀”的結晶領克,現在已經長到了3歲,是一個累計銷量突破26萬輛的新品牌,目前使用的很多技術直接來自於沃爾沃。前不久,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對吉利汽車自身來講,全球化才剛開始。而吉利的“全球化擔當”品牌,正是領克。

安聰慧的計劃中,領克從今年開始對歐洲銷售,並將在未來達到百萬級銷量,為此吉利高層進行人事調整,專門為配合百萬級銷量搭了新班子,“領克代表中國製造,要成為在國際市場真正有競爭力與地位的汽車品牌。”

從10年前那場併購開始,吉利與沃爾沃都獲得了強大的內生力量。李書福從看中沃爾沃的那一刻,就明白這家世界近百年的汽車品牌,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積累了大量的核心競爭力,吉利能夠從中學到不少的技術、製造理念和管理經驗,這將對吉利的技術、製造的升級,造車水平和品牌價值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上個十年,放虎歸山。

下個十年,虎躍歸來。

新聞+:

吉利全球化十年重要節點

1. 2010年3月28日 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並於同年8月2日完成交割。

2. 2013年2月 吉利控股集團收購英國錳銅控股的業務與核心資產,從而完全擁有了英國著名的黑色經典出租車。

3. 2015年3月 吉利控股宣佈投資2.5億英鎊,建立倫敦電動汽車新工廠,這是中國汽車行業在英國的第一筆綠地投資。

4. 2017年3月22日 英國安斯蒂新工廠落成,這是近10年來首個在英國建設的新車生產基地,為英國和全球持續提供清潔、綠色能源的電動車型。

5. 2017年8月4日 吉利控股集團與沃爾沃汽車正式簽署協議,成立技術合資公司。同時,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HK 0175)、沃爾沃汽車集團正式簽署協議,成立領克汽車合資公司。

6. 2017年11月13日 吉利控股宣佈與美國Terrafugia飛行汽車公司達成最終協議,將收購Terrafugia的全部業務及資產,吉利將整合全球資源和創新能力全力支持太力飛行汽車實現戰略目標。

7. 2017年12月27日 吉利控股集團宣佈收購沃爾沃集團(AB Volvo)8.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並擁有15.6%投票權。

8. 2018年2月24日 吉利集團有限公司(後更名為吉利科技集團)宣佈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9. 2019年3月28日 吉利控股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佈,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於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

10. 2020年2月10日 吉利和沃爾沃宣佈雙方正在籌劃業務組合,組建一個更加強大的全球企業集團。重組後的新業務集團將通過香港吉利汽車上市主體實現與全球資本市場的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